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专业、班级社工1103班学号1102110323姓名潘美玲联系电话18262280237邮箱443926107@qq.com90后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摘要:人口数量与性别结构是影响社会家庭形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90后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其生育意愿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世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接受着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在新的生育文化、经济、社会压力下形成了区别于上一辈的生育观念。本文试从90后在校大学生的生育动机、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等几个方面对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探析其生育观念的具体现状,得出了90后在校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相关结论:具有现代思想又未完全脱离传统生育观念;更倾向于双子女家庭模式;生育目的更关注自我情感需求而非养老保障等需要;经济条件是影响生育数量的重要因素;男性偏好较传统观念减弱但未完全消失等。关键词:90后;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一、背景及意义国内人口学家普遍认为,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低于实现人类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已经长达20年之久,人们对生育数量的追求转向对生育质量的追求。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中国人口的生育意愿是否已经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是一个倍受社会学家关注的问题。“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高峰的背景下,接受着高等教育的他们是即将进入婚姻殿堂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育意愿决定着中国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内的人口发展趋势,从而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生育意愿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最初,国内许多学者提出生育意愿具有“三性”,即认为生育意愿应该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时间和意愿生育性别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生育目的、生育时间、生育性别、生育数量等几个方面来探析90后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就人口、生育等几个方面的视角为社会及家庭的良好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二、数据与方法本文针对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整理后,有效问卷为98份。调查样本中男性共28人,女性共70人。问卷数据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目前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家庭模式等;第二部分是愿意生育子女者的生育意愿情况,主要包括生育意愿的四维要素:意愿子女数、意愿生育性别、理想生育时间、生育动机;第三部分是调查不愿意生育子女的原因等。收集整理数据后,主要采用单变量分析法和双变量分析法,对90后在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基本情况以及性别、成长环境和所在家庭模式对生育意愿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三、结果分析在有效的98份抽样样本中(见表1),其中女性样本为70,所占比例为71.4%,大大超过了男性比例。调查对象中,69.4%来自城镇,30.6%来自农村,59.2%为独生子女,40.8%为非独生子女。之所以出现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比例,可能与目前大学在校学生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有关。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项目性别年龄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男女17~1920~2223~25农村乡镇、县城市是否人数2870168023034345939百分比%28.671.416.381.62.030.634.734.759.240.8(一)生育意愿的现状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婚后选择生育的是主流,共86人,占抽样样本的87.76%,这表明90后大学生对于家庭和子女观念与社会大众思想并无过大的差距。1、生育动机生育动机就是指“为什么生育子女”。在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下的人们会认为生育主要的目的和作用是完成家族延续香火的责任,如果没有完成这个责任就会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在落后的经济现实下,生育也是增加劳力和养老保障的需要。而现代人的生育目的更加理性化,从“家庭本位”转移到“个人本位”,生育更看重是心理上和情感上需求,即西方人口学观点中孩子具有“消费享乐”的效用。面对“人为什么要生育”这个问题,在此次调查的对象中74.5%的大学生认为生育孩子是为了“增添家庭情感的纽带”,53.1%选择“喜欢孩子”,37.8%选择了“完成人生责任”,32.6%选择“养老保障”(见表2)。传统生育文化的淡化,使得年轻一代不再如父辈那般看重生育的家族延续功能,转而追求生育的“消费效用”。单从这几个选项的被选择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生育更看重的是孩子给家庭、以及自己带来的情感慰藉,而不仅仅是将生育子女视为一种保障和任务。但是,仍不能忽视选择“传宗接代”和“养老保障”的比例,分别占到23.4%、32.6%,因为许多90后大学生是在选择这些传统选项的同时去选择这些现代选项。由此可见,正如学者穆光宗所提出的观点,“只要文化的影响力还在,观念层面的生育需求就很难消亡”。对于9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生育目的日趋理性化,注重追求生育的心理需求,但因为传统的生育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造成了生育目的多样化的现状。0102030405060708090100表2生育动机23.432.674.523.45.137.853.1影响生育动机的因素百分比传宗接代养老保障家庭情感的纽带父母要求扩大家族势力完成人生责任喜欢孩子2、理想的生育时间生育时间是指在结婚后多长时间内选择生育子女。在选择愿意生育子女的86个样本中,81.4%选择在婚后1~3年生育子女,16.3%选择在婚后4~6年生育子女,2.3%选择在结婚当年生育子女。根据数据显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在婚后生育子女的时间比较靠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与其生育的动机有关,大多数大学生将生育子女作为家庭情感的纽带,故此更倾向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生育子女,以维持家庭情感,获得自我心理情感需求。3、意愿生育子女的数量意愿生育数量是调查生育观念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中国历来都推崇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历来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在所有调查样本中,87.8%的人选择会生育子女,其中51.0%的人选择生育2个子女,34.7%的人选择生育1个子女,另有2.3%的人选择生育4个及以上子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未来生育子女数目的意愿更倾向于生育2个子女。尽管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现代一些偏离传统生育意愿的观念,但是大学生在生育观念上仍然较多的保留了传统的思想,认为一个子女不能满足和睦家庭的需求,在生育观念上与传统思想并未发生过大的变化。4、意愿家庭子女的构成模式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最合理的家庭子女模式是双子女家庭(1男1女),占了总样本数的65.1%;排列第二的是单子女家庭(无论性别),占20.9%;选择双子女家庭(2个女孩)、多子女家庭(无论性别)、多子女家庭(至少1个男孩)的各占2.3%人;另外还有7.0%人选择无所谓(见表3)。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女性别上基本已经摒弃了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生育子女中并未要求一定要有男孩。多数大学生选择双子女家庭,这可能与传统的生育思想和其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生育思想认为多子多福,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生育子女数量的意愿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倾向于双子女家庭而不是单子女家庭。另一方面,因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父母忙于工作,所以他们成长过程中多半比较孤单,因此在未来选择生育子女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双子女家庭,这样子女数量适中,不会增加经济等负担,同时也给子女增加了成长过程中的陪伴。0102030405060701表3意愿家庭子女的构成模式65.120.92.32.32.37家庭模式百分比双子女家庭(1男1女)单子女家庭(无论性别)双子女家庭(2个女孩)多子女家庭(无论性别)多子女家庭(至少1个男孩)无所谓(二)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约五分之四的大学生选择生育意愿由自己决定,这说明了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处理生育决策问题时更有自我的想法和观念。如表4所示,国家政策对生育水平的控制作用仍然很明显。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自社会舆论和亲戚邻里的外界压力已经不如传统生育文化下那么重要,取而代之,他们开始注重考虑生育成本和配偶的意见。表4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项目国家政策配偶父母亲戚邻居社会舆论自己生育成本人数402631387233百分比%46.530.237.22.39.383.711.7生育成本指的是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所需要付出的直接成本和因养育孩子而损失的受教育和获得收入等的机会成本,这是一个新兴的考虑因素。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在现代社会中养育一个“高质量”的孩子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是传统社会无法相比的。对于边际孩子的取舍,大学生是通过理性权衡他的生育成本与所能带来的效用之后做出的决定。没有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就把孩子生出来,那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国家提倡男女平等,使得妇女摆脱了过去受压迫的附属地位,女性作为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在现代生育文化里,她们的生育意愿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也在越来越被凸显,父母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1、性别与生育意愿调查发现,男性样本中100%选择婚后会生育子女;女性中82.9%选择会生育子女。其中,男性的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为1.79个,女性的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为1.59个。男性的偏男系数为29.8%,女性的偏男系数为19.0%。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无论是意愿生育数量还是意愿生育性别,男性的思想都要比女性的更为传统。女性是“生”这个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在“育”的过程中又需付出较多的精力,因此当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女性就会选择放弃生育,故而总体来说女性的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会低于男性。2、成长环境与生育意愿经过双变量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成长的环境与意愿生育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城镇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群体中近52.90%意愿生育2个孩子,意愿生育1个孩子的占25%,不愿意生育子女的占17.6%,意愿生育4个及以上孩子的占4.4%;农村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意愿生育1个和2个孩子的比重分别达到53.3%、46.7%(见表5、表6)。城镇人口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为1.49个,农村为1.47个。总的来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意愿生育子女数较以往学者所调查的结果都有很大的降低,并且城镇环境成长的大学生意愿生育数量高于农村。此外,选择婚后不生育子女的样本均分布在城镇环境成长的人群中,城市环境成长的大学生生育观念的多样化体现较为明显,这表明在城镇环境中成长的人更多的受到现代化思想的影响,拥有更具现代性质的生育观。0102030405060708090100意愿子女数量表5意愿生育数量(城市)17.62552.904.4百分比0个子女1个子女2个子女3个子女4个及以上子女0102030405060708090100意愿子女数量表6意愿生育数量(农村)053.346.700百分比0个子女1个子女2个子女3个子女4个及以上子女3、是否为独生子女与生育意愿根据调查统计显示(见表7),总体上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更倾向于生育2个子女,但是自身为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生育2个子女。其中,非独生子女中有59.0%选择生育2个子女,41.0%选择生意1个子女;独生子女中选择生育2个子女的占44.1%,选择生育1个子女的占33.9%,1.7%选择生育4个及以上子女,另有20.3%的人选择不生育子女。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为1.59个,独生子女的平均生育数量为1.29个。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对人以后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项数据中不难发现,独生子女的意愿生育数量明显要低于非独生子女。一方面,这也许跟独生子女的家庭影响有关,而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满足了对兄弟姐妹的陪伴的需求,自然更倾向于生育2个及以上子女;另一方面,这也表7是否为独生子女与生育意愿家庭模式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意愿生育数量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0个1220.3001个2033.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