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质的溶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2.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3.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4.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稀释中所需浓溶液和水的体积的计算.【课时安排】共分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引言]物质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配制食盐水、蔗糖水,那么在一杯水中食盐或蔗糖能无限制地溶解吗?学生实验1:将一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蔗糖能完全溶解吗?逐渐增加放入水中蔗糖的数量,蔗糖是否完全溶解?学生实验2:2只烧杯中都装有20毫升的水,分别放入10克的蔗糖和食盐,并进行搅拌。两种物质是否都能完全溶解?蔗糖能继续溶解吗?你有什么方法使蔗糖在继续溶解?实验3:将实验中不能溶解蔗糖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蔗糖能继续溶解吗?你得出什么结论?可见,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实验4:将一滴色拉油滴在水中,它能溶解吗?将一滴色拉油滴在香蕉水中,它能溶解吗?(提示香蕉水易燃,要避免明火。)在溶解过程中,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实验5:取2只烧杯,装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读数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在另一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读数。【活动】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结论:相同的温度、相同的溶剂、相等质量的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演示:在烧杯中加20ml水,用酒精灯加热约70℃,往烧杯中加入CuSO4晶体;每次加一匙,用玻璃棒搅拌,直到CuSO4晶体不能继续溶解为止,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归纳结论,师生一起分析.[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一定CuSO4能溶于水,但在一定水中(烧杯中的20ml水),物质是不能无限止地溶解的,一般有一个最高限度.[讨论]怎样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有没有条件限制?2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可继续加入该溶质,观察是不是又溶解了,引入概念.[投影]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两者比较:区别在于加入溶质后是否能在溶解.[阅读]课本31页概念,并及时理解.设疑: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出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验]给盛有过饱和KNO3的试管加热,给盛有过饱和NaCl的试管加水,观察现象,思考说明了什么呢?[讲解]通过实验看到,升高温度可以使原来不能再溶解的KNO3又能继续溶解了;增加溶剂可以使原来不再溶解的NaCl也能继续溶解.即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能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学生回答).所以,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的条件时,“饱和”和“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A改变温度B增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改变温度B加溶质C蒸发溶剂[讲解]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通常人们把溶液区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把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做稀溶液.那么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呢?[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蔗糖和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现象: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量极少,溶液很稀,但已饱和了.蔗糖在水中溶解的量较多,溶液很浓,却还未达到饱和.[讨论]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溶液的浓与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是否变化,溶剂量多量少无关,不受条件限制.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要受温度和溶剂两个条件的制约.“饱和”、“不饱和”表达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小结]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2.有一杯KNO3溶液,要使杯底留有的少量KNO3固体溶解,可采用什么方法?[引言]不同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已经学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油脂很难溶解在水中.那么,3怎样定量地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呢?[讨论]给出药品和实验器材,由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教师给出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实验]室温下(20℃左右)在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KNO3和10克NaCl.学生观察并说明现象.引入新课:二、溶解度,科学中我们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讲解]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用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来表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溶剂一般指水.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提问]溶解度概念中包括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说明四方面的内容:(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温度下”;(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规定用“100克溶剂”作标准,通常指“100克水”;(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4)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单位规定为克,这样与溶剂质量的单位一致.例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说明20℃时,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食盐溶解了36克;或说明在20℃时,在100克水中食盐最多溶解36克.[讲述]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2页: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表及溶解性划分.)投影:溶解度/克溶解性典型例子>10易溶NaCl、KNO3、、蔗糖1~10可溶KClO30.01~1微溶Ca(OH)2<0.01难溶(不溶)CaCO3说明: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根据物质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划分为四个等级: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克至10克之间的物质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克至1克之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在0.01克以下的物质叫难溶物质,习惯上也叫“不溶物”.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Ca(OH)2的溶解度曲线,几种物质的溶解曲线.[讲解]1.曲线上每一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43.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一些物质(如食盐)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极少数物质如Ca(OH)2(俗称熟石灰),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小结]第三课时[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已有溶液浓稀的概念,如一杯糖水很甜(比较浓),或不够甜(比较稀),这个浓稀是粗略的表示了溶液中溶质的多少,是不精确的.精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农村中农药的配制,医疗上药剂的配制等等,都有质量分数问题,否则就会造成事故.这节课就学习怎样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也就是学习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讲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含义是溶质和溶液之间质量的比值.出示:两杯质量分数不同的CuSO4溶液,让学生分辨浓稀.[讨论]出示数据:第一杯100克的CuSO4溶液中有5克CuSO4,第二杯50克的CuSO4溶液中有15克CuSO4.提问:溶质和溶液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哪个大?[讲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它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结果用小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这是溶质和全部溶液的质量比,例如:5%的CuSO4溶液是表示100份质量的CuSO4溶液中有5份质量的CuSO4.[讲解]这是溶液加水稀释的问题,在加水稀释前后,溶质(H2SO4)的质量有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浓溶液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此题溶液的量是用体积表示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质量比不能用体积代替的,另外大家已经知道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稀溶液体积不等于浓溶液体积加上水的体积(一般是小于两者之和),因此一定要通过密度来计算,把溶液的体积变为溶液的质量.[小结]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溶液稀释的解题原则.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