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duó)姓名: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身份: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代表作: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1.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不理解的词2.标出自然段3.理解本文的大概内容并复述课文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吗?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yōuyùsèchàngquánchéngníngzǔsǒngyǒngdīngzhǔ整体感知: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2、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的亡失或屈死,“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①②③第一、二次养猫: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一次:花白猫(1—2)第二次:小黄猫(3—14)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更加活泼相伴的小侣亲爱的同伴病死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一缕酸辛怅然愤恨诅骂路人第三次养猫: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三次:丑猫(15—34)遭人遗弃,捡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被我打伤致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讨论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不确凿。(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讨论:(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于“我”。“我”主管臆断,断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5)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不会。前两只猫的地位在作者及家人的心目中是很受欢迎的。而第三只猫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被忽略,甚至是被讨厌的。这篇文章中的人们对小动物心存偏见,他们用一种不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弱小,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枉死。试想,生活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学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别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帮助弱小。•会。芙蓉鸟在他们的心中要比小猫更加珍贵。由故事中可以看出,第三只猫很可怜:1、来得可怜:遭人遗弃2、活得可怜:不受喜欢、不受注意3、死得可怜:蒙受冤屈,被打致死什么原因造成“它”的可怜:1、样貌丑陋2、性情不受人喜欢3、处于弱势地位小结:初步感知文章主旨因为作者的好恶偏见,导致第三只猫的枉死,在明白了事实真相之后,这成了作者心中无法挽救,无法疏解的痛苦。从这样一件事中,我们了解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我们都不能让私心和偏见来影响我们的判断,否则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跑、翻滚。与白雪球照应。更显活泼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对猫的喜爱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3、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动词传神轻捷活泼富有情趣可爱活泼本领之大令人意外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难过酸辛→怅然愤恨→后悔莫及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狠狠难消,养猫古人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1、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2、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地位低下一口咬定语气强烈否定反问语气更强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学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