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新课标区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全国新课标区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试题(一)新课标全国卷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货币—货币的本质---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以商品流通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货币的有关理论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难度】本题难度一般。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回答13——14题。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的困境。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以及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理论对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这一经济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从政府的角度所示因为政府有这样的职能③,而不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④;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带来的经济危机①,而不是具有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配置②。【难度】本题难度一般。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的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②开拓国际市场③加速资本周转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企业与劳动者—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难度】本题难度一般。15.2011年11月,美国发起了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一反补贴调查;2012年1月,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设备----应用级凤塔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是因为:A.美国欲以贸易保护措施扶持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B.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需要其提供就业岗位C.美国需要通过减少中国新能源产品进口才能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D.美国的新能源产业过剩,不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相关产品【答案】A【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对外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有关理论对美国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美国之所以频频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主要还是为了支持本国的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A。选项B中心能源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选项C和D对事实的判断都是不正确的。【难度】本题有一定难度。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难度】本题“描述和阐释”的要求难度一般,“论证和探究”的要求则有一定的难度。(二)新课标安徽卷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A.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B.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C.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D.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考查宏观调控手段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判断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别。A项正确,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微调为7.5%,属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是经济手段,故B项排除;C项错误,国家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属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D项错误,税收优惠政策属于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因此正确答案为A。【考点定位】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2.图1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一图表为背景考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在商品价格与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读图可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对A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故①项正确,②项错误;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某一商品需求量会逐渐饱和,即需求量的增加幅度会逐渐递减,因此③项错误,④项正确。正确答案为B。【考点定位】影响消费的因素。3.读表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表1年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M商品总产量20104410万20114220万A.50%40万B.50%80万C.100%80万D.200%160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及个别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的关系的有关知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从表中可知,2010年—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因此,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以此该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0万×4=80万,生产M商品的总量由10万增加到20万,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20万—10万)÷10万×100%=100%,因此,正确答案为C。【考点定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38.(28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答案】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等措施,可酌情给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解析】本题以应对人口流动为背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辩证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和相关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小问,已经给定原理,即促进社会公平的原理,答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是什么?即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其次,确定主体是政府,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详细阐述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经济学原理,然后,结合流动人口的期盼逐一解决即可。第2小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首先阐述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观点,其次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即“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再次逐一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上述观点。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采取措施(材料)+原理的模式作答,不能理论与实际两层皮。【考点定位】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联系、矛盾、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等。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网友声音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8分)【答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③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④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解析】本题以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为背景,以经济生活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