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特理论第8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本讲主要内容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环顾全球,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今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突出特点。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必须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看待世界形势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矛盾、新问题。(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世纪后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邓小平根据这一深刻变化,从战略的高度对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格局作出了科学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依据邓小平的论断,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时代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酝酿新的重大变革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产业升级的路径日益多样化,国际分工形成了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多层次格局;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资源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节能和环保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1.“再平衡”趋势。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方式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而失衡的重要表现就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储蓄率太低、消费率太高,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这一“失衡”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因此,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调整,势在必行。2.“再工业化”趋势。“再工业化”不是一个新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对德国鲁尔等地区重工业基地改造时就提出来的。“再工业化”,既不是传统制造业的恢复,也不是海外工厂的回归,而是实现“再平衡”的一种选择;是在一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二次工业化;其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强化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中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保持重要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3.“低碳经济”趋势。低碳经济涉及的产业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二是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照明节能、清洁煤利用等。4.“创意产业”趋势。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l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7%的GDP的增长速度。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创意产业正成为引领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5.“产业融合”趋势。当今世界,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在全球蓬勃兴起的IT产业,就是既包括通信、软件设计、网络交易、网络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又包括电脑硬件生产、通信设备制造等微电子机械设备制造业。从发展的趋势看,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整形美容产业、房地产业等,都将出现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甚至第一产业等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些新的产业链。(三)国际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和构建的重要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的金融体系的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普遍共识,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逐步向着更具代表性、更加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但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十分复杂,改革的进程将是漫长而曲折的。现有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变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我国来说,这场变革既是重要机遇,也是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妥善应对。要增强我国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能力。第一要增强我国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能力,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全球化的金融人才队伍。第二要增强我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第三要增强我国参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能力。第四要增强我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第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提出筹建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截至2015年10月9日,共有53个国家正式签署《亚投行协定》,丹麦、科威特、菲律宾、南非四国尚未签署《亚投行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中国出资50%,为最大股东。成员概况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已占四席: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G20国家中已占14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韩国、巴西、俄罗斯、南非。西方七国集团已占四席: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金砖国家全部加入亚投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美国态度美国认为全球金融秩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主演”已经足够。中国另起炉灶搞亚投行,是对传统秩序的挑战—美国认为西方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冷落亚投行才对。欧洲态度由于欧洲和中国没有地缘政治龃龉和现实利益冲突,亚投行对欧洲充满吸引力。至于新秩序是美国主导还是中国倡导,欧洲人自信他们不可或缺。英国正式宣布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筹建中的亚投行,带动了多个欧洲主要国家和亚太国家立场的转变或松动。日本态度美日对华,既有地缘政治心结,又存经贸制衡情结,加之中日间的历史恩怨和领土争端,美日排斥亚投行,是系统化制华战略的体现。(四)国际力量对比格局出现新的此消彼长1.保持领先地位的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冷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实力依然非常强大,位居各国之首,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着重大影响。(1)依旧强劲的美国经济从1991年3月至2001年3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年之久,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增长纪录。美国在这段时期内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2%,大大高于欧元区的2%及日本的1.3%,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发达国家间的差距。2001年3月至2001年11月,美国出现了短暂的经济危机,但很快复苏,经济再次进入快车道。2002年至2006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3.43%,远远好于同期日本和欧盟两大经济体。总体而言,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堪称优异,经济基本在较低失业率和通胀率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增长。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景气由此结束。不过,美国并不是受到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发达经济体,日本、欧盟受到的冲击远大于美国。但是,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实力毕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色,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缩小,导致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绝对话语权已经开始动摇。(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A.克林顿时期(1993~2001年)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世界多极化迅速发展、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地位上升的背景下提出了以经济安全、军事实力、促进民主为“三大支柱”的对外政策,并于次年7月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该战略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来“扩展”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确立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建立美国为主的大国协调机制,对欧、日盟国适当放权,对中国、俄罗斯则在实施防范、遏制的同时,也发展关系,保持接触,通过接触促使其走向自由市场民主国家;注重美国经济安全,将发展美国的经济提高到全球战略地位的高度,推行“经济外交”。B.乔治·w·布什(小布什)时期(2001~2009年)小布什上台时,美国经济仍处于强劲增长期,政府内的新保守派由此认为美国实力超强,强调美国绝对至上,不需顾及他国感受。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美国本土安全的脆弱性,令美国大为震惊。这些因素的结合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全球安全战略,导致安全观念和战略思想发生突变。小布什总统推动美国政府对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对外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以此谋求新的“帝国霸权”。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政策令美国对外战略在国内与国际都招致了强烈的批评与反对,造成大西洋联盟内部的严重裂痕。因此,小布什第二任期时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推行“新布什主义”。这一战略主要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广民主;突出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美国的战略调整,有利于弥合因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同欧洲的分歧,也有利于缓和与中国、俄罗斯等地区大国的关系,但是由于美国全球反恐的战略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些调整未能从根本上改善美国的战略处境。C.奥巴马时期(2009年至今)奥巴马上台后立即开始着手调整美国对外战略,放弃了“先发制人”与“单边主义”战略。将美国的战略态势意识从“美国治下和平”调整为“以美引领的多种力量共治”的国际格局;将战略指导思想从崇尚武力的“政权更迭”调整为“巧实力”的软硬兼施;将战略目标任务从聚焦“反恐战争”调整为“政经兼顾”的综合平衡;将战略手段方式从“单边主义”调整为“有选择的多边主义”。2.走向复兴的俄罗斯(1)逐渐复苏的经济普京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战略,加上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飙升,俄罗斯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已重新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0多美元。(2)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与作用普京上任后,重新评估了俄罗斯的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放弃了叶利钦时代许多过于理想主义的做法,转而奉行独立务实的外交战略。普京将俄罗斯的战略关注点进行了适当收缩,突出强调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将之作为俄罗斯外交的“传统的优先方面”;维护俄美合作的基础,解决与美国关系中出现的重大困难,发展与中国、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的友好关系。普京于2012年重新当选俄罗斯总统。在普京领导下,俄罗斯将可能迎来一二十年的稳定发展期。3.联合趋势下的欧盟从经济上看,欧盟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力量中心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随着不断的扩大及发展,20l0年时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5亿多人口,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也在显著上升。“冷战”的结束消除了长期束缚欧洲各国的苏联安全威胁,欧盟更为积极地争取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欧盟在对外政策中更多考虑自身利益,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世界一极。4.迈向“普通国家”的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日本在“冷战”后全力向“普通国家”目标前进,力图将自己打造成政治大国。客观而言,日本确实具备了许多成为政治大国的有利条件:与美国存在着同盟关系,是西方八国首脑会议中唯一的亚洲国家,也是唯一列席北约和欧安会的亚洲国家;作为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较多;庞大的官方发展援助树立了日本良好的国际形象;等等。5.挑战中前进的发展中国家(1)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2)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不平衡性加剧(3)地区性大国正在崛起(五)国际关系进入新一轮的调整互动期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理论不合时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成为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的共识。为什么全球性问题和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大国结盟的新纽带呢?1.传统的军事和安全同盟越来越不得人心。2.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