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第16次课授课时间:第12周课程名称传染病学授课专业班级11临本9班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第十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理、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2、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并发症、鉴别诊断、预后及预防。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流脑各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特点。2、教学难点:流脑的发病机理和实验室检查。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00分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多媒体参考资料:《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2015年1月12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复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格兰阴性,分为13个血清群,我国A群为主,B、C群有增多趋势。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四)流行特征世界性大、小流行,冬春季多见,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多2-3天(一)普通型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败血症期:毒血症症状+瘀点瘀斑:2、脑膜炎期:寒战高热(体温可迅速达40℃左右)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关节疼痛表情淡漠等毒血症症状。约70%可有皮肤,眼结膜或软腭粘膜的瘀点,瘀斑。多数1-2日发展为脑膜炎期,约30%-35%只有败血症无脑膜炎。3、脑膜炎期高热、中毒症状+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可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抽搐谵妄意识障碍,血压↑脉率↓。(重症外)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意识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可继发单纯疱疹,一般1-3周内痊愈。(二)爆发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多于24h内死亡病死率高1、休克型普通型败血症期表现+大片瘀斑+休克循环衰竭是本型的特征:面白、发绀、肢冷、花斑、脉细、呼急、血压低或测不出;脑膜刺激征多缺如脑脊液澄清WBC正常或略增加;实验室:DIC(PLT5分钟共90分钟5分钟10分钟45分钟↓,PA↓,纤维蛋白原↓等)2、脑膜炎型主要以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高热瘀斑昏迷惊厥血压↑病理征(+)脑疝;双侧肢体肌力增强,上肢内旋,下肢伸展性强直;很快呼衰:节律不齐呼吸停止。3、混合型最重病死率极高。(三)轻型流行后期;年长儿、青少年;仅有出血点,或上感症状+少量出血点+轻微脑膜刺激征;咽拭子(+)。(四)慢性败血症型少见多发生于成人,病程:数周-数月间歇性畏寒、发热:热12h,间隔1-4d再发作;发作时可有瘀点、斑丘疹,四肢关节痛,少数脾大;若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脑膜炎、心内膜炎四、并发症其他脏器化脓性病变五、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WBC升高。(二)脑脊液检查压力、外观、细胞、氯化物、糖的改变;注意与乙脑鉴别。(三)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六、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血、脑脊液的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注意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重度性菌痢、败血症相鉴别。七、治疗(一)一般治疗安静休息。空气流通,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二)病原治疗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磺胺类药。(三)特殊类型的治疗1、休克型联合应用抗菌药;纠正休克,液体疗法;DIC:肝素的使用;激素治疗;强心药物的使用。2、脑膜脑炎型联合应用抗菌药;脱水剂的使用;亚冬眠疗法;呼衰的处理。3、慢性败血症型抗菌治疗为主。八、预防早期发现、隔离患者;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菌苗预防注射与药物预防。小结2分钟5分钟3分钟15分钟5分钟5分钟小结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普通型和暴发型各型表现是什么?2、普通型、爆发型(休克型、脑膜炎型)治疗措施包括哪些?3、败血症及脑膜炎病理解剖特点包括哪些?下次课预习内容结核病实施情况及分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