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1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管及整流电路件的外形和电路图形符号2、熟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参数3、了解整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4、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伏安特性;熟记硅、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压;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使用常识;硅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起到稳压作用。2.理解半波、桥式整流的工作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3.知道滤波电容参数的选用原则。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1、三极管及应用2、放大电路的构成3、放大电路的分析4、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了解三极管的外形,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符号;2.掌握电流分配关系;3.了解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4.会画放大器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熟悉用估算法分析基本放大电路;5.静态工作点设置不适当会造成截止失真或饱和失真,并知道消除失真的方法。6.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稳定原理,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7.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等于每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8.熟记放大倍数转换成增益的定义式。3放大电路的负反馈1、反馈的基本概念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1.理解和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2.掌握反馈电路的分类;2.掌握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的方法;3.熟悉四种典型负反馈放大电路;4.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4低频功率放大电路1.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及分类1.了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任务、基本要求及电路类型。2.熟悉OCL、OTL功放电路的组2.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3.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4.集成功率放大器成形式;理解工作原理;会计算它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理想效率。3.掌握复合管组合的原则,并能判断出复合管型和引脚。4.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由三部分构成。5集成运算放大器1、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2、集成运放介绍3、集成运放的应用1.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构成;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零点漂移、熟悉集成运放抑制零点漂移的基本方法;3.掌握集成运放的符号;4.掌握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以及虚短和虚断这两个重要结论;5.能识读由理想集成运放构成的三种基本电路(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能够计算出输出电压和平衡电阻。6逻辑门电路1、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2、晶体管的开关特性3、逻辑门电路4、TTL集成逻辑门5、CMOS集成逻辑门1.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2.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应用;3.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逻辑符号、逻辑函数表达式、真值表。4.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主要参数。5.了解CMOS集成逻辑门。7数字逻辑基础1、数制2、逻辑代数基本公式3、逻辑函数的化简4、逻辑电路图、真值表与逻辑函数间的关系1.熟悉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及其之间的转换。2.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及基本定律。3.会进行逻辑函数的化简。4.会进行逻辑函数、真值表的互换;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8组合逻辑电路1、组合电路的基础知识2、编码器1.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设计步骤。2.了解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3、译码器4、显示器制编码器。3.了解二进制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4.了解半导体数码管及液晶显示器。9集成触发器1、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2、触发器的触发方式3、集成触发器的应用1、了解各触发器的电路结构2、掌握各类触发器的真值表,熟悉它们的功能。3、了解触发器的实际应用。10时序逻辑电路1、寄存器2、二进制计数器3、十进制计数器4、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1.理解时序电路的特点。2.掌握寄存器的逻辑功能。3.掌握计数器的计数功能。[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将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入浅出。(3)要注重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反复强调、演练。力争把每个知识点理解透彻。2、教学评价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2.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模式。3.学习评价宜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4.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5.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体系国际体系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本方案适用于2015级和2016级实验体系国际体系学生2015级1、2班除外一、新旧课程实施方案对比新方案作业量同旧方案相比明显减少:原方案新方案开题报告(含文献资料、选题和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选题)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论文论文记录手册(纸质,需要填写大量活动记录、感想等)电子记录文件夹(无需填写活动记录、感想;只需把研究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的文档和原始数据放入即可)二、教学计划课时两次上课之间需完成的工作课堂内容1无介绍学习目标和评量标准,学生初步选定课题组成课题组,形成文献综述方案2分工搜集文献资料各组内部研讨:每个组员5分钟时间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开讲座,其它组员可以提问。讲座结束后讨论确定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等。3完成开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假设等)讲评开题报告,提出研究建议4完成研究方案(包含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和分工)讲评研究方案,提出研究建议5开始收集数据解决各组的疑惑和问题6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中的“数据分析”部分讲评数据分析7完成论文初稿教师就论文初稿提出修改建议;成立各组的论文答辩委员会8完成论文最终稿各答辩委员会举行论文答辩,撰写评阅意见书9总结本学期课题;各组完成个人成绩的评量三、学习目标研究阶段学习目标认知过程维度及评量方式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问题提出1.1提出有新意和研究意义的科学问题;根据研究问题,提出能用数据加以验证的假设。●评量方式: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1运用cnki、维普等数据库搜索到国内近10年关于某一课题的大部分已有研究。●评量方式:文献综述2.2批判性地阅读、鉴别、整理和评述文献资料;撰写格式规范、表达明晰的文献综述。●●评量方式:文献综述2.3能读懂运用了本领域常用专业术语的参考文献;理解所研究的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成为深中关于这一问题懂得最多的20个人之一。●●评量方式:文献综述及论文答辩表现2.4理解统计检验的基本思想,读懂t统计量、置信概率p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评量方式:文献综述数据获得3.1理解样本量与样本偏差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一个恰当的样本量;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严谨地实施和记录抽样过程。●●评量方式:研究方案和论文3.2理解常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的优势和局限;读懂他人运用上述方法的研究并指出方法上的优点和缺陷。●●●评量方式:评阅意见书3.3有能力运用上述研究方法中的至少2种;根据研究目标恰当选择方法,设计详尽、可行的研究方案。●●评量方式:研究方案数据分析4.1恰当地运用统计图表(两栏对照表、列联表、柱形图、折线图、饼图、XY散点图)和统计量(标准差、z分数、相关系数r、线性回归方程)来分析数据。●●评量方式:论文4.2评价他人研究中的图表使用是否恰当;找出他人研究中数据统计上的错误。●●评量方式:评阅意见书数据解释5.1找出数据中有意义的模式;恰当地解释数据,避免解释不足或过度诠释。●●评量方式:论文5.2根据研究数据建构函数或模型;提出新的视角、因素、理论或假设来解释所发现的关系。●评量方式:论文5.3理解实证研究的基本思想;为研究结论寻求充分的证据支持,不把缺乏证据支持的观点作为结论提出。●●评量方式:论文5.4积极为自己的证据寻找可能的其它解释,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负面证据;对研究效度作出合理的评估。●●评量方式:论文成果发布6.1撰写格式规范、表达明晰、逻辑严谨、通顺易懂的论文。●评量方式:论文6.2运用ppt、展板、实物、讲座等方式生动、明晰地表达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评量方式:实际表现注:本目标“认知过程维度”依据Anderson,L.W.修订的2001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四、评量方式(一)学期最终成绩的构成大类分项比重评量者小组成绩(85%)开题报告30%教师研究方案15%教师研究论文20%同学组成的答辩委员会20%教师个人成绩(15%)在课题研究中的贡献度5%组长5%组员互评论文评阅意见书5%教师考勤扣分和附加分不规定比重教师(二)课题成绩评量标准1、开题报告评分标准评量指标给分点描述分值给分方式文献综述文献完整性(2分)不完整本研究领域的一些著名学者或经典文献未在综述中出现1.0定级完整本领域的经典文献均在综述中出现2.0文献质量(2分)大众网络非学术性网络来源,如论坛、博客等0.2有出现某种来源即可获得对应分值,合计最多得2分大众媒体正式发表或出版的非学术期刊、非学术图书、知名电视广播公司或网站0.5准学术来源正式出版的工具书,知名的网络/电子词典,维基百科1.0学术来源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名著、专业书籍、论文集2.0文献数量(1分)数量真正阅读过并引用的文献数量1.0每条文献0.1分,最多得1分观点均衡性(2分)不均衡文献综述忽略或淡化了某一学派、某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