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广州市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语文学科训练材料之三现代文阅读专题(一)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现代性成了当代病高行健理论或观念主导艺术,不能不说是二十世纪艺术活动相当突出的一个特征。十九世纪讲的是艺术方法,再之前讲的是手艺。一个多世纪以来艺术观的不断革新,把方法和手艺都革除掉了,同时,不仅消除了文学性和诗意,也排除掉了绘画性,只剩下一条美学原则即现代性,作为审美的唯一标准。“新”成为首要的审美判断,因而,唯新是好便贯穿这二十世纪的现当代艺术史。诚然,现代性确实推动过现代主义的种种艺术潮流,也曾释放过巨大的能量,当时也确有其社会、政治和艺术革命的涵义。六十年代之后,社会政治的内涵逐渐丧失,艺术革命只剩下对艺术自身的颠覆,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后现代的当代艺术又向当年对社会与政治挑战的前现代主义再挑战,依据的也还是现代性。现代性给现代艺术带来的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冲击,到了这全球商品化的后现代,已消化在唯新是好的推销术中,前卫艺术也变成了崇尚时髦的全球运动。早期的前卫艺术对权利和对社会的那种批判,转化为中性的、空洞的,乃至于语言符号能指的游戏。“新”如果找不到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艺术表现,这“新”只能是一番空话。当代之新,不在造型手段和艺术表现,更“新”的却是对艺术的观念,把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的形象连同形式也一并抛弃,无疑是对造型艺术本身最彻底的颠覆,弄得只剩下展览场所和展出物,通常是一些最常见的现成品的装置。艺术家一旦要去确立一个不变的原则,便得病了,创作上的危机跟着就来。为一个美学原则而牺牲艺术,同为一种意识形态而牺牲性命结果大抵一样。现代性恰恰成了这样一条僵死的原则,把艺术变成了这一观念的游戏。艺术与游戏的区别,在于后者得先限定若干规则,而艺术却无法先设定规则。然而,当代艺术先已把规则设定了,艺术家在规则下做游戏,又由于受这种游戏规则的限定,游戏的花样当然也大抵相同。丧失了艺术家的个性成为世界一体化的当代艺术,由官方庞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网络和跨国大财团的艺术基金会支持,这种全球性的超级公众艺术虽然大众漠不关心,却正是当今的消费社会的产物。随同商品经济的全球化,把人变成商品的制造者和消费者的同时,艺术市场世界一体化也把艺术家个人独特的创造性同时消费掉。商品的推销术带来的时髦简单而明了,一眼便可以辨认,也是商品推销的必要条件。当代艺术向广告靠拢,再转而用于广告。瓦霍广告式的系列制作与波普艺术都是对当代艺术非常恰当的注释。这商品至上的社会也以商标作为这个时代美的标志。对传统的价值的否定所确立的新价值,取消了审美趣味,无深度,纯形式,诉诸观念,也必须是一言便可道破极其简单的观念。而且得不断更新,因而也得抢先实现,过时不再,且等不到艺术家去精心建构,容不得也不需要艺术家来展示创作的个性,还就要把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在这追赶时髦的竞争中迅速消耗掉。艺术家用于造型独特的技艺,也远不如现成的材料、物品和新工艺与新技术了得方便。而艺术家的禀赋与才能,则由智能替代了,艺术家落到某一时新而简单的观念的制作者的地位。能作这种制作的人比比皆是,大可由一些国际双年展和国家现代博物馆去世界各地物色人选,按预定的计划和题目制作。而这些选题又总是由艺术新节目的主持人来制定,艺术的新潮便这样一浪翻一浪。艺术家倘若不追赶这最近的潮流,便落伍了。不肯牺牲自己的创作个性的艺术家,面对这全球一体化的艺术行情的炒作,也很难弄清楚究竟是这世界着了魔,还是自己过了时。(选自《美文(上半月)》2009年01期,有删改)第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2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A.理论或观念主导艺术,是艺术活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因而,唯新是好便贯穿了二十世纪现当代艺术史。B.现代性对“新”的追求,应建立在造型手段和艺术表现上,否则,只会沦为空洞、僵死、缺乏美感的观念。C.当代艺术中的瓦霍广告式的系列制作和波普艺术,都是现代性美学原则的产物,它以时髦简单明了为审美标准。D.唯新是好的审美判断,使艺术沦为丧失审美情趣的、极其简单的观念,艺术家则沦为时髦而简单观念的制作者。E.随着商品经济的全球化,当代艺术也应该走向世界一体化,并在走向艺术的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展现艺术的独创性。13.对“现代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性是一条美学原则,是艺术审美的唯一标准。B.现代性曾以其巨大能量推动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C.现代性使早期前卫艺术转化为中性、空洞的游戏。D.现代性使艺术革命成为对艺术自身最彻底的颠覆。14.“现代性”成为二十世纪艺术活动的“当代病”的原因是什么?(4分)15.二十世纪的“现代性”给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危机?(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都江堰余秋雨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3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20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16.结合全文来看,开头第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17.作者在第三段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都江堰的水流,请做简要分析。(5分)18.联系全文,说说“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有哪些内涵。(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范曾与杨澜的对话[来源:学#科#网Z#X#X#K]杨澜(以下简称“Y”):很多人非常想找到您画风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就从这里面现有的几幅画来看,我觉得,您的画比过去更简约了,而且人物的表情和传达出来的神韵,不像过去那种非常张扬的,现在有了一点沉静、沉淀的味道在里面。您是非常自觉地、主动地去改变风格,还是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范曾(以下简称“F”):艺术家都是当局者迷,自己到底什么面貌,这个可能你们旁观的人看得更清楚。你4们已间隔了好多年没看到我现在的作品。因此你们可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就我个人来讲,并不着意地去追求这种风格的变化,不在形式上花很多的脑筋去琢磨,而是自己在整个创作时间里,抒发心灵过程里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Y:如今在西方,人们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还有点摸不着门道。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本身缺乏透视和光影的变化的局限性有关。那么您又怎么看呢?F:其实中国画它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仅仅是语言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可以用光、色,我们用线条。中国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是有种情绪的,有感而发的,激动的。他这种情绪使他的用笔有种速度,有种气势,有种派头,而这种东西却是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所谓至高的中国画,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西方绘画所达不到的Y:我们今天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够借鉴西方的东西,然后来一个中西和壁。于是很多手法上、技巧上,也作了很多的借鉴,您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F:我看到一些提倡熔东西方为一炉的这些作品,大体上是一种皮毛外向的一种物理性的组合,而并没有达到一个化学的组合。如果仅仅是皮毛外向的那种学习和临摹的话,中国人学西方人不行,外国人学中国人也不行。中国画现在有些人提倡吸收西洋的东西,可是它没有在艺术本质跟内核上思考,因此就难免人为,庄子书里面所谈到的“邯郸学步”。Y:所以您觉得中国的国画要想取得更大的前途,实际上应该拉开和西方绘画的距离,而不是缩短这样的距离。要建立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这种艺术,才能够有生存的一个空间。F:对。一个有强大文化的民族,它是不容易消失的。你比方清朝入关以后,它建立了二百七十年江山,可是它最可悲的一点,连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全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因为汉族文化强大。Y:有一些人说您比较恃才自傲,不知道您自己怎么看的?F:也就是说我狂。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Y:作为一个画家,您觉得二十一世纪中国画的前景在哪里?F:中国画能够前进,并不要借助外力,不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用西化的方法来改造中国画,或者中国人一定要在皮毛外向上学习西方的东西。我觉得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从刘勰《文心雕龙》到近代的象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强调一个以真为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