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测试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孟子仁政思想实行的基础是A忠言良鉴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恶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B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崩溃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3下列历史人物,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5、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6、“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请判断上述文字选自A《齐民要术》B《授时历》C《算法统宗》D《农政全书》7、《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受到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他反映了A当时广泛的绘画题材B画家的风格和成熟的技巧C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人们对风俗画的爱好8、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想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下列文章可供查阅的是A《文学革命论》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新民主主义论》9、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10、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一定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A民权为一般贫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发展资本主义C限制小私有者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1、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都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新三民主义D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12、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1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14、“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15、下列著作杂志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的是A《资政新篇》B《民报》C《新青年》D《新学伪经考》16、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17、据说,孔子曾向一位智者请教“救世”之道,智者却一言不发,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席地而眠。孔子若有所悟,作揖告辞。你认为孔子请教的这位智者最有可能代表哪个流派?A.道家B.墨家C.法家D.阴阳五行家18、从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创造出新儒学体系,到北宋完成“三教合一”,形成理学,说明了儒家思想①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的堆砌②与时俱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③不断理论化和思辨化④永远不会落后历史发展的主流A.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19.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经世致用”D.提出“工商皆本”20.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里的“以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了A.君主立宪B.重农抑商C.自由贸易D.经世致用21.杜甫的诗以反映现实主义为特点,被誉为“诗史”。他的“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大文豪A.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B.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C.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D.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22.右图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任新民(安徽宁国人)。1949年7月,他历经艰险,从美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D.看电视闻到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23.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当然,有了也不是为了拿来用,而是可以一心一意地发展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东西”可能是说A.原子弹B.人造卫星C.导弹D.经济实力24.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杂剧俑京剧脸谱京剧花旦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25.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危机,长期的危害将不可预计。面对这场浩劫,下列认识中错误的()A.利用核能需要谨慎从事B.核能的研究和使用弊多利少C.人类需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D.这不会影响到人类在核研究方面的步伐26.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27.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28.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A、《大总统令禁烟文》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慎重农事令》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29.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③30.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请回答:(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4分)(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4分)(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94—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4分)(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摘自《邓小平文选》材料二:科技对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推动力量是早在马克思主义中就已经着重提到了的,而现在更是被改革开放的中国所重视,其对我们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可以放在第一位的。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发展源头被国家确立为教育建设,邓小平提出了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并实行了二者并举的重要发展战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科技与国家关系的认识。(6分)(2)归纳材料二的核心观点。(3分)(3)材料三中的“二者并举的重要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3分)除此以外邓小平还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指导方针?(6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2题,共40分)31.(1)(2)(3)(4)(5)32.(1)(2)(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C4A5A6A7C8C9D10D11C12D13A14B15C16B17A18B19D20D21D22D23A24D25B26C27B28B29D30B二.非选择题31.答案(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4分)(2)创建太学;汉武帝。(4分)(3)重视教育;维新变法运动。(4分)(4)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4分)(5)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6分)32.参考答案:(1)在当时两极格局的复杂国际背景下,我国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分)(3)发展战略:科教兴国。(3分)教育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