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如何使用并列式结构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8.如何使用并列式结构?纪勇【诊断】有的同学写议论文、散文时,要么感到内容拓不开,字数写不够,思想深不下去;要么感到内容单一,扩展不开。我们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法来突破这个难题。但是,什么叫并列结构?怎样用好并列结构法呢?【指津】所谓并列结构,就是安排几个段落,共同表达一个核心意旨,这几个段落所写的内容没有主次、先后之分,任意调整(有时需要相应的语句组接)顺序,不影响核心意思的表达。这样一种结构方式,主要适用于设置分论点证明一个观点的议论文和从多个角度来表达某一情感的文章,不适用于有主次关系、时间先后、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因素的文章。使用并列法结构文章,关键是找角度。如:(1)性质角度。对观点从性质角度进行切分。如对“宽容”进行性质切分,可以得出“宽容是自信”、“宽容是理解”、“宽容是慈善”、“宽容是胸怀”、“宽容是人格”、“宽容是德行”等等小观点。(2)事实角度。一定的事物一般都可以分析出成因、功用、价值等。例如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证明“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3)特点角度。对某一现象进行思考,从大量事实中归纳出特点,便构成一篇文章,如有位考生写《谈意气》,就归纳出如下特点以作分论点: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无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他们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4)因果角度。任何矛盾的产生,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前因。分析前因后果,弄清来龙去脉,就能找到文章的写作思路。如有同学想写一篇论鼓励人们多问的文章,他就总结出几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责任心强的人爱问,善良热心的人爱问,执着追求的人爱问。(5)作用角度。对事物作作用一一分析,会发现有利于证明你的某个观点。如宋代罗大经的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从创财、健体、修身三个角度看其作用,从三个方面论证: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例析】1.点亮万家灯火2013广东一考生原文点评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第1-5段为第一部分,总提。把材料中的三家人的行为各做一概括,在概括中亮明观点。这观点能否立得住,下文采用并列结构来证明。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6-9段为第二部分,从性质的角度打开思路,采用并列结构来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其中6、7、8段个用一个核心句至于各段的开头,形成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观点。每一段在写出核心句后又分别以比喻、说理来证明核心句(分论点),第9段在深入论证第8段的分论点,像第5段再次强化第4段一样,把重点再次放大。思路打开,内容丰富。段落整齐,富有整齐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三部分,水到渠成,再次强调观点。清楚醒目。分析图式:总提观点(概要提出三个观点)→分论点一(论据一)↓→回应与升华观点分论点二(论据二)↓分论点三(论据三)↓总提观点(概要提出三个观点)+并列分层展开论证(对应三句概括从性质角度分别展开)+回应与升华观点2.鼓掌,不仅为你张孜原文点评你或是跑道上的领先者,你或是工作中的佼佼者,以与“你”对话的口你或是有着深邃思想的哲学家,你或是具有天赋的科学家……因为你是成功者,所以我为你鼓掌,但这鼓掌不仅为你,也为我自己。为你鼓掌,也为自己加油!为你鼓掌时,一种动力也随着掌声的响起而越来越强烈,因为你的成就激起了我的斗志,我为你的成就而叹服,所以我会梦想着有一天能和你站在同一高度甚至更高。我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加油,不断地努力。我要为你鼓掌,因为我肯定你的成功,是对你真心地佩服,我不会选择嫉妒你的成功而使自己的双手保持缄默。我知道,只有肯定他人,才能成就自我。为你鼓掌,献给你的不仅是对你的成功,还有我内心的一种渴望,那是一种永不消失的动力,是在对你的掌声中激起的渴望。为你鼓掌,也为自己加油!为你鼓掌时,也会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前进,因为你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你的精神,你的事迹,彰显着伟大,书写着传奇,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执著,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创新,看到了种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你令我叹服,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人生路上的指引者。你让我知道了成功是汗水和泪水的结晶,你让我懂得了成功之路是靠自己努力开拓的。你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奇迹……因为你的成功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使我的思想境界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所以我为你鼓掌,为你的成功欢呼,也为我自己加油。为你鼓掌,也为自己加油!为你鼓掌时,自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也不再孤单,不再迷茫,不再怯懦,因为你已是我心中的榜样。在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我也会为自己加油,努力前进,到达梦想的彼岸。在为你鼓掌时,你的形象,你的成就,你的精神已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为你鼓掌,不仅为你的杰出,也为我自己加油,使自己在面对人生道路中的荆棘丛生之处,满是泥泞之地,表现得更坚强更勇敢,使自己有足够的执著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是的,你是传奇,你体现了伟大,你创造了奇迹,你拥有了成功,所以为你欢呼,为你鼓掌。在为你鼓掌的同时也奏响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它是充满激情、充满斗志的新的一页,而我要在那份掌声中书写最华丽的一笔!掌声响起,不仅为你……吻来写,以排比句铺排,最后一句一转,亮出一个使人为之一震的观点。第2、3、4段,从因果的角度打开思路,采用并列结构展开文章内容,并以反复的句式领起,有一种一咏三叹之效。并列的三层以分别为:在为你鼓掌的时候激发了自己的动力;在为你鼓掌的时候,自己有了伙伴,自己的奋斗不再孤单;在为你鼓掌的时候,自己有了榜样。有这样三层理由,足以说明“为你鼓掌,也为自己加油”的正确性。总前面并列的三段,并照应第一段,以抒情的笔调强化观点。再起一段,余音袅袅。为你鼓掌的同时,激发了因为你成功,所以为你鼓掌,同时也是为自己→自己的动力,所以是为自己↓→抒情式强化观点为你鼓掌的时候,自己的奋斗不再孤单,所以是为自己↓为你鼓掌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所以是为自己↓分析图式:逆转式两名观点法+因果式并列论证+抒情式强化观点【演练】片段训练题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沿着原文的思路,仿照“红莲相依浑如醉”再续写两段文字,与这一段文字一起形成并列结构的文字。这是一个以光速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控制了我们,也控制着我们的文化。诗人顾城如是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的,我要寻找那份不受控制的原野之上的文化。红莲相倚浑如醉这是辛词《鹧鸪天》里的一句,我想,以此来形容于丹、易中天两位教授的走红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原来他们竟是以“经世致用”便控制了适合大众口味的那份所谓的文化:一个将《论语》读成了《处世大全》,另一个将《三国》品出了评书的味道。他们借助央视这一讲台在全国红了个不亦乐乎,似乎文化的深潭开出的并蒂的莲花。我真真切切地看见了控制它的上帝之手,圣人成了普通的老者,曹贼成了可爱的奸雄,文化被人为控制后走下神坛,一切都变得通俗了。[分析]做这个训练,有三个关注点:第一,读懂题目所给的前两段文字,这是文章的定调性文字,所补写的两段文字,要在这个基调的基础上思考。第二,读懂“红莲相倚浑如醉”这段文字,作相似联想,找到另外的可以说明“时代控制文化”的内容。第三,仿照“红莲相倚浑如醉”这段文字的格式,在小标题下写文章。[答题示例]狸猫换太子既已看到媒体将文化控制的媚俗,我捧起课本,想要从经典中寻求一丝安慰,然而我再一次地错了,我看到“杜甫很忙”,“忙”得没空回答。再觅红楼,却只听得“痴痴小儿竟尚未悟!”周遭传来窃笑:“时代不同了,小小爬虫竟然妄想控制?”鲁迅,啊,你真的老了,老得尘满面,鬓如霜,老得只有我与你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文化,神圣的文化竟沦丧至斯?难道真的只有在明月夜里才能静见鲁迅,瞥见文化的“短松岗”吗?独立寒秋于是,在现实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文化,早已被控制,它已沦为一种娱乐。并呈现出一种娱乐至死的倾向。我不再试图从大众的波流中捞起文化那轮心灵的圣洁的月亮。我愿追随庄子,在寒秋的清夜站定,做一棵守着文化的树。我愿有更多一些人同我一样,留住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使文化有一天能借纪伯伦之口欣然说道:“在各人的心灵里,都有一座供奉我的心灵的庵堂。”[点评]从所给文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反思的文字,后面补写的两端文字,延续了这个风格,这样才能是行文思路贯一,主题集中。两个标题,也都属于由“文化”而来的思索;内容也都是反思文化被绑架、被控制后的乱象。这两段与已有的“红莲相倚浑如醉”形成并列结构,既扩展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文章思想。片段训练题2:请你用并列结构法,围绕“方圆之用”这个话题写三段文字。[分析]要明确要围绕“方圆之用”这个话题,那么,先要明确这里的“方”“圆”是什么。可以是实物,可以是比喻义、象征义。有哪些意义可写。这里的“用”可以是“作用”,可以是“使用(技巧)”。想清这些问题后,选取三个或性质、或事实、或因果、或特点、或作用、或意义上互相并列的三个方面来写作。[答题示例]方圆之用,是一门艺术。方形建筑给人以庄严,圆形建筑给人以遐想,将方形与圆形相结合,予人以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我想,看这样的建筑,永远不会感到累。不难发现,一些奖杯也是将圆与方有机组合,经多种变换,构成这么个吸引眼球、令人神往的物件。有圆无方,抑或有方无圆,均让人感到厌倦——太单调了。而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神秘的色彩,这样的效果,仅艺术所有。所以说,方圆之用,何以用,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方圆之用,是一种哲思。圆的物件,常用方形器具装固,通常是因为圆形(或球形)物件不稳固,而方形的器具能稳如泰山,试想,如若没有方形器具,将会造成多大的麻烦和担忧。圆形的酒瓶一般装进方盒里,是为了减少运输、递送过程中的碰撞。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倘若没有方形的盒子,这将带来多大的损失?方圆之用,其实也就是各取所长的过程。为人处世亦如此。我们如同那方形物件,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磨炼,成为圆形的物品。我们也如那圆形的物件,可以通过不断地打造,或者通过“方形”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从而活出棱角,活出精彩。方圆之用,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处世中悟出的一种哲思,这种哲思。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味。方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