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案头授课班级酒管123-3参考课时14课时酒管123-5学习情境/单元模块/项目名称:创新能力培养子情景名称:创新赢得未来本次课完成子情境内容:1.创新概念2.创新重要性3.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的讲述,使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学习重点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难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商业游戏法参考资料《就业指导实务》凌晓萍蒋家胜主编二、教学详案教学实施步骤教学内容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辅手段时间第一部分引入汤之盘铭讲解故事总结创新的重要性投影15第二部分导入学习情境创新的重要性分析政府对创新的重视总结创新的重要性投影30宣布学习内容、目的创新的概念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投影45指导学生操练创新思维的培养组织活动练习投影530巩固课后评价无谈学习本课的收获无5归纳总结重温重难点,加深印象讲授无无3第三部分课后作业创新思维练习作业要求无无2填写说明:1.教学内容要点:明确各教学环节主要内容。2.教师活动: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言行。3.学生活动:教师设计的学生参与的形式和内容。4.教辅手段:运用什么辅助设施、设备和手段完成教学。5.导入学习情境:通过子情境描述、讨论,让学生明确本次课学习任务。6.宣布学习内容、目的: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难点、重点。7.指导学生操练:点评学生意见、教师完善方案、学生明确步骤,达到能力目标。8.巩固: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指出错误,并更正。9.归纳总结:对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内容的评价和总结。10.课后作业:包括习题、课外补充知识、课外操作练习等一.情景引入:3600多年前,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说“在明明德”是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和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二.新课讲解(一).创新的重要性:1.创新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动力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伯拉图等哲学家的新思想帮助了弱小的雅典进入了世界最初的民主政治。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卓越发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影响了整个世界。比尔·盖茨等少数几个人的创新能力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2.领导重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新年贺词中说:“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温家宝总理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把这一条上升到国家基本战略地位.•中央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充分说明,自主创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二)、创新的概述•创新,起源于拉丁语,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和创新含义近同的词汇有维新、鼎新等,如“咸與惟新”、“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等。•它原意是指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他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创新不一定是要创造什么东西,不是要凭空想象,创造出世界没有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一些观念的转变,将看待事物的视角转变,将其他领域的概念、观念引入到不相关,甚至到不可能的领域,从而产生出一些给人感觉新鲜、奇特的感觉。其实很多创新性的设计都是这样产生的。比如鸟巢体育馆,一座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物,就是将鸟巢的外观造型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再比如城市中的很多雕像,都是放大了的人们平常生活中的物品,比如水龙头、自行车、等等,在人们日常观念中认为体积很小的东西,却以很大的体积呈现出来,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创新有时是一种简单的拼凑,将现有的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构,从而设计出新的事物;有时是一种探索,对一些未知行业、新兴领域等,没有现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有案例可以参考,而探索出来的一些先例,也是一种创新精神;有时是一种创造,就是发明,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都算是具有创新观念、创新精神。生活中总是不缺乏素材,关键就是看是否这种观念会影响你,使你去发现生活中充满创意的地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的实践活动。案例:格子铺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事物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提问: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故事1创新:需要一把剪刀•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此,比赛不得不断断续续地进行,缺少激烈紧张的气氛。为了让比赛更顺畅地进行,人们想了很多取球方法,都不太理想。有位发明家甚至制造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仍没能让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起来。•终于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去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篮网样式。•去掉篮筐的底,就这么简单,但那么多有识之士都没有想到。听来让人费解,然而这个简单的“难题”困扰了人们多年。可见,无形的思维定式就像那个结实的篮子禁锢了我们的头脑,使得我们的思维就像篮球被“囚禁”在了篮筐里。于是,我们盲目地去搬梯子、去制造机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一把剪刀,去剪掉那些缠绕我们的“篮筐”,生活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四、创新思维的障碍1.经验定势:直线思维导致的思维障碍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方式。养成了直线型思维习惯,就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迂回地去思考问题,不免回陷入思维的误区。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回答上来重赏,回答不上来重罚!”眨眼三天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走向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国王命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小孩去看池塘。小孩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就说说吧。”孩子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般大,那池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小孩。大臣们为什么解不开国王的问题呢?就在于他们全掉进了常规思维的陷阱,被思维定势所困,越思考陷得就越深,越不能自拔。而那个小孩并没受到人们常规思维的限制,撇开了池塘里水的多少,而从桶的大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这说明,跳出思维陷阱进行非常规思维,有时只需换一种思维方式或换一个思维角度。2.从众定势:求同心理导致的思维障碍•法国心理学专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的盲从,在于毛毛虫总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人的思维也一样。3.权威定势:缺乏自信导致的思维障碍•商业上,卖药的广告,白大褂,专业权威•政治上,领袖人物一锤定音,政治权威•单位中,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权威•家庭中,盲从父母的话,家长权威•……故事:1981年初,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屹立在发射台上,在发射前的论证会上,有专家提出:测算数据显示,火箭还可承载近10吨的重量,我们可以将推进器加宽到6.5英尺充填燃料,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时间都将大幅度提升,建议得到绝大多数专家的赞同。一位年轻专家却说:“此举决不可行!推进器造好必须用火车运到发射点,要通过几条隧道,而铁轨的宽距是4.85英尺,隧道的宽度不过6.3英尺,我们总不能在发射点附近建推进器制造厂吧?”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建议也只好作罢。美国铁路轨道间距为何是4.85英尺呢?原来美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修的,那么英国人为何用4.85英尺这个奇怪的标准呢?原来这是英国城市电车轨道标准。那么英国电车轨道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设计电车的人是设计马车的,他用了马车的轮宽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轮距标准呢?因为英国古老的石板路上的辙迹宽度是4.85英尺,不符合这样轮距的马车轮子很快会被撞坏。那么古老的辙迹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古罗马军队压出来的,因为古罗马战车轮距宽度是4.85英尺,而这个宽距恰好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由此可以断言:今天世界铁路轨道宽距,是由两千多年前两匹马屁股决定的。这匪夷所思的古老设计,至今依然影响着遍及世界的铁路交通,甚至航天科技。古罗马街道石板路4.85英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