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河南城建规建系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城市总规原理考试范围*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两个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详细规划阶段五个层次:1.城镇体系规划2.城市总体规划3.分区规划4.控制性详细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上层次规划=上位规划(上一层次的规划,是在做低一层次的规划时必须遵守的)上轮规划=上版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类: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三大结构:1.等级规模结构2.职能结构3.空间结构(地域分布结构)*“三结构一网络”: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分布结构+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规合一:1城乡规划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个基本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定: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村庄是城乡型居民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镇和城市是城镇型居民点,统称城镇,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城镇化发展机制①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②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③第三产业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什么是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诺瑟姆曲线”划分为起步、加速、稳定阶段。第二章*堪舆学;即风水学,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从宋代开始,里坊制逐渐废除,出现街巷制度,街巷制成为中国古代后期城市规划布局和前期城市规划布局区别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②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③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重选址、如近水、向阳、避风等地段、中轴对称,不正不威等级严格,道路系统——方格网,重视水源利用和城市绿化。*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之间的桥梁。**文艺复兴时期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科学飞速发展②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③17世纪后半叶,当时最为强盛的法国,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古典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西方经历了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满足市民不同需求的城市广场。1、古典时期的城市①古希腊时期的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中心。②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2、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其根本动力)产生的背景: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日益尖锐的矛盾,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诞生了各种用以解决这些矛盾的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渊源: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同时也成为以后的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卫星城市的三个阶段——(卧城、半独立的卫星城、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第一代(卧城):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第二代:这类卫星城镇不同于卧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第三代: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第二代卫星城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福利设施。*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提出的背景道路网格很小,每个街区内居住人口不多,难于设置足够的公共设施。儿童上学及居民购买日常的必需品,必须穿越城市道路。在机动交通不多的情况下,尚不会造成太大的不便。*永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对永续发展的内涵做了界定和详尽的立论阐述,指出我们应该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永续发展的道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相关法*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五章*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城市环境=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城市美学环境*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从要素角度的产业分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产业*区位商分析: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的就业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就业份额的比例。*第七章城市人口: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①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②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③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城市人口预测方法①综合增长率法②经济发展平衡法③劳动平衡法④区域分配法⑤环境容量法、生态阈值法⑥时间序列法⑦增长曲线法⑧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增长率法——自然增长率(出生、死亡)、机械增长率(迁入、迁出)适用于: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对于新建或者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的城镇则不适用。*经济发展平衡法原理:人口量与经济总量是正相关的关系*区域分配法原理:根据大的人口量推理小的区域的人口量。*环境容量法适用前提:适用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其它则难以适用。*服务人口;为城市本身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被抚养人口:不到劳动年龄和已丧失劳动能力。*基本人口:城市中为外地服务的厂矿、机关、和学校的职工人数。*职工带眷比:指带有家属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第九章*城市规划编制的常用技术包括四方面:①发现和描述②预测③分析与评估④展示与沟通*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问卷法、现场调查法叠置分析:不同数据层的综合方法叫做覆盖,简单地说,它可以是一个可视化操作,但是分析操作需要一个或多个物理连接的数据层。覆盖,或空间连接,可以将税收数据与土地、斜坡、植被或土地所有者等集成在一起。第十章*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②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城市规划从规划类型上的划分:①城市发展战略②建设控制引导*城市规划从行政层面上的划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比较记忆)******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总体规划的编制的内容: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和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从总体规划内容上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分区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图件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附件=规划说明、基础资料、研究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图纸+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规划说明书、图纸##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总体规划纲要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详细规划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城乡规划的审批###乡、镇(无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由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一章*风向玫瑰的绘制:风向一般是分8个或16个方为观测,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图和现状图,应标绘指北针和风向玫瑰图。城市详细规划图可不标绘风向玫瑰图。*城市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小,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为热岛效应。。*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确定的。*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称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第十二章*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确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结构一网络);提出重点发展城镇及其近期建设的建议。*空间管制将区域整体分成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第十三章*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乡五个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础因素决定的,是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的。*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确定城市性质是总体规划的首要内容。*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性质是最主要、最本质职能的反映,是对城市职能中的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综合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是通过城市现状资料的分析,对城市现状客观存在的职能的描述。而城市性质则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或方向,带有明显的未来发展指向。*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城镇人口=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占住人口*城市布局的不同类型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①网格状(特点: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②环形放射状(特点: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的发展趋势,但是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聚集。一般不适用于小城市)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①组团状②带状③星状④环状⑤卫星状⑥多中心与组群城市**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①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②尽量少占耕地农田③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④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⑤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