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经开区实验小学黄媛一、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景物聚焦”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敬畏和赞颂之情。这是一篇散文,以柳为对象,托物言志,赞颂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抗争的精神。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应该让学生透彻理解所言之“志”。因此,必须对文章中所描写“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以文悟道。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词语的朗读和理解,了解青海高原的气候何等恶劣。2、通过重点理解“锻铸”等10个词语,辅助理解“一株柳”的神奇。3、通过朗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感受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三、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体会作者见到柳树时的情感。四、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来体会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五、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走进高原,感受苍凉。1、(板书:青海高原)齐读。在你的印象中,青海高原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交流。2、(屏幕上出示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这是描写青海高原的一组词语,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能够读准确。广袤无垠的原野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起伏的原地简洁而开阔悲壮和苍凉要是能够让同学听了你的朗读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试试?3、读了这些词语后,你能任选其中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你眼中的青海高原吗?(在我眼中,青海高原是个怎样的地方,那里只有……)4、小结(屏幕显示高原风景图片切换并投射文字,配乐引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青海高原环境恶劣的认知,为下文感受高原柳作铺垫):同学们,作者站在茫茫高原,一眼望去,这里没有清澈迂回的河流,只有(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没有松软肥沃的土壤,只有(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没有鸟语花香的生机,只有(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站在这简洁、开阔而又苍茫的荒原,作者内心更多了一份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5、可就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这样一方壮观的独立的风景,那就是“一株柳”。(板书:一株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出示的青海高原的一组图片以及胡琴演奏的音乐渲染,一开始就给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使学生在图片与音乐创设的情境中尽快进入角色,与老师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弥补对于青海高原认识的空白,充分感知高原的恶劣环境。】二)、走近柳树,感受神奇。1、同学们,想亲眼目睹这株柳树吗?请你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5小节,边读边想象: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最好能用上自己的词语。(屏幕出示课文第5小节内容)2、学生读课文,交流。3、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去细细默读这部分内容,抓住其中关键的词语,能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4、学生默读课文,作批注。5、这株柳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谁来挑一处读一读,说一说。6、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叶绿如墨——(屏幕出示第三个句子)学生交流,(点出“苍郁”“深沉”)。——大家见过这么绿的叶子吗?——那你看到的柳树的叶子是?——是啊,这株柳树的叶子少了一份青翠,少了一份鲜活,多了一份苍郁和深沉。够特别的吧,谁来读?——这样独特的绿源自于“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点出“独特锻铸”,“锻铸”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里通过媒体操作强化学生对于“锻铸”的注意并思考其含义)什么是“锻铸”?是的,将铁高温熔化后倒进模子里成型的过程就是“锻铸”。这里,谁“锻铸”谁?——是啊,青海高原恶劣的环境锤打着它,磨炼着它,使它拥有了这样一份独特的绿。(板书:叶绿如墨)——多么奇特啊,一起读。(将屏幕投射内容切回第5小节)※枝干坚硬——(屏幕出示第二个句子)学生交流。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的枝干有这么坚硬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多么柔顺啊,诶,它怎么就有这么坚硬的枝干呢?太神奇了。谁来读读这句话?——硬到怎样的地步?(刀都刻不动的地步,像铁一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点出:生铁铁锭的色泽)——在作者看来,那粗壮结实的枝干就是一块经过大自然锻铸的铁块,敲一敲,似乎能够听到金属特有的“铮铮”声。谁来读?一起来!——这又是它奇特的地方,枝干特别坚硬!(板书:枝干坚硬)※高大粗壮——(屏幕随机出示第一个句子和第四个句子)学生交流——(点击“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点出这组数据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树的粗壮)你读书可真细心呀,从“两合抱粗”和“百十余平方米”看出了它的高大。——“两合抱粗”到底有多粗?来,我们两个演一演。这么粗的柳树你们见到过吗?而且,你看,“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那树冠得多大?(三个教室那么大)你再试试?谁再来?一起来。你还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了它的高大?(板书:高大粗壮)(点击“巍巍然撑立”)先来读好这个词“巍然”,不够高大,再读!——“巍巍然”就更加高大了,你看到什么了?对啊,这是一株参天大树啊!——读完整了“巍巍然撑立”——“撑立”手掌用力抵住就是“撑”,让你感受到什么了?(艰难,不容易)——再读这个词“巍巍然撑立”!——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来!——多么高大伟岸的身躯啊,一起读!7、(屏幕投射高原柳的图片,在前面理解文字作铺垫,到这时出示高原柳的图片,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株柳树。看,如墨的绿叶,坚硬的枝干,高大的形态,在茫茫高原的映衬下,处处显露出它的奇特。一起来读好这部分内容。(屏幕投射第5小节)齐读第5小节。8、这株柳树这么神奇,所以作者在高原上一眼瞅见它的时候,不由得(卡片出示哦)了一声,这一声“哦”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惊叹、惊喜、惊讶)是啊,怎一个“惊”字了得!(板书:惊见)9、所以,作者对这株柳树发出这样的感叹(屏幕出示第2小节内容并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10、读好这个词(屏幕出示“望而生畏”)。“畏”是畏惧、害怕的意思吗?不是,而是“敬畏”。同学们,看,放眼望去,茫茫一片,独有这株柳树,苍郁挺拔,傲然伫立在天地之间,作者内心惊叹之余,更多了一份敬畏。让我们随着作者,怀着同一种情感读好这段话。再次齐读第5小节。【设计意图:采用找词、读词、品词、批注的教学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潜心会文本,静思默想,更扎实地从词切入,读出形象,再读出精神,从而达到“言意共生”的目的。此刻,再加以媒体手段(如文字的出现、强调,图片等)的适当运用,更加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三)、走入柳树,感悟顽强。1、除了这里,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柳树的敬畏之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6、7两小节,找到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屏幕出示第6、7两小节内容)2、学生读文。3、反馈交流:※“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屏幕出示这部分内容)(1)读句,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请2~3个学生畅谈感受。老师相机点评:·是啊,同学们你看,持续的干旱把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保存了生命,那多不寻常啊,真是一个奇迹!·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干旱的时候连续半年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达到零下几十度,这可是举世公认的“生命禁区”啊!读好这两个词——(点击“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继续强化认识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它所经历的考验只有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吗?不是,远远不止这些啊!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是“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但它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年复一年地伫立守望着。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太令人…,再读不可思议的奇迹。(2)作者就在这样的猜测和想象中,对于柳树的敬畏之情愈发深刻了。一起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起死回生。”(屏幕出示这部分内容)(1)学生起来谈感受。(2)同学们,这里出现了一连串的“多少”“又”,在这简单数字重复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3)你看——(音乐起,老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能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体悟),你体会到了什么?(4)这样的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肯定想象不出有多可怕!听——(播放声音,使学生能够临其境、想其形、悟其神,为下面的想象说话和感情朗读做准备)它们就像无情的杀手在摧毁这株柳树,急骤的风雨,夺目的闪电,轰隆的雷声,此刻,你仿佛看到这株柳树——?(指生想象说话)是啊,柳树正不断遭受着这样无情的摧毁,读——(屏幕投射)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5)当它就在这样的风雪雷电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会告诉自己(音乐继续播放,触发学生的想象)——学生想象说话。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所以,(配乐引读)它被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就这样,它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是的,它在频遭的摧毁中与死神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所以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6)此刻作者所敬畏的已不仅仅是这株柳,更是它所具有的顽强抗争的精神。就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不屈不挠!(学生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出示的图片、文字以及音乐渲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进行张扬个性的对话。在这里,学生充分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同时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面对这样一棵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难怪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们每一个人望而生畏的柳树。七、作业超市:1、思考:本文描写重点是高原柳,第八自然段作者又为何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家长的灞河柳?是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2、搜集本文作者陈忠实及其作品《白鹿原》的相关资料。3、高原柳顽强的品格会让你想起哪些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设计目的:1、3的设计,可提前让学生思考对比及借物喻人的写法;2的设计,沟通课内外,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作者及《白鹿原》的兴趣。同时,对借物喻人的理解帮助也较大——因为作者本身的经历就充满了坎坷与奋斗。这样的预习安排,节省了课时,对字词巩固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背诵也留下了时间。】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