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Internal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02(72/30);周学时:4.0/2.0(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5;开课学期:6。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内科学93学时,神经病学9学时。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篇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呼吸系统疾病20146二消化系统疾病1486三循环系统疾病22166四内分泌与代谢病1183五血液系统疾病1183六泌尿系统疾病963七风湿性疾病440八神经系统疾病963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解内科学、神经病学学科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录像片、光盘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临床见习、病历讨论的作用,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大纲按掌握、理解和了解三级说明每一疾病的深度。教学中强调“三基”理论,并结合实际强调预防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适时地介绍疾病的预防方法。提高该门课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临床医学各科(如外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儿科学等)的基础,与预防医学专业今后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在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尚与遗传学、免疫学、药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检验、放射学、介入技术、核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相关。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主编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7版《神经病学》主编贾建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6版参考书:1、《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主编陈灏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12版2、各专业相关权威专著及期刊。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内科学的教学分两个部分进行,主要以讲课为主,辅以临床见习,每次去医院见习后按要求书写大病历,进行病例讨论以巩固课堂知识,并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能力。辅助教学工具: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录象片及光盘等。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平时考核包括作业与课堂表现。期末考试占总分的70%,闭卷考核。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在第5学期系统教学同时安排临床见习、病例讨论等30学时。临床见习在老师指导下,床边采集病史、体检并书写病历,加深对各系统常见、多发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特检结果的了解。通过老师分析、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14学时)第一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学时)第一节细菌性肺炎(2学时)1.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1)肺炎概述(2)肺炎链球菌肺炎1)概述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消散期4)临床表现;症状、体征5)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等6)实验室检查:血象、痰检查、PCR及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胸液检查7)X线检查8)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血白细胞增多,痰细菌培养和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鉴别诊断与其它细菌性肺炎、肺结核、急性肺脓肿、急性渗出性胸膜炎等相鉴别。9)治疗抗感染抗生素选择——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其它类敏感抗生素。支持治疗并发症的处理2.基本要求(1)了解其病因,分类及预防(2)理解发病机制、病理分型、鉴别诊断(3)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第二章肺结核(2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目前状况。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需进一步努力控制和消灭结核病。(2)病因和发病机制1)结核菌生物特征、菌群组成,非结核分枝杆菌2)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感染途径3)人体的反应性免疫与变态反应初感染与再感染科赫现象(3)病理1)基本病理变化是渗出、增生、变质2)转归重点介绍3)播散途径(4)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常见临床类型重点讲解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分述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放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和病理(X)线特点。(5)临床表现重点讲解肺结核的全身症状及呼吸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不典型的表现。(6)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1)痰栈结核菌检查2)X线检查:结核病灶在X线胸片上的征象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检查方法,阴性和阳性反应的意义。4)其他(7)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2)诊断的表达方法:包括病变范围及部位、肺结核类型、痰菌检查情况、活动性及转归、化疗史。3)鉴别诊断:应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相鉴别。(8)并发症(9)治疗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2)抗结核药物:主要介绍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3)化疗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短程化疗,部分用标准化疗。4)化疗方案:初治与复治的常用方案。5)病情判断与疗效考核、治疗失败: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痰菌情况综合分析病情及疗效。注意耐药结核病。6)对症治疗:重点介绍大咯血的处理。7)手术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10)预防:早期发现患者,正确治疗与接种卡介苗等均至关重要。(11)预后、临床治愈与痊愈。2.基本要求(1)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发生与发展过程及预防(2)理解各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及鉴别诊断(3)掌握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措施。第三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定义及流行病学(2)病因和发病机理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3)病理改变(4)病理生理(5)临床表现(6)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血气检查(7)诊断和严重度分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以确定。(8)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其它原因所致的呼吸气腔扩大(9)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治疗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11)预防2.基本要求(1)了解临床分型(2)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3)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章支气管哮喘(1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应合理防治。(2)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激发因素)2)发病机制速发性和迟发性哮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④神经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1)症状重点讲解哮喘典型的反复发作性、弥慢性,可逆性的表现。表现为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不典型的表现。2)体征重点讲解发作时的体征3)重症哮喘的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胸片;血和痰液嗜酸粒细胞检查;血气分析;呼吸功能检查(呼气流速的各项指标均下降);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外试验。(6)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病史、症状、体征、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必要时作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呼气流量峰值测定辅助诊断。2)哮喘急性发作分度的诊断标准3)鉴别诊断①心原性的哮喘重点讲解。②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③肺癌。④变态反应性肺浸润。(7)并发症(8)治疗1)消除病因脱离变应原2)药物治疗缓解哮喘发作:支气管舒张剂。控制哮喘发作:抗炎药——糖皮质激素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度处理。4)哮喘的长期治疗5)免疫疗法(9)教育与管理(10)预后2.基本要求(1)了解病因、鉴别诊断、缓解期治疗(2)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3)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的治疗。第五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2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定义、发病情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病因:肺、支气管病变、胸部运动障碍、肺血管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见。(3)发病机制和病理1)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为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3)对其他器官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可引起脑病,酸碱失衡,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4)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表现及肺动脉高压征和右心室肥大体征的表现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有或无右心衰竭、心律失常。3)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检查对诊断的价值。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检查有参考意义,痰细菌学检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6)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2)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病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的要点。(7)治疗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①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②通畅呼吸道,祛痰平喘等。③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④控制心力衰竭,经控制呼吸衰竭的治疗后心力衰竭未能改善或较重应适当选用利尿,正性肌力或血管扩张药,慎用强心剂。⑤控制心律失常。⑥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和监测。2)缓解期的治疗(8)预后(9)预防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2.基本要求(1)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病变,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2)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3)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和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措施。第八章间质性肺疾病(1学时)1.主要内容(1)概念、发病机制(2)分类(3)诊断(4)特发性肺纤维化2.基本要求(1)了解本病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第六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介绍我国近十年来肺癌发病情况,指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2)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幅射、饮食和营养等均有关。(3)病理和分类1)中央型与周围型2)按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分类:各类的特征和好发部位。(4)临床表现1)强调早期可无症状。2)重点讲解咳嗽、咯血、胸痛、气急的特点3)肿瘤局部扩展症状及转移引起的症状。4)肺外表现:肥大性骨关节病、内分泌紊乱等。(5)影像学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包括CT和MRI等)中央型及周围型的表现征象及间接征象2)痰脱落细胞检查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活组织检查5)其他(6)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强调早期诊断①高危人群②高度疑诊的诊断线索,疑诊为肺癌者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③TNM分期2)鉴别诊断肺癌应与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鉴别(7)治疗1)手术治疗2)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3)放射治疗根治性和姑息性放疗。禁忌证。4)其他局部治疗方法5)生物缓解调解剂6)中医药治疗(8)预防(9)预后2.基本要求(1)了解肺癌的病因及发病情况。(2)理解肺癌的病理分类及特点。(3)掌握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第七章呼吸衰竭(2学时)1.主要内容(1)概述:定义、病因与分类(2)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常见为支气管——肺疾病2)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动静脉样分流、弥散障碍、氧耗量增加。(3)病理生理1)缺氧对机体影响2)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及酸碱平衡的影响(4)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呼吸困难、紫绀、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改变。(5)诊断:动脉血气分析的重要指标的意义和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