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7页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贝壳./金蝉脱壳.铜臭./遗臭.万年攒.射/人头攒.动B.创.伤/予以重创.伺.候/窥伺.时机数.落/数.见不鲜C.偏裨./大有裨.益呜咽./狼吞虎咽.吭.声/引吭.高歌D.沉疴./百舸.争流饶.恕/骁.勇善战伛偻./衣衫褴褛.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B.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C.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D.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干旱、地震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人工降雨形成过程的四个重要词语。(4分)一家瑞士公司采用新技术,在阿联酋东部地区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为制造人工降雨,这家公司建造了五个用以生成带负电荷粒子的电离装置,这种外形就像钢柱上的灯罩似的装置可以电离生成大量带负电荷的粒子。每个电离装置配备了20台发射器,可以将数万亿个催化云形成的带负电荷粒子发射到高空,它们被送上高空与阳光照射地面释放热量生成的气团汇合。带负电荷的粒子具有吸附尘埃微粒的天生本领,一旦到达生成云的合适高度,带负电荷的粒子将吸引空气中漂浮的水分子,令其在自己周围凝结。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气,就会产生数十亿个水滴并形成云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下面的示例,以“独断”为话题,另写四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合作提升自身实力,合作促使对方强大,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合作是一本智慧厚重的书。独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7页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阎典史传邵长蘅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豫王大军渡江,弘光帝寻被执。诸生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又饷无所出。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他物者听。”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乃驾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取空棺实以土,障溃处。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降本朝总兵者也。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轻财,赏赐无所吝。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而哭之。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贝勒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又遣人谕令:“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应元厉声曰:“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叱之去。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俄而,应元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抚状闻.闻:使听到B.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乘:登C.输不必.金必:一定D.若将缒城斫.营者斫:砍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7页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阎应元足智多谋的是()(3分)①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②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③取空棺实以土,障溃处④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击鼓叫噪⑤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⑥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阎应元刚任职,江盗猖獗。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号召民众抵抗,从者千人,布列江岸,击退江贼,为民除害。B.清兵过江,十万士兵包围江阴城,诸生拥戴陈明选守城。城中兵不足,粮饷无着落。阎应元动员百姓捐物捐钱做好守城准备。C.刘良佐是弘光朝的总兵,投降清朝后,来劝降阎应元。阎应元深明大义,不为荣华富贵所诱,以忠诚之心拒绝投降。D.城破时,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英勇杀敌,临死毫无畏惧,坚贞不屈,和降将刘良佐对比更显浩然正气。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3分)(2)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而哭之。(4分)(3)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3分)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7页(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4),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5)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7)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8)非淡泊无以明志,。(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病人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7页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⑨“噢,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11.在第①段中写“她”每天下午准时到医院门口看书并加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2.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4分)13.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7页14.小说以“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结尾,这在结构及主题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生化学家邹承鲁因为有糖尿病,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拒绝。女儿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他喜爱的甜美的冰激凌,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在南开中学和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整天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和撰写科研论文之中。为人师后,有一次一名学生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涉及的数据比书本上列出的数据高出了一倍。他苦苦思索,在论文发表前,突然发现数据之所以高出一倍,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才不敢对科学有丝毫懈怠。上个世纪60年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有人为他惋惜,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成为好的科学家。邹承鲁最大的憾事是各种政治运动使他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太短,否则或许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他无法逃脱时代给他的局限,所以晚年一直在一种追赶时间的心态下工作。先前没有安定的研究环境,如今有了,科学界却刮起了浮躁之风,所以他着急,所以他批判。如今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议论最多的不是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他的“说真话”。当年剑桥求学,邹承鲁在向《自然》杂志投的第一篇论文中习惯性地署上导师的名字,却被导师删掉,他很是震撼。担任导师后,邹承鲁首先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面对逐渐蔓延的学术造假现象,邹承鲁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邹承鲁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有一次评选院士,候选人来找他,希望得到照顾。他不客气地说:“院士选举条例有规定,如果个人搞公关,就取消资格。你最好别再找我了,下次再这样我就公开了,这样你的资格就会被取消。”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7页2004年他和同行联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辞抨击人治下的科技体制。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这是邹承鲁晚年向中国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了“科学界真理斗士”的赞誉。回顾邹先生的一生,有一幕令我们难以忘怀:上世纪50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邹承鲁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位老先生正在前面慷慨激昂地发言,突然,他从后排座位上站了起来,直率地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15.简要概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