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现象:经济活动由市场和政府财政两个社会系统支持。由于“免费搭乘”存在,对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系统往往失去效力,更多由财政系统发挥其作用。2财政: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集中化分配关系3政府的收支:政府从事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必然对经济产生影响,改变经济的原来状态。4财政职能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政府活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体现为财政的职能。5财政职能的分类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产生后通过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分配。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重要指标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当基尼系数接近于零时,收入分配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当基尼系数接近于1时,收入分配接近于绝对不平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有: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加强税收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维持每个社会成员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的内容: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国际收支平衡6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手段包括: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7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1.政府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2.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8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1.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增强,企业将取代政府成为投资主体。2.各级政府正常管理经费在支出总量保持适当增长的同时做出适时调整。3.调整和优化文教科卫支出结构。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增加社会保障支出。5.缩小财政补贴范围,严格补贴程序,减少补贴金额。9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消费和投资性支出,是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转移给受益人.10晌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物价水平,政府的干预政策,征税能力2政治因素:一是国家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11支出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使用效益。12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1.确定投资项目,并提出备选方案。2.分别核算项目和方案的效益和成本。3.综合考虑财政资金规模及其他方面的限制条件,对资金的使用作出决策。13成本-效益的评价方法:方案最优选择的依据是计算该项目的净社会效益。净社会效益=总效益-总成本14最低费用法:步骤为:据项目提出方案;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有形成本加总;选择其成本最低的项目,即为最优投资项目。15购买性支出的性质(1)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2)消费具有非竞争性。(3)运行具有非排他性。16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一,社会消费性支出1)行政管理支出2)国防保卫支出3)文教事业支出4)公共投资性支出;二,财政投资性支出17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其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又复18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19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①税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税收适应各种所有执行时的需要③税收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2国有资产权益收入3债务收入4规费收入5其他收入20按政府预算收入科目分类,财政收入分为①税收收入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③非税收入④贷款转贷回收金收入⑤债务收入⑥转移性收入2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二)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三)经济体制四)价格五)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2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性适度财政收入规模保证社会经济健康运行、资源有效配置、国民收入分配使用结构合理、财政职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22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1效率标准:效率标准是以财政收入的增减是否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经济运行的协调均衡为标准。包括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运行的协调均衡。2公平标准:公平标准是考虑财税负担公平分配。财政规模要以社会平均支付能力为界限,相同经济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应承担相同的财税负担;不同经济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应承担不同的财税负担。23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稳定的收入渠道,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实现的收入手段。23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24税制要素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目四)税率五)课税环节六)附加与加成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25税收原则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公正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三)现代税收原则:1效率原则(充分且有弹性、节约与便利、中性与校正性)2公平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26税负转嫁1含义: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将自己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2特点:在纳税人之间进行,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收入。3形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4影响因素:商品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易转嫁,反之不易转嫁、课税类别:一般消费品必不可少需求弹性小税收越易转嫁,奢侈品需求弹性大税收不易转嫁,所得税和财政课税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很难转嫁;课税范围、谋求利润的目标:垄断性商品课征税容易转嫁,竞争性商品课征税难转嫁27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目标;周边国家示范效应。28流转课税的特点:稳定及时、负担上有累退性、税源普遍课税隐蔽、征收管理的简便性。29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价值课征的税收。按照对购进的资本品的处理方式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30增值税的计税方法1.税基列举法2.税基相减法3.税额相减法31消费税: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税收。各国所实行的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大体可分为:有限型消费税、中间型消费税、延伸型消费税32消费税的特点:征收的目的性、税负的转嫁性、单环节课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33营业税是对企业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课征的一种税收。纳税人发生营业行为,就要课税。从价计税,实行比例税率。34所得税的特点: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所得税具有征税对象时扣除各项成本和各项费用后的净所得额、直接性、公开性,体现公平原则,同时税收管理复杂。35所得课税的类型:1.分类所得税2.综合所得税3.分类综合所得税36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的劳动和非劳动应税所得进行课征的一种税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符合税收普遍原则,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大都以累进税率为基本形式,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法有从原征收和申报清缴。37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类,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和财产转让税等。财产课税的特点:财产课税是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进行课税。有别于以财富的流量作为征税对象的所得课税,不同于以货币资金的流量作为征税对象的商品课税。财产课税优点在于:1.税负不易转嫁;2.收入较稳定;3.符合纳税能力原则;4.具有收入分配的职能。财产课税的缺陷表现在:第一,税负存在一定不公平。第二,收入弹性较小。第三,一定程度上有碍资本形成。38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在依据各自的税收管辖权对跨国纳税人课征而形成的各国政府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那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38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分类1地域税收管辖权2居民税收管辖权3公民税收管辖权;管辖权的基本原则:国籍原则、领土原则、普遍性原则、保护性原则39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活动的统一纳税人、不同纳税人的同意征税对象或是不同纳税人的同一税源征收相同或是类似的税收。国际重复征税具有的特征:纳税主体的同一性、征税主体的不同一性、纳税客体的同一性、纳税周期的同一性、税收的同一性。39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税收管辖权的重叠、居民管辖权的重叠、地域管辖权的重叠、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40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免税法(全额免税法、累进免税法)2、抵免法(直接抵免法、间接抵免法、税收饶让抵免)3、扣除法4、减免法41国家公债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信用形式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一种经济活动。公债特点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42公债的分类:①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②按发行性质分类:自由公债和强制公债③按照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④按照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⑤按转让性分类: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⑥按照经济用途分类:生产型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⑦按偿还期限分类:定期公债和不定期公债42公债的职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43公债的发行原则:1经济原则2适度原则3便利原则44公债的发行方式:1公募拍卖方式2连续经销方式3直接推销方式4固定收益出售方式5组合方式45公债的票面额与发行价格根据债券票面额与发行价格的大小,公债的发行价格可以有平价、折价和溢价三种形式。46影响公债发行价格形式的因素:一定时期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资金市场的利率水平46决定公债利率高低的因素:1金融市场利率水平2政府的信用状况3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46公债市场主要由三方面组成:1公债市场参加者2公债市场的金融工具3公债市场的交易方式47公债的还本方式:1买销偿还法2抽签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4.调换偿还法5分期逐步偿还法47公债的付息方式:1按期分次支付法2到期一次支付法48公债偿还资金的来源1预算直接拨款2预算收支盈余3设立偿债基金4举借新债偿还。50公债的经济影响:微观1.公债对企业的影响2.公债对消费者的影响3.公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宏观1.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2.公债对银行信用的影响3公债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影响51公债规模的限制因素1国家偿债能力2认购人负担能力3.已经存在的偿债负担4.公债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51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1财政承债能力指标①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额②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中央财政收入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①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②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52公债的负担的形式:认购者的负担是其认购公债的机会成本。政府的负担是公债还本付息带来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是公债的发行给纳税人带来的负担。后代人的负担,是指国家发行的国债有后代人偿还而形成的利益损失。53西方债务理论衡量债务负担的标准:1.公债不具有生产建设性,其投入方向主要是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即使被投入到物质生产领域,其项目建成后多数也是低利、微利甚至亏损的。2.公债虽是在偿还期限终止时一次还清,但是在发行当年就需要每年支付利息。因此,从公债发行开始,就会由于分期付息而产生经济负担。53我国公债负担的特点:1我国公债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体质影响,至今仍是一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