2015-2016学年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知识总结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1.1.1集合的概念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总结第四章1.1.1集合的概念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精要整合2基础训练·达标3能力提升·巩固4知识归纳·整合1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归纳·整合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精要整合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一、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影响聚落分布的部分因素示意图: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例(1)自然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地形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②热带的高原地区,气温较低;③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热量条件较好;④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①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②巴西高原的城市分布;③中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的城市分布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河流①运输功能(河运起点、终点、河口、两河交汇处);②供水;③军事防御①中国南方的城市分布;②伯尔尼、巴黎、波士顿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自然因素资源优势,矿产开发,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一批新兴城市交通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中国古代的邯郸、扬州、济宁、现代的郑州、石家庄、株洲等政治、军事、宗教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古希腊的雅典;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中国的拉萨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二、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尽可能从背斜部位穿越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途径要求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利益兼顾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环境保护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目标公众参与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四、中国的自然灾害(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特点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威胁大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频繁;山区面积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经济活动普遍存在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4)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②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③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五、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河流(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因素长江洪灾成因自然因素洪水来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流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滞洪能力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宣泄能力)不足人为因素滥伐森林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既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泥淤泥湖泊、抬高河床,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和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淮河流域洪涝灾类的原因因素淮河洪灾成因自然因素洪水来量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淮河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汇集,极易在中下游造成洪灾泄洪能力淮河中游许多河段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加重了淮河水患滞洪能力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场所不足人类活动围湖垦田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植被破坏植被减少,削峰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水患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特别提示: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③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④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六、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我国的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1)问题①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③石油进口脆弱性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3)对策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3.能源问题源于三个不平衡:(1)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2)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3)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解析:第(1)题,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第(2)题,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最终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答案:(1)A(2)C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2013·四川)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顸,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2)题。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第四章知识总结成才之路·高中新课程·学习指导·湘教版·地理·必修1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地区”“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可减少太阳辐射过多进入,夜间可起保温作用,因此A正确。第(2)题,6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同归线以南且接近北回归线的地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