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5155406_商鞅变法[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知识要点:一、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2)极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整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二、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改革官吏选拔3、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三、评价:1、结果:新法被废止,变法失败。原因:新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失去宋神宗的支持新法推行中的缺陷,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2、变法的历史作用理财: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作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军事:加强军事实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减少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教育:培养、选拔人才(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作用: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2345课题专题二:商鞅变法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历史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与作用,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必然性。2.根据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用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分析变法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积极意义。3.从商鞅变法的结果中认识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4.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逐渐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形成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各项变法举措的了解,认6识秦国变法之前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变法的重要性。2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收集关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资料,独立思考,探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建立霸王之业先后进行了改革,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惟一出路,明确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变,认识到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重点:难点: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78910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如何理解商鞅变法的重大历史意义。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师∶春秋时的宗法制已瓦解,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制过渡。战国初期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生:战国初期形成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经济上: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师: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怎样?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师: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生产关系有什么影响?生:奴隶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努力大量逃亡,到山林沼泽中开垦荒地。新开垦的土地不受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3.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师∶战国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阶级关系有何影响?生:战国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力,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学思同步: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提示:从宗法制的破坏,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化,变法运动的兴起,“百家争鸣”等角度思考。4.各国变法运动师: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下,春秋先后出现了齐国的管仲改11革,鲁国的“初税亩”等改革。战国时的改革更是不断,各国发生了那些著名的变法?生:首先是魏国李悝变法,然后是楚国起用魏国旧臣吴起进行变法。5.百家争鸣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必然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哪些学派和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儒家的荀子认为,自然皆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要掌握自然界的变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为人类服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平民阶层的利益。法家则“依法为本”,主张除国君外,其他人不论贵贱,都受法律的约束。师: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诸子百家的思想争奇斗艳,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师: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把商鞅推上了历史大舞台。使他在秦国进行了最成功的变法。(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秦孝公立志图强师:秦国自平王东迁成为诸侯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方六国,被东方六国视为夷狄。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统治者秦献公和秦孝公先后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状况,废除人殉;第二年迁都至栎阳;允许在国都进行商业活动等。其子秦孝公继承先父遗志,下“求贤令”,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包括商鞅来到秦国。2.商鞅立志变法师:商鞅原名是什么,为什么叫商鞅?生:商鞅是卫国国君后裔,本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后应在秦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故称商鞅。师:商鞅精通什么学问?生:商鞅对道家儒家学说都精通,尤喜欢“刑名之学”,对社会及时局具有敏锐的动察力。师:什么是“刑名之学”?生:“刑名之学”就是律法为主的法家学说。师: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的支持的?生: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建议修法令,重视农业,加大对战争中立功官兵的奖赏,从而富国强兵。师:商鞅是如何打消秦孝公对顽固派反对变法的担忧的?12生:商鞅劝说秦孝公“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不能犹豫不决。师:商鞅是如何驳斥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生: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过不必法古”,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并首先进行了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变法奠定了基础。3.树立威信师:商鞅是何时正式开始变法的,又是如何取得人们信任,树立威信的?生: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正式开始变法。商鞅通过“一木拾金”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师:商鞅是又是如何压制保守派旧贵族的?生:商鞅对破坏新法的保守派旧贵族予以严厉打击,平息了他们反对变法的声浪。使新法在秦国全面推行。(三).强国之术师: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何在?生:为了富国强兵。师:商鞅变法的中心是什么?生:是“农战”和“法治”师:商鞅变法分几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分开?生:商鞅变法分两次,分别是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分两次可使改革措施有浅入深,使民众逐步了解和接受新法,减轻新法实施的阻力,方便新法的实施。1.商鞅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师: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生:包括什伍连坐﹑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等。(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师:商鞅实行什伍连坐制度目的是什么?生: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通过严刑峻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以此来推动新法的实施。(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师:商鞅实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可免除赋税徭役;凡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致家境贫寒的人,将其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等国人来秦国开荒。师:商鞅实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有什么影响?生:抑制了商人实力,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为秦国国力强盛和对外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13(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师:商鞅实行奖励军功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军功按在前线斩首多少计算,每斩一首级可赏爵位一级,或委任五十石俸禄的官。奴隶主贵族没军功不再授爵;严惩私斗。师:商鞅实行奖励军功有什么影响?生:一方面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另一方面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胜。师: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措施以“农战”为主,第二次则以”法治”为主,有哪些措施?生: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商鞅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1)废井田,开阡陌师: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有什么影响?生:商鞅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允许民间买卖土地,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2)推广县制;师: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权,商鞅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废分封,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为四十一县,县令主持政务,县丞为辅,县尉负责军事。县下设乡。在新兼并地区设郡,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长官称郡守。郡县制在秦国逐渐形成。师:废分封,行县制有什么影响?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统一度量衡师:商鞅统一度量衡有什么意义??生:有利于市场的流通,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师:商鞅“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有什么意义?生:防止私下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澄清吏治,鼓励有能力有贡献的人。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可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的积极性。学思同步指导:《史记·商君列传》中的这段引文说明什么问题?14提示:商鞅变法实行连作,移风易俗,奖励军功,发展生产,取得成效,所以民风好转,家给人足,勇于公战,怯与私斗。小结:第一阶段:公元前356年;第二阶段:公元前350年。措施内容政治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连坐:一家犯法余家告发,否则同罪。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①制定二十级军功爵制;②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废分封,行县制①县为地方行政单位。②县设令、丞、尉,由国君任免。经济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①收粮多、织布帛多者,免除赋税徭役;②凡从事工商业或懒惰的,罚作官奴;③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百姓来秦垦荒。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度量衡器社会风俗方“塞私门之15面请”,移风易俗(四)、变法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五)、变法的评价历史作用:(1)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4)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局限性:轻视教化,实行严刑峻法和高压政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变法前变法后经济上井田制为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军事上秦兵不敢东向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16外交上“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文化上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法家思想统治地位生活上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新兴的封建社会小节“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完成统一。历史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变革旧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教学反思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