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施秉二中七年级期末复习题姓名:二、课内重点语段板块第一单元复习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在“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2、第②自然段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答: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3、第二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四个方面来具体描绘景物的,请摘除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4分)(1)形状:高大的皂荚树。(2)颜色:紫红的桑椹。(3)声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味道: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4、这段文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三种写景顺序交织而井然有序。这三种顺序是:(3分)(1)从结构上看:由整体到局部(2)从对象上看:由植物到动物再到植物5、请找出第②自然段中既是过渡句又是中心句的一句话。答: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6、简析“伏”、“窜”、“缠络”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答:①“伏”既写出黄蜂肥胖的特征,有写出它悠闲自得的神态。②“窜”既写出叫天子飞行的速度快,有写出它轻捷的特征。③“缠络”一词化静为动,把植物给写活了。7、“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一句中“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8、在第①自然段中“似乎”、“确凿”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似乎”表推测,事隔七八年,记不清了;“确凿”说百草园确实是“我”儿时的乐园。9、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出第②自然段叙述了哪四件事?答: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0、“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答: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油蛉、蟋蟀的叫声悦耳动听,也写出“我”儿时对这种声音的独特感受。11、第②自然段描写了哪三个季节的景物?请分别找出一句。答:①描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②A:碧绿的菜畦B:紫红的桑椹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12、描写景物要调动五管感受,即眼、鼻、耳、舌、皮肤。试从①②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一句从触觉、味觉方面描写的句子。答:触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味觉: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3、联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答:因为百草园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因此是“我”儿时的乐园。二、《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①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②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③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④“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⑤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⑥爸爸的花儿落了。⑦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第①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快回家去?为什么“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答:A、快回家与家人分享“我”成功的快乐。B、这是亲情感应,也叫做第六感感应,暗示爸爸不久将要离开人世。2、第②自然段画“”线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答:自然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爸爸身体不好,不久将要离开人世。3、本文着力表现“我”的成熟与长大,但为什么还写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竟然还在家里嬉戏,好像压根父亲病重与之毫无关系?答: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反衬“我”的长大与成熟,应当挑起家庭的重担。4、联系全文,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两件事。答:①“我”独自一人到正经银行汇款;②听到爸爸去世的噩耗,“我”保持镇定与安静。5、试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⑥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在结构上是末尾点题,总结全文;在内容上是“一语双关”:既写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又暗示“我”长大成人,理应挑起家庭的重担。三、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伤.仲永(感伤)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不曾)父异.焉(感到诧异)即书.诗四句(写)未尝识书.具(书本)收族为意.(内容)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其文理..(文章和道理)邑人奇.之(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或以钱币乞.之(求取)父利.其然(认为……有利)日扳.仲永(通“攀”)环谒.于邑人(拜访)从先人..还家(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泯然..众人(消失的样子)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贤于.(比)材.人远矣(通“才”)卒.之为众人(终于)彼其..受之天(他)如此..其贤(这样)且.为众人(尚且)固.众人(本来)受之人...(接受后天教育)2、翻译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译:父亲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他。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他的以赡养父母、团结种族作为内容。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从此以后制定物品让他写诗立刻完成,他的文章都有观赏的价值。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同县人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来对待他的父亲。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父亲认为方仲永这样有利可图天天牵着他四处拜访同县人,不让他学习。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叫他作诗,不能与以前的才能相提并论。⑦泯然众人矣。译: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译:他的才能是天生的,比一般的人要好得多。⑨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最终成为普通人,那是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满意到达要求的缘故。⑩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现在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都不够资格。第二单元复习一、《最后一刻》节选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②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②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③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④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⑤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画“”线①句中的“监狱的大门”是普鲁士军队对法兰西人民的政治封锁;“钥匙”是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一个民族,只有牢牢记住自己民族语言,才能激发本民族的爱国意识。只要大家团结起来,赶走侵略者,就能求的民族的解放。2、在画“”线②句中“我”为什么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的感受?答:因为“我”被韩麦尔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进而专心听讲,因此全都懂。3、画“”线③句采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答: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普鲁士侵略者的嘲讽与憎恨。4、在画“”线④句中的“钟声”与“号角”分别意味着什么?答:“钟声”最后一节课结束,从此德语课将代替法语课;“号角”意味着祖国已经沦陷,普鲁士军队已经占领了法兰西。5、画“”线⑥句采用什么描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动作描写。从沉痛的心情透露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国人民必胜的信念。6、画“”线⑤句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答:①祖国沦陷,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因此脸色惨白;②“我”被韩麦尔先生崇高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因此觉得他形象特别高大。7、选段采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答: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