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松江区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分析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博客文学的结构体式与创生形态①“博客文学”是网络孕育出来的大众文学与平民文学。因为它的最大特点是写作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随时随地地自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写作真正成为了一项大众皆可参与的精神交流的互动领域。它的生活化特征、写实性品格、非教益性倾向、自我记录、图文音乐的参与与个人媒体的载体形式等对传统文学概念构成了巨大的冲击。②从文学文体的结构体式上解读博客文学,首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它自主写作的多文体性。博客是博主自发的随性写作,题材涉猎诗歌、小说、散文、纪实性杂感等,呈现出多文体并存与交织的特点。由于博客作者们的创作不再是为了发表,为了稿费,或为了其他的种种目的,而只为展示自我和抒发心情,因而无需考虑传统文体的种种规范。正是基于这样的写作背景,博主不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创作,同时也可以跟所有到访博客的网友实现互动,这样博客书写便创生了以跟帖、点评、续写为表现形态的新的结构体式——互动书写的接龙体,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单向度的自我表达,虚拟地实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当然,博主不仅用文字书写,还可以采用声音、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与文字的多媒体组合,使博客文学具有图文并陈、声画合一的多媒体性,这和传统文学的纯文字书写和阅读相比,无疑更具视听直观的吸引力和文本的感染力。③博客文学的创生形态是这种文学成为“文学”的新型存在方式,在实际生成过程中,博客文学的存在方式呈现为一系列观念上的悖论。④这首先表现为与的内容表征悖论。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不管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远还是近,艺术虚构始终是文学要素中一个学理原点的传统约定。博客文学写作与之不同,其生活叙事不时以纪实对抗虚构,让纪实文学和生活纪实成为文学与准文学、文学与非文学认同模糊、真假莫辨的注脚,这正是博客文学在资质认定和文学归属上难以解开的纽结..。因而,处于成长期的博客文学要成为真正的“文学”,成为文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历史节点,那么它就必须把握好文本纪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审美性张力,或者强化纪实文学的“文学性”质素,使自身不仅成为原生生活的日志留言,还能成为数字传媒时代的个性化文学书写。⑤与是博客文学构成自身存在的又一个观念悖论形态,它是博客文学功能性存在的方式。随着博客的迅猛普及,许多作家、明星、政客成为开博一族。中国博客的发展史上有不少引起社会关注的文学事件,如木子美事件、韩白之争、梨花体、名人关博等,透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感觉到博客的私人写作与艺术的共同欣赏、网民自由介入之间存在的背反与摩擦。拿“梨花体”事件为例,赵丽华和“梨花体”被恶搞的关键,就是网友用传统的诗歌艺术理论来评判赵丽华写在私人博客中的日记——那些把一大段话分段而列的“口水诗”或“废话诗”,是她作为一个博客作者的创作自由。然而,当她把个人作品放进“网络日志”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对所有公众开启了这些作品的阅读权,于是就有了这次“私密”与“公共”的矛盾碰撞,结果是“梨花体”被恶搞,赵丽华很受伤。⑥与之间的潜在矛盾也是文学博客创生自身存在方式的观念悖论。由于自由无羁和个性十足,博客文学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妙趣横生、率性直陈是它的普遍特色;同时,使用大量自造词汇、心情符号,并对传统语言结构与技巧进行大胆的翻新改造,也成为博客传达个性体验的常见方式。不过,当博客写作在实施自由表达、个性张扬的同时,也容易忽略文学创作之与传统文学规范之间的应有限定,让人文性的价值行为演变成无厘头的技术游戏,把文学之为文学的基本规范,如思想的蕴含、意义的赋予、审美的功能以及形象的塑造、文字的锤炼、结构的巧置等统统抛到了脑后,结果便出现自我书写代替了价值呈现、自由表达遮蔽了文学规范、技术的含量超越了艺术的资质等“非文学化”或“准文学化”的现象。⑦博客文学还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文学幼苗,迫切需要悉心的培育和正确的引导,如何正确化解博客批评与艺术正向的观念落差,让“博客写作”走向“博客文学”,并让博客文2学真正成为具有艺术创生价值的新媒体文学文类,将是博客文学健康发展需要正视的课题。1.找出第②段划线句中的两处错误。(2分)(1)两个错别字:应改为(2)使用不当的词语:应改为【考点解析】语法知识中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考点包括:正确书写汉字;同义词辨析,如语法意义中的词性不同(反映与反应)、语法意义中的搭配不同(爱护与爱戴、聪明与灵巧)、语意轻重不同(轻视与蔑视)、范围大小不同(边境与边疆);)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褒中贬等;词语的语体色彩,如口语与书面语;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掌握基本的复句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因为高三语文教材有复句关系内容,所以高考试卷中连续出现;逻辑顺序(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总到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等)和逻辑知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参考答案】(1)“题材”应改为“体裁”;(2)“涉猎”改为“涉及”。(补充:“题材”应改为“体裁”作为错别字1分;涉猎一般是牵涉到的内容;涉及可以指形式体裁。)2.下面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应该在第句前面;第二层应该在第句前面。(2分)①博客作者们的创作不再是为了发表,②为了稿费,③或为了其他的种种目的,④而只为展示自我和抒发心情,⑤因而无需考虑传统文体的种种规范。【考点解析】语法知识中复句层次的划分。同上。【参考答案】⑤;④。3.第④段中,博客文学在资质认定和文学归属上的“纽结”具体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考点解析】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关键语句包括比喻句、含蓄句、过渡句、特殊句和指示代词等。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一般可以从原文中找到;非代词指代内容,在上下文里一般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阐释性句子,找到了阐释句就找到了答案,答案的含义要代入原文进行检验。【参考答案】纪实文学和生活纪实是否能够解释文学与准(非)文学之间的区别。(仅仅回答“文学与非文学或准文学之间的区别”给1分;纪实文学和生活纪实之间的区别1分)4.根据语境,填补文章空格处的内容。(3分)(1)与(2)与(3)与【考点解析】筛选并概括文中的信息。要学会阅读过程中筛选信息,如心中要有中心词和主要观点;阅读中心句、段首句和过渡句;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要区分出关键信息与非关键信息。【参考答案】(1)文本纪实..与文学虚构..;(2)写作私密..性与艺术公共..性;(3)个性..表达与文学规范..(有加点字的关键词即给1分;“个性表达”用“自由表达”也可)5.关于博客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学主要为了发表和稿费,而博客文章主要为展示自我和抒发心情。B.写作传统文学的作家不开博客,青年作家、明星、政客成为了开博一族。C.博客文学如果成长为真正的“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将会具有新的意义。D.博客文学语言新奇,有人文价值;传统文学语言精练,有思想和审美价值。【考点解析】对文章主要信息的分析、比较和推断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仔细比照原文,特别要留意一下几种情况:主次颠倒;偶然和必然有意混淆;已然和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牵强附会、随意推断等。3【参考答案】C6.根据本文观点,为了让“博客写作”走向“博客文学”,你有何意见和建议(不少于三点)。【考点解析】分析并综合文中内容,通过推断,作适当拓展。要依据原文,捕捉要点,分条陈述。【参考答案】如博客在保持自己纪实写作的同时,可以作一些修改和加工;要提高博客写作的品位,对于一些低俗的博客作品要自觉加以抵制;博客在保持自己鲜明语言特色的同时要兼顾语言使用的规范等;博主要遵守网络规则,不在博客上进行人生攻击,自由发言且尊重他人;大家要支持作家开博,作家协会也要关心博客的发展;大众阅读博客要有文学审美的眼光,取其精华等等。(每条建议1分,语言表述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三九的雨陈忠实⑴这是我村与邻村之间一片不大的空旷的台地。只有一畛地宽的平台南头开始起坡,就是白鹿原北坡根的基础了。平台往北下一道浅浅的坡塄,就是灞河河滩了。我脚下踏着的平台上的这条沙石大路,穿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村庄,通往西安。⑵天明时雨止歇了。天阴沉着,云并不浓厚,淡灰的颜色,估计一时半刻再挤再拧不出雨水来。空气很清新,湿润润的。山坡上的麦子绿莹莹的。河川里的麦子也是莹莹的绿色。原坡上沟坎里枯干的荒草被雨浇成了褐黑色,却有一种湿润的柔软。河川北岸是骊山的南麓,清晰可辨一株树一道坡一条沟,及至山岭重叠的极处。四野静宁到令人耳朵自生出纤细的音响来。⑶前日落了雨。小雨。通常是开春三月才有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腊月初二下起,断断续续稀稀拉拉下到今天天明,让整个村子里的男女惊诧不已,该当滴水成冰冻破砖头的“三九”时月,居然是小雨缠绵。太过反常的天气气象给农人心里一种不祥的妖孽氛征。这是我半生里仅见的一次“三九”的雨,以及不仅不冻反而松软如酥的土地。⑷我脚下这条颇为宽绰的沙石大路是1977年冬天动工拓宽的。与这条大路同时开工的是灞河河堤水利工程,由我任副总指挥具体实施的。那时我完成这项家乡的水利工程的心态,与我后来写作长篇小说《白鹿原》时的心境基本类同,就是尽力做成一件事。⑸我第一次背着馍口袋从这条路走出村子走进西安的中学时,这条路大约也就一步宽,架子车是无法通行的。我背着一周的干粮走出村子时的心情是踊跃而又高涨的,然而却是完全模糊的。我只是想念书,想上城里的中学去念书,念书干什么等抱负之类的事,完全没有。追寻记忆我再三,充其量只会有当个工人之类的宏愿,而且主要是父母供儿女上学的原始动机。在乡村人的眼睛里,挣工资吃商品粮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在初中二年级却喜欢文学了,这不仅大大出乎父母的意料,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通常情况下,爱好文学是被视为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一个穿粗布衣服吃开水泡馍的人身上呢?许多年后我把自己的这种现象归结为一根对文字敏感的神经,文学的兴趣由此而发端。⑹背着馍口袋出村挟着空口袋回村,在这条小路上走了十二年,我获得了高中学业的完成。我记忆中最深的是十六岁那年遇到过狼。天微明时,我已走出村子五华里的一条深沟的顶头,作伴壮胆的父亲突然叫了一声“狼”!就在身旁不过二十步远的齐摆着谷穗的地边上,有一只狼。稍远一点,还有一只。我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害怕,尽管是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吓人的动物。不是我胆大,而是身旁跟着父亲。我第一次感受父亲的力量和父亲的含义,就是面对两只成年狼的时候,竟然没有产生恐惧。我成了一个父亲的时候,又在这条几经拓宽的乡村公路上接送我的三个念书的孩子。我比父亲优裕的是有了一辆自行车,孩子后来也有了,4比父亲步行送我要快捷得多了。我和孩子再也没有遭遇狼的惊险故事。狼已经成为大家怀念的珍稀宝贝了。⑺我的一生其实都粘连在这条已经宽敞起来的沙石路上。我在专业创作之前的二十年基层农村工作里,没有离开这条路;我在取得专业创作条件之后的第一个决断,索性重新回到这条路起头的村子——我的老家。我窝在这里的本能性的心理需求,就是想认真实践自己自少年时代就产生的作家之梦了。从1982年冬天得到专业写作的最佳生存状态到1992年春天写完《白》书,我在祖居的原下的老屋里写作和读书,整整十年。这应该是我最沉静最自在的十年。⑻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这方祖居的屋院只有我一个人住着。父亲和他的两个堂弟共居一院的时代早已终结了。父亲一辈的男人先后都已离开这个村子,在村庄后面白鹿原北坡的坡地上安息有年了。我住在这个过去三家共有的屋院里,可以想见宽敞和清爽了。我在读着欧美那些作家的书页里,偶尔竟会显现出爷爷或父亲或叔父的脸孔来,且不止一次。我夜深人静坐在小院里看着月亮从东原移向西原的无边无际的静谧里,耳畔会传来一声两声沉重而又舒坦的呻吟。那是只有像牛马拽犁拉车一样劳作之后歇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