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第24章概念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作用补气补阳补血补阴适应证各种虚证邪盛正衰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使用注意入煎剂应以文火久煎顾护脾胃,配伍健脾消食药邪盛正衰者,配祛邪药以扶正祛邪正气不虚者,不宜滥用补虚药补气药第一节作用补气补气以摄血,生血,生津适应证气虚证血虚证津伤口渴证人参《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大补元气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应用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本品补气力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治气脱之要药。气虚欲脱——单味(独参汤)兼四肢逆冷,阳气衰微——配附子(参附汤)兼汗多口渴,气阴两伤——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应用2.肺气虚证本品具有补益肺气作用。肺气虚——配黄芪、五味子等喘促日久,肺肾两虚者——配蛤蚧等应用3.脾气虚证本品具有补脾益气作用。——配白术、茯苓等(四君子汤)应用4.热病气津两伤之口渴、消渴等本品具有益气生津作用。热病气津两伤者——配石膏、知母等热伤气阴——配生地、麦冬(生脉散)消渴——配天花粉、生地、黄芪应用5.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本品补益心脾,安神益智。——单用——配当归、伏神、酸枣仁等(归脾汤)应用6.血虚萎黄本品具有益气生血作用。——配当归、白芍、黄芪等应用7.气不摄血本品具有益气摄血作用。——配当归、黄芪等应用8.阳痿、宫冷不孕等本品具有益气以壮阳作用。——配鹿茸等(参茸养生丸)用法用量5~10g,文火另煎兑服急重证,可用15~30g研末吞服,每次1.5~2g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同时吃萝卜或茶特点补气作用强,大补元气,补气固脱入脾、肺二经,善补脾、肺之气补气生津、补气养血、补气摄血、补气安神、补气壮阳西洋参《本草从新》药物来源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清火生津补气养阴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应用1.阴虚火旺之喘咳痰血证本品具有养阴清火作用。——配知母、川贝母、阿胶等应用2.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证本品具有补气养阴生津作用。——配鲜生地、鲜石斛等用法用量5~10g,另煎兑服特点补气性寒,清火养阴生津党参《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生津养血益气功效益气,生津,养血应用1.脾气虚弱证本品具有补中益气作用。——配白术、茯苓等应用2.肺气亏虚证本品具有补益肺气作用。——配黄芪、五味子等应用3.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本品具有益气生津作用。——配麦冬、五味子等应用4.血虚萎黄本品具有益气生血作用。——配熟地、当归等用法用量10~30g特点功似人参,力缓不及除大补元气、补气壮阳作用外,均可替代人参使用太子参《本草再新》药物来源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生津补气功效补气生津应用1.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证本品具有益脾气,养胃阴作用。——配山药、石斛等应用2.气虚津伤之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本品具有益气生津作用。肺虚燥咳——配北沙参、麦冬等气阴两虚——配酸枣仁、五味子等用法用量10~30g特点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弱于西洋参黄芪《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补气升阳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应用1.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本品功善补中益气,升发脾胃之清阳。脾胃气虚——芪术膏、参芪膏中气下陷者——配升麻、柴胡等(补中益气汤)应用2.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本品具有补益肺气,益卫固表作用肺气虚证——配紫苑、五味子等表虚自汗——配防风、白术(玉屏风散)阴虚盗汗——配生地、麦冬等应用3.气虚水肿本品具有补气利水消肿作用。——配防己、白术等(防己黄芪汤)应用4.气血不足之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本品补气托疮,排脓生肌。脓成不溃——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应用5.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本品具有补气以通滞作用。半身不遂——当归、红花、地龙等肢体麻木——配桂枝、芍药等应用6.气虚血亏之面色萎黄、神倦脉虚本品具有补气生血作用。——配当归、人参等应用7.气不摄血之便血、崩漏等本品具有补气摄血作用。——配人参、当归、龙眼肉等应用8.气虚津亏之消渴本品具有补气生津止渴作用——配生地、麦冬、天花粉等用法用量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特点补脾、肺之气补气升阳,补气固表,补气利水,补气摄血,补气生血,补气行滞,补气托疮生肌,补气生津白术《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补气健脾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应用1.脾胃气虚证本品具有补气健脾作用,为补气健脾的要药。脾胃气虚——配人参、茯苓等脾胃虚寒——配人参、干姜等脾虚积滞——配枳实(枳术丸)应用2.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本品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作用。痰饮——配茯苓、桂枝等(苓桂术甘汤)水肿——配茯苓、泽泻等(五苓散)应用3.气虚自汗本品补脾益气,固表止汗。——配黄芪、防风、浮小麦等应用4.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本品具有补气健脾安胎作用,为安胎要药。——配人参、黄芪等(泰山磐石散)用法用量10~15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特点补气健脾燥湿,为健脾的要药山药《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益气养阴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应用1.脾虚便溏证本品既能平补气阴,且性兼涩而涩肠止泻。——配人参、白术、茯苓等(参苓白术散)应用2.虚喘本品具有平补肺肾作用。——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应用3.肾虚不固之遗精、尿频、带下本品补肾固精缩尿止带。——配熟地、山茱萸等(六味地黄丸)应用4.消渴证本品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配黄芪、生地、天花粉等用法用量10~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特点既补气,又补阴,平补三脏之气阴兼涩性,固精止带甘草《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益气补中调和药性功效益气补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应用1.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证本品具有补益脾气作用。——配人参、白术等(四君子汤)应用2.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本品具有补益心气作用。心气虚证——配人参、阿胶等(灸甘草汤)心阳虚证——配桂枝(桂枝甘草汤)应用3.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本品具有解毒作用。热毒疮疡——配金银花、连翘等咽喉肿痛——配桔梗(桔梗汤)药物、食物中毒——配绿豆应用4.痰多咳嗽证本品具有祛痰止咳作用,并能润肺。可用治多种咳嗽证。风寒咳嗽——配麻黄、杏仁(三拗汤)肺热咳嗽——配石膏等(麻杏甘石汤)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二陈汤)应用5.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本品具有缓急止痛作用。脘腹挛急作痛者——配白芍、饴糖等(小建中汤)肢体挛急作痛者——配芍药(芍药甘草汤)应用6.配于药性峻猛、药性不和的方剂本品具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作用药性峻猛方剂——“四逆汤”“调胃承气汤”药性不和方剂——“半夏泻心汤”用法用量5~10g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特点味甘能补,补脾气,补心气味甘能和,调和药性,调和脾胃味甘能缓,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缓和药性白扁豆《名医别录》药物来源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化湿消暑健脾功效健脾,化湿,消暑大枣《神农本草经》药物来源鼠李科落叶乔本植物枣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补中益气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应用1.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本品补中益气。——配党参,白术等应用2.血虚萎黄及脏躁证本品养血安神。血虚萎黄——配熟地、阿胶等脏燥——配甘草、麦冬等(甘麦大枣汤)应用3.配于药性峻烈的方剂中本品具有缓和药性峻烈作用。——如“十枣汤”用法用量擘破煎服,10~30g亦可去皮核捣烂为丸服特点补脾气,益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