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越南文献中汉语亲属称谓研究河内外贸大学-黎光创博士摘要:19世纪越南文献中亲属称谓主要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称谓,与中国19世纪的称谓相比,其发展要晚中国称谓,文化内涵相吻合。亲属称谓语系统属于“二分法”类型,称谓数量庞杂,变体多,呈现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分明、亲疏相别等特点,表现在称谓语的数量、结构、核心词素、语义和构词法等层面上。整个称谓系统倾斜于父系男性宗族称谓语,体现了男性中心的位置,女性是附属身份,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其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以男权为中心,家族只包括父系,不包括母系,母系亲属被认为外亲,女方和母方亲属被排除在外,反映出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低下的事实。关键词:19世纪越南文献汉语亲属称谓特点文化内涵一.19世纪越南文献中汉语亲属称谓收录19世纪越南汉语文献中我们主要以《日用常谈》汉语教材和《寿梅家礼》家谱为主。这两本书最具权威性及普遍性,所收录的亲属称谓语较为齐全,而且这两本书的编写方式都是用喃字解释汉字,这对我们的考察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日用常谈》是范婷虎为越南人学汉语用喃字编写的教材,其实它是最为系统、解释性也最强的汉喃词典,古今仍是越南人攻读汉喃语言的重要教材。《寿梅家礼》是由胡嘉宾1897年所撰,本来是寿梅家族的的家谱,主要借用“丧服”的礼仪,后来被传开越南,越文译本沿用至今。如果以“我”为基准,取上下四辈,并将之与《尔雅》、《称谓语》、《汉语亲属称呼辞典》和《古人称谓》所收录的亲属称谓进行对比,取得结果如下:称呼对象寿梅家礼日用常谈尔雅称谓录亲属称呼词典中国古代称谓()1父之父之父高祖父高祖父、故高祖父、高祖考高祖王父高祖高祖父高祖、祖门、显考、高祖王父、长祖、高门2父之父之母高祖母高祖母、故高母、高祖妣高祖王母高祖母高祖母高祖母、高祖王母,显妣3曾祖父曾祖父曾祖父、曾大父、故曾祖父、曾祖考曾祖王父曾祖曾祖父曾祖,曾祖父、曾祖王父,太翁,曾父,曾大父,皇考、曾翁、曾大父、大王父、太公、曾太公、曾门、府君、次长组4曾祖母曾祖母曾祖母,曾太祖母、故曾母、曾祖妣曾祖王母母之祖曾祖母曾祖母,太婆,太奶5外曾祖父外曾王父母之祖外曾祖父外曾祖父、外曾祖、外曾王祖6外曾祖母外曾王母母之祖母外曾祖母外曾王母7父之父祖父祖、大父、故祖父、显祖考王父祖祖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公,翁,翁翁,太翁、阿翁,大门中,爷爷,王考8母之父翁、外祖父外祖父、外祖考外王父母之父外祖父外祖父、外翁、外大父、家公、老爷、外王父、大父、外租9祖母祖母祖母、大母、故祖母、显祖妣王母祖母祖母祖母,婆,奶奶,重慈,大母,黄祖妣,祖姑,太皇太后(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嫡祖母)王母、大母、太母、太婆、祖婆10外祖母外祖母外祖母、外祖妣外王母母之母外祖母外曾王母、外祖母、外婆11父父、继父父、严君、严堂、故父、显考父/考父父亲父、公、太公、翁、尊、家尊、令尊、尊君、尊公、大人、家、家翁、君、大君、严、家严、严亲、爷、爹、爸、大、哥、先君、先严、先父、老子、椿庭、义父、阿公、家尊、老儿、先生、夫子、耶、爷爷、爹爹、兄兄、哥、官、君、亲父12母亲母、继母、嫡母、慈母、嫁母、乳母、养母、生母母、慈闛、萱堂、故母、显妣母/妣母母亲母、大人、婆、娘、媪、姥、妈、慈、家家、家慈、先慈、姊姊、太夫人、萱堂、令堂、尊堂、尊堂、生母、亲母、慈母、养母、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蔗母、少母、诸母、支婆、姨、义母13父之兄伯父伯父、世父世父父之兄伯父伯、伯父、世父、诸父、从父、犹父、伯伯、公14父之兄之妻伯母伯母、世母世母父之兄妻伯母伯母、世母15父之姐姑母姑姑姑姑、姑母、姑妈、姑姑、大姑、姑姊、姑姊妹、女伯、老姑、丈人、仁姑16父之姐之夫姑丈姑父姑父、姑丈、姑夫、姑婿17母之兄舅舅母舅舅母之兄弟舅伯舅、舅、舅父18母之兄之妻母之兄弟之妻舅母舅妻、舅母、妗19母之姐姨姨母从母母之姊妹姨从母、姨、姨母、阿姨、姨娘、姨婆、姨姨20母之姐之夫姨丈母之姊妹之夫姨父从母之夫、姨夫、姨父、姨丈人21父之弟叔父叔父叔父父之弟叔父仲父、叔父、季父、家叔、亡叔、贤叔、叔、阿叔、大人、从翁、阿兄22父之弟之妻叔母叔母叔母父之弟之妻叔母叔母、季母、婶23父之妹姑母姑姑姑姑、姑母、姑妈、姑姑、小姑、姑妹、姑姊妹、女叔、丈人、仁姑24母之弟舅舅母舅舅母之兄弟舅舅、舅父、叔舅、仲舅、元舅25母之弟之妻母妗从母母之兄弟之妻舅母舅妻、舅母、妗26母之妹姨姨母母之姊妹姨从母、姨、姨母、阿姨、姨娘、姨婆、姨姨27母之妹之夫姨丈母之姊妹之夫姨父从母之夫、姨夫、姨父、姨丈人28父之妹之夫姑丈姑父姑父、姑丈、姑夫、姑婿29同胞男性年长兄兄兄兄兄老兄、兄、�、同产、哥、大哥30兄之妻嫂嫂嫂兄之妻嫂嫂31同胞女性年长姊姊姊/姒姊姐姊、姊姊、老姊、贤姊、贵姊、阿姊、姊姐、女兄、奶、姐姐、姒32姐之夫姊夫甥/私姊之夫姐夫甥、私、姊夫、姊婿、姐夫33同胞男性年幼弟弟弟弟弟弟、男弟、亲弟、同产弟34弟之妻㛪妯弟妇妇弟之妻弟媳弟媳、妇35妹之夫妹夫甥/私妹之夫妹夫妹夫、妹丈、妹婿、从妹夫、甥、私36父亲之兄弟之子堂兄、堂弟堂兄、堂弟从父晜弟同祖兄弟堂兄、堂弟叔伯兄弟37父亲之姐妹之子表兄、表弟表兄、表弟甥表兄、表弟表兄弟、外兄弟、外表、甥38母亲之兄弟之子表兄、表弟表兄、表弟甥母之兄弟之子表兄、表弟表兄、表弟内、内兄弟、内表、甥39母亲之姐妹之子表兄、表弟表兄、表弟从母晜弟母之姊妹之子表兄、表弟表兄弟、姨兄弟40父亲之兄弟之女堂姊、堂妹堂姊、堂妹同祖姐妹堂姐、堂妹41父亲之姐妹之女表姊、表妹表姊、表妹表姐、表妹表兄、表弟内、内兄弟、外表42母亲之兄弟之女表姊、表妹表姊、表妹表姐、表妹表兄、表弟内、内兄弟、内表43母亲之姐妹之女表姊、表妹表姊、表妹从母姊妹母之姊妹之女表姐、表妹诸表、内表44子子、长子、次子男子子儿子丈夫子、男、儿、儿子、孩儿、晚生、息男、宠子、保子、息、儿郎、令郎、长子、次子、次男、中子、少儿、幼子、嫡子、庶子、庶男、余子、侧室、之子、诸子、别子、介子、孽、孽子45女女子女女子子女女儿女子子、弱女、细娘、雅女、门楣、小茶、小娘子、女子46子之子嫡孙、嫡孙男、孙男孙孙孙孙子孙、孙姓、小晚生、孙息、孙枝、文孙47子之女孙女孙女子之女孙女女孙、孙、外孙女、外孙儿48女之子嫡孙、嫡孙男、孙男孙外孙女之子外孙外孙、外孝孙49女之女孙女孙女女之女外孙女外孙女、重亲50姐妹之子孙孙男外甥出/甥姊妹之子外甥出、侄、甥、宅相、名甥、贤甥、外甥、外生、养甥、姊子、从甥51姐妹之孙孙女外甥女姊妹外甥女外甥女女之女52兄弟之子侄男姪姪兄弟之子侄子犹子、从子、侄、侄男、侄辈、亲侄、爱侄、兄子53兄弟之女侄女姪女兄弟之女侄女侄、女侄、犹女、从女、兄女、弟女、仲女54子之子女之子曾孙男曾孙曾孙远孙曾孙曾孙、元孙、55子之子女之女曾孙女曾女曾孙女曾孙女56子之子女之子女之子玄孙男玄孙远孙远孙玄孙、远孙57子之子女之子女之女玄孙女玄女远孙来孙、仍孙注:表中为空的表示文献中未收录。中国明清时代亲属称谓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白文和文言文),但19世纪越南文献中汉语亲属称谓主要还是书面语的古代称谓。与越语喃字称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称谓)①相比,其数量庞大而仔细,复杂,变体多。与尔雅、称谓录的称谓对比,其数量较为齐全。与《亲属称呼辞典》和《古人称谓》(袁庭栋)所收录的称谓相比,其显得较为简单,变体少。从称谓音节看,中国近代亲属称谓呈现出双音节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不再适用单音节称谓了,但是越南文献中还收录一大部分单音节称谓:父、母、兄、弟、姊、妹、子、孙、姪,就父之姐妹、母之姐妹呈现出双音节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不同资料中收录为单音节“姑、姨”或双音节“姑母、姨母”。19世纪中国亲属称谓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但越南文献中除了《寿梅家礼》收录的“舅舅”,《日用常谈》收录的“母妗”和一些自造新的称谓之外,其他称谓基本上与古代书面语的称谓无别。唐代中国“姐”、“哥”已有此称。“哥”字本义为歌声,《说文》:“哥,省也,从二可,古义以为歌字”。据袁庭栋《古人称谓》中的研究②:“唐代以前作为男性之称而且使用颇广”,“从唐代开始,就逐渐称兄为“哥”了,到了宋代,则是“以兄为哥,举世皆然”(庄绰《鸡助编》卷上)。“姐”和“姊”古音相同,《通雅》卷十九《古呼姐为姊》条中说:古少麻韵,读姐为姊》。唐代李白《寄东鲁二雅子》诗:小儿名伯禽,与姐一齐①黎光创《越汉亲属称谓语与性别差异》,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②袁庭栋《古人称谓》,中华书局,1998:169-171。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妇女称姐》:“近世多以女兄为姐”。至19世纪“姐”、“哥”已普遍使用,但是越南文献中这两个称谓未出现,仍然使用“兄”和“姊”。兄弟之子的称谓最早《尔雅》收录为“姪”,后来《汉语亲属称呼辞典》和《古人称谓》都收录为“侄子”,可见兄弟之子的称谓从“姪”演变成“侄”,“女”被男性“亻”偏旁所代替,是母系氏族女性角色被父系氏族男性角色所代替的痕迹,但是19世纪越南文献中仍然使用“姪”。可见,19世纪越南文献中汉语亲属称谓的发展要晚于中国。其主要原因除了越中地理位置之差和传入越南的汉字以儒家古代经典为主的两大原因③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使之与中国不同的是,其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从语言理论上看,19世纪越南文献中的亲属称谓是中介语(越南人学汉语后所使用的汉语),其别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部分男性称谓汉字扔以“女”旁构成如“姪、曾姪”等。这个现象有可能受古书籍的影响,也有可能受越南文化的影响,例如越南喃字同胞男性年幼称谓同样用由“女”偏旁构成的“㛪”字。-晚辈女性称谓省略了父系男性宗亲称谓“孙”词根,对比:汉语中介语孙子孙孙女孙女曾孙曾孙曾孙女曾女玄孙玄孙玄孙女玄女-自造称谓词:母妗、孙男、孙孙男、孙孙女、侄孙男、玄孙男等,这是目的语规律过度泛化的现象。③王力《汉越语研究》,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二册,1991:49。-“孙、孙男”通称子女之子,“孙女”通称子女之女。《日用常谈》:“孙羅”(孙是子女之子),“孙女羅”(孙女是子女之女),《寿梅家礼》分别使用孙男、孙女,而这两本书“外孙、外孙女”均未收录。越南古今将子女之子女通称为“cháu”,喃字用“”。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第一,受越南文化不区分性别的影响,“孙子、孙女”泛化,指称对象扩大,演变成通称子女之子女,第二,母语负迁移,将汉语的意义等同于越语的意思。-错误理解汉语亲属称谓的指称对象。古今越南人对汉语“表兄、表姊、表弟、表妹”的指称对象理解错误。《日用常谈》对“表兄、表姊、表弟、表妹”解释如下:“表兄羅英茹姑姉吒”(“表兄”是父之姐之子),“表兄羅英茹英媄姉媄”(“表兄”是母亲兄姐之子);“表姊羅姉姑姉吒”(“表姊”是父之姐之女),“表姊羅姉茹英媄姉媄(“表姊”是母亲兄姐之女);“表弟羅㛪茹姑㛪吒”(“表弟”是父之妹之子),“表弟羅㛪茹㛪媄”(“表弟”是母之弟妹之子);“表妹羅㛪茹姑㛪吒”(“表妹”是父之妹之女),“表妹羅㛪茹㛪媄(“表妹”是母之弟妹之子)。黎光创在“越汉亲属称谓与性别差异”博士论文中对学汉语的越南人与学越南语的中国人就现代汉语“表兄、表姐、表弟、表妹”的指称对象进行考察,其结果与《日用常谈》所解释的意思相同,连阮氏翠幸(2004)在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与越语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友其文化内涵》中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的理解也不太准确,将“堂兄、表兄”,理解为“anhhọ”(父母之兄姐之子),“堂姐、表姐”理解为“chịhọ”(父母之兄姐之女),“堂弟、表弟、堂妹、表妹”理解为“emhọ”(父母之弟妹之子女)(21-22页)。汉语古今对“表兄、表姊(姐)、表弟、表妹”的指称对象相同。《汉典》:“姑母、舅父、姨母之子,年长于己者称表兄”,“姑母、舅父、姨母之女年长于己者,称表姐”,“姑母、舅父、姨母之子年幼于己者称表弟”,“姑母、舅父、姨母之女,年幼于己者称表妹。”可见,“表兄、表姊(姐)、表弟、表妹”的指称对象表示同辈之间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