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0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解说词(33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参观流程及解说词一、入园(枣乡红韵牌坊下车):略严肃地欢迎各位学员来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请各位学员列*路纵队(牌坊至水池地面标注数字、根据参观人员数量列2-6路纵队)。我是讲解员***,请各位学员把手机调至静音状态。深情地七十多年前,卢沟桥上一声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寇沿津浦铁路长驱直入,大举南犯,华北地区迅速沦陷。日寇铁蹄所至,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罪行累累。“一寸山河一寸血,千万民众千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的冀鲁边军民奋起抗日,浴血拼争,创建了以乐陵为中心的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抗战初期,山东省委领导的6大战略区之一,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队伍行进中各位学员,“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形象地展示了遍布冀鲁边大地的枣树的品格。这一棵棵朴实无华、倔强生长的枣树,虽然叶不争春、花不争艳、冠不争天、根不争地,但生命力极其顽强。在抗日游击战中,一片片茂密的枣林就是掩护我军2民的天然屏障。为铭记在这里拼过命、流过血的革命先辈,铭记在这里牺牲、在这里长眠的革命先烈,我们把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建在万亩枣林核心区,以表达对先辈先烈的崇高敬意。请学员随我参观。二、广场主题雕塑前平和地各位学员,现在我们所处的是挺进广场,是为了纪念1938年肖华司令员率部挺进冀鲁边区而命名的。广场中心是一座主题雕塑,雕塑由昂首并肩的工人、农民、军人三个人物形象组成,寓意: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武装斗争的坚强组织者、领导者,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雕塑下方有四面浮雕,展示的是冀鲁边区的四个著名历史事件。南侧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肖华挺进冀鲁边到达乐陵县城的情景。当时的肖华年仅22岁,被称为“娃娃司令”。引领至东侧这面展示的是1937年8月13日,黄夹镇农民抗日武装起义的情景,这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民抗日武装起义。引领至北侧这面展示的是1939年初乐陵万名民众挽留抗日县长牟宜之的场景。西侧展示的是“卢沟桥事变”中,乐陵籍抗日名将宋哲3元指挥国民革命军第29军,打响中国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情景。各位学员,我们继续往前走。队伍行进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分三期进行建设,总规划面积22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预计2017年底全部完工,力争建成一处集参观游览、教育培训、休闲运动、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红色文化综合体。目前,占地186亩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主要由挺进广场、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烈士碑林、烈士纪念广场、常大娘展馆等5个部分组成。纪念园于2014年10月被命名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三、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至馆前各位学员,前方这座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就是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纪念馆于2014年9月16日正式开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社会各届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30余万人次,受到瞻仰参观者的广泛好评。请随我入馆参观。(一)序厅【序厅雕塑前】各位学员,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座雕塑,前半部分展示的是冀鲁边区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奋勇杀敌的场景;特别是挥舞大刀的战士,威风凛凛,英气逼人,形象展示了《大刀记》故乡革命儿女英勇不4屈、爱家爱国的侠义精神。后半部分展示的是边区男女老少全力支前的场景,展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作为整个雕塑背景的老枣树,是冀鲁边区的特有元素,冀鲁边区各县大都有种植枣树的传统。枣树黝黑坚硬的树皮、虬劲有力的枝干、布满树身的坚刺、甘甜怡人的果实,正是冀鲁边人民敦厚淳朴、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前言】深沉地各位学员,冀鲁边区形成于1937年,是抗战初期形成的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在这里燃起了山东抗日的第一缕烽火,是山东抗战的“先行区”。八年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对日伪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有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战士、民众英勇牺牲。解放战争期间,输送了10万人参军、出动了80万人次支前,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大后方”。新中国成立前,土改、整党等工作在这里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成为探索建国施政的“试验田”。【序厅浮雕】这面浮雕墙展示的是冀鲁边区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我们将在后面一一介绍。【冀鲁边区区域图】我们来了解一下冀鲁边区的具体位置。(辅以激光笔教具)冀鲁边区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600万人。包括当时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共24个县。这一带又称鲁北、津南地区,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共中央对这一地区十分关注,刘少奇同志曾说:冀鲁边南临济南、北迫天津、西胁津浦铁5路、东据渤海海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二)第一单元:漫漫黑夜星火燎原〈舒缓地〉各位学员,我们进入第一单元:漫漫黑夜星火燎原。这一单元主要展现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冀鲁边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活动情况。因为津南、鲁北地区紧邻天津、济南等大城市,交通便利。这一地区党组织成立早、活动好,群众觉醒早、基础好,反动统治相对薄弱,创建革命根据地具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手指相关图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冀鲁边地区的沧县二中、惠民四中、德县博文中学等都举行了罢课游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冀鲁边地区纷纷成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早期党的组织是分为津南和鲁北两条线发展的。【津南地区】首先我们来看津南地区,有3位早期共产党员做出了突出贡献。【张隐韬】河北省南皮县人,黄埔一期毕业,1922年由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津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曾先后与邓中夏、王尽美、何孟雄、罗章龙、张国焘等早期党的领导人共同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5年,与刘格平共同发动了津南农民武装起义。1926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24岁。【刘格平】河北省孟村县人,1922年加入共青团,19236年建立了津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1926年经张隐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刘格平在沧县二中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3月,津南特委成立,刘格平任书记。1934年4月,他领导了三、四万人参加的马颊河暴动,影响极为深远。建国后,刘格平曾任中央民委党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北京军区政委等职。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2次被捕,13年牢狱生活,都没有摧毁他顽强的斗志。他像一颗火种,洒到哪里,哪里的革命斗争就如火如荼。【贾震】河北盐山县人,1909年出生,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夏,他建立了乐陵第一个党支部荣庄党支部。同年秋,中共乐陵县工委在孙七村建立,贾震成为乐陵第一任县委书记。1935年8月,乐陵县委改建为中心县委,贾震仍任书记,负责领导周围6个县党的工作。延安时期,曾任陈云同志机要秘书,解放后曾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等职。【鲁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是【贾乃甫】,齐河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贾乃甫建立了中共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这也是冀鲁边区域最早的基层党支部。1926年9月,在平原县成立了中共鲁北地委,负责人李宗鲁,这是鲁北地委的还原场景。党组织演变图版前津南、鲁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一时期党的活动,虽然不7断受到反动势力的镇压和打击,但却像星星之火,表现出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在黑暗中积蓄起日益强大的燎原之势。(三)第二单元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各位学员,我们来看第二单元:浴血奋战抵御外侮。这一单元主要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事迹。在抗战时期,冀鲁边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抗战爆发到八路军挺进冀鲁边,为蓬勃发展期。【宋哲元雕塑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驻守宛平城的国民革命军29军军长宋哲元,指挥将士奋起还击,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宋哲元将军是乐陵人,文武兼备,正义感强,一贯主张抗日。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天,宋哲元第一个发出抗日通电,号召全国四亿同胞“敌忾同仇,共纾国难”。他在全军士兵吃的馒头上印上“勿忘国耻”四个字,让每个官兵铭记国难家仇,立志喋血报国。冀鲁边界一带自古尚武,他便组建了大刀队,专门从家乡乐陵请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传授五行刀法,开展近距离突袭和夜袭。1933年3月,宋哲元指挥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宋哲元写下号令: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全军将士士气8大振,挥舞大刀,浴血拼杀,消灭日军6000余人。喜峰口大捷,是国民政府对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震动全国,让29军大刀队威名远扬。作曲家麦新为此谱写了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迅速唱遍全国,成为激励国民奋起抗日的英雄战歌。毛泽东称他为“真正之抗日英雄”。1940年宋哲元将军因病逝世于四川绵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岁月。(讲解员清唱一段)引领至救国会成立图版前各位学员,冀鲁边界素有崇尚正义、不屈邪恶的人文底蕴;素有敢闯敢干、不计得失的精神品格;素有舍小顾大、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国难当头,广大民众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保家卫国的斗争,燃起山东民众抗日的第一缕烽火。“七七”事变后的第8天,也就是1937年7月15日,在旧县镇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民众团体和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周砚波】时任救国会会长的周砚波,本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其曾祖父一生勤俭持家,置下了一百多亩土地。“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购买抗日枪械,他先后变卖自家土地近百亩。一次,因家人反对,他跪在母亲面前,说,“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是整个中国亡了,咱这个家又咋能保得住啊!”9就这样,周砚波多次为抗日队伍捐赠,几乎倾家荡产。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救国军的成立,迅速激发了冀鲁边区民众的抗日热情。1937年8月13日,乐陵党员杜步舟和山东省委派来的红军干部周凯东,在乐陵县黄夹镇发动了黄夹农民武装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第一个农民抗日武装起义。宁津籍作家郭澄清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大刀记》,反映的正是宁津、乐陵交界一带大刀队抗日的真实故事;1937年10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攻下乐陵县城,成立了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冀鲁边工委的建立图版前】1937年10月,为加强津南、鲁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边工委,隶属山东省委管理。于是,中共山东省委派于文彬来到冀鲁边区,建立了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组织——中共冀鲁边工委,于文彬任书记。“冀鲁边”三字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组织机构名称中。1937年10月10日,日军一部从天津直接进入冀鲁边区,经盐山、庆云、阳信进攻惠民。在阳信县流坡坞一带,阳信县乡农学校党组织率自卫队对南下日军进行了武装阻击,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第一枪。自此,冀鲁边区进入第二发展阶段,即从八路军挺进冀鲁边到挺纵主力转移前,为辉煌高峰期。101938年3月,于文彬不幸牺牲,由于日军封锁了黄河,边区党组织与山东省委失去联系。193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由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马国瑞任驻冀鲁边区代表,并由马国瑞带领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队长孙继先)和115师永兴支队(队长曾国华)进入冀鲁边区。临行前,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向马国瑞明确交代:“开辟冀鲁边区,战略上以乐陵为中心,先向北发展,建立津南政权。然后向南发展,搞黄河以北的鲁北一带,与清河区打通。”按照徐向前部署,马国瑞带领两个支队于7月8日到达乐陵县城,建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引领至毛泽东派兵去山东图版前热情洋溢地〉1938年9月,华北抗日斗争如火如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而开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