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岳麓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开国大典1.筹备:新政协(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2)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3)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易混易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颁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3)内容①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4)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意义①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②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③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法治的完善(1)背景:1956年底,过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2(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深化拓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大宪章,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实施:(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①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②通过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③审议报告:审议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④召开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和一项法律。(2)1959年和1964年,又分别召开了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3.意义(1)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易混易错]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但不具有决策权力,其通过的文件不是法律。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施背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内容(1)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2)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3.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5.实施:形成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3州、自治县(旗)。6.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主题一1954年宪法说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的理由(1)它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国家的性质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它规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3)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了奠定了初步基础。材料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材料介绍了当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从以上的条款中,概括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作用吗。答案介绍了国家的性质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宪法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可知,它代表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意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能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本课核心知识“1、2、3”“1”点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2”点法律建设:①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点制度建设: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题二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新中国的政治体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组织,是进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机构,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当家做主,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根据材料,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答案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起来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运用表格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体现并维护的国体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体现并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决定,体现并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行使权力的主体代表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权力主体是人民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罢免议员,议员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C.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中国第一部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答案B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5不是宪法,A、C、D说法均不正确。2.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答案B解析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现在每年都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党和政府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为了()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合作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倾斜是实现各民族繁荣的重要政策措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国家对西藏地区进行大量的财政支持,正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全国政协及《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及宪法职能终止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答案B解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目的之一是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5.最终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的是()A.七届二中全会6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新型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里指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所确立的我国各党派在政治生活中采取什么制度?(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答案(1)多党合作、民主协商。(2)统一战线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础巩固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答案A解析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7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由中国共产党执政D.由各党联合执政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政府,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但当时并没有照搬西方三权分立体制,C项不等于民主;D项不准确,联合政府不是联合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下图是为纪念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是()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答案C解析一届人大1954年召开,“当年”发行,答案为C项。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说:“人民迫切需要实行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民的普选愿望初步实现是在()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66年答案B解析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人民普选代表参加人大,时间应该为1954年,虽然《共同纲领》中规定人民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但是当时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时机的成熟,1954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这一愿望得以初步实现。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为美,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8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为美,万紫千红才是春”这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