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秦的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2、过程方法与能力要求对本课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的政策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问题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所学秦始皇的主要史实,培养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雄?生: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向学生展示《战国形势》图,依次显示七雄)师:战国七雄当中最后哪个国家统一了六国?生:秦国师:大家回忆一下,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生:师:秦朝又是采取什么策略灭掉六国?师:秦国采取“远攻近交”的策略(指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统一了六国(展示《战国形势图》秦灭六国的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展示《秦的疆域图》)。定都在咸阳(在陕西省)。师:请同学们分析,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议论)秦在统一之前是什么状况?生:秦统一之前,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师:“秦的统一”完成了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秦统一后,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朝的疆域图,秦朝的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东到东海,面对这么辽阔的疆域,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去巩固国家的统一?(指导学生看P50的正文,让学生回答)我们一般回答措施类的问题的时候,一般哪几方面进行思考?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师:大家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阅读书本找出秦统一的措施。(板书:秦统一的措施)师: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有哪些呢?生:师: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首先是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下所有的大小事务都由皇帝决定)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以为“王”的称号已不能够显他的尊贵,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他自称“始皇帝”,并幻想后世子孙从“二世”“三世”传至“万世”。从此,“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央,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废除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在全国内设立36郡,郡设郡守,郡下设县,县有县令。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和县是地方政府,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行政机构,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中央,中央的权利最终集中到皇帝的手上。秦始皇通过实行郡县制,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通过三公,再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师:在经济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师:我们看一下,各国货币各不相同,齐燕赵使用的是刀币、楚国使用的是蚁鼻钱,赵魏韩使用的是布币,相当混乱,经济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所以秦始皇下令废除了各国的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也叫秦半两钱)作为通行货币在全国推行。这样就克服了在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除了统一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度、量、衡、三个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生:度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是测量容积的器具和单位,衡是测量重量的工具或单位。师: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差异很大,单位和进位都不一致。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旧度量衡,以秦国原来商鞅制订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颁行全国。提问: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学生议论,教师归纳)生:促进经济的发展。师: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促进了各族人民经济的交流。在思想文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生: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师:大家看一下这幅图,一个“马”字和一个“安”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假如秦始皇要颁发政令,那么原来六国的百姓看得懂吗?看不懂,这必然会妨碍政令的推行。所以,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对进行文字整理,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同学们看小篆的笔画圆润,注意能够辨认出那些字体是小篆。小篆逐渐被笔画简单的隶书所取代。统一了文字,有什么意义呢?统一文字后,大家都能够沟通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师:我们再看一下,看这两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在思想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生:焚书坑儒。师: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焚烧的是哪些书?哪些书可以保留下来了?生:一是统一前六国的史书,二是民间私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医药、卜筮、种植的之类的书籍。师: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批判秦始皇的治国政策,结果,秦始皇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加强思想的统治。师: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来加强思想的统治,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一方面又使得古代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地摧残了文化。师:我们看最后一个方面,在军事方面所采取的的措施,看哪位同学能够找到?生: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朝的疆域图,在秦朝的北方是匈奴。北方的匈奴不断进犯秦朝,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进行反击,收复了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展示秦国的疆域图)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南征越族,开凿灵渠。春秋时期,南方两个诸侯国。(生答:吴越)。越族就包括了当时吴越及附近的居民。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流散东海沿海及江南各地,后称“百越”。在南征越族的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为解决运送军粮问题,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长江流域的支流湘水,这条珠江流域支流漓水,所开凿的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把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联系起来。师:我们最后来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秦始皇比较有争议性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而认为他是暴君,那你怎么评价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公?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修筑长城、广建宫殿陵墓(比较有名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师:对于人物的评价,我们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评价,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当中进行评价。还有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秦始皇他推行很措施,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秦始皇的功大于过。板书:秦的统一国家的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握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