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03: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一)选择题(2011年浙江省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D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从题中材料可知这是1949年9月北平政协会议之前的情况,多样的服装说明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点,选D;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不选;B、C两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31)即将走过90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足迹。(1)将下列会议内容的序号填在相应会议后面的横线上①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全;中共十七大。(2)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展政府主席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C.在全国工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展代表大会职权D.《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请写出其中的三个。(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本小题总得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案】:(1)②;①;④。(2)D(3)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本小题总得分最高不超过3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解析】:(1)熟悉、对应中共历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2)A、C符合历史课本的表述;B项符合地理常识(秋分);D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应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在八个民主党派中任写三个即可。(2011年上海市文综31)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历史进程新中国诞生中国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国两制实施标志性史实③【答案】:②①④【解析】:准确掌握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上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二)非选择题(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3)、(4))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答案】:(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时代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4)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解析】:(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4)紧扣上面的问题,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多角度分析。(2011年浙江省文综38—(3))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答案】:(3)“新的变化”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文句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历史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解析】:(3)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归纳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中国政治变革的基本趋势。二.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一)选择题(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1954年)后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解析】: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释,对应万隆会议。(2011年上海市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②项在1976年;①项在1979年;④项在1997年;③项在2001年。(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对中国的怀疑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异”。(二)非选择题(2011年福建省文综38—(2)、(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材料四(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11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6分)(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12分)【答案】:(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4)具体体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解析】:(2)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是列强侵华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3)从材料四所述孙中山对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赔款、特权等继续承认,表明辛亥革命对列强的幻想与妥协;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角度找原因。(4)依据课本回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概括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从新旧外交的区别、中国的地位及国际格局等角度回答“三要方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