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论针刺补泄手法(一)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以往我讲呢,都是讲针刺补泻手法,补泻手法,都是讲烧山火透天凉,但这次呢要打破常规。大家一开始关注的都是补泻手法,其代表即是烧山火透天凉,我也在网上说过,如果要想进入高级补泻手法的境界,前面必须要有铺垫,怎么铺垫呢,必须从针和刺开始,什么叫针什么叫刺什么叫补泻什么叫手法,实际上它们是分开的,但综合起来,才能叫针刺补泻手法,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总想直接进入高级补泻的境界,但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临床医生做不出来,包括老一代名家郑魁山在内其子孙没有能做出烧山火透天凉来的,他家可是家传,为什么呢,忽略了基本功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讲针在座诸位很多都是知名专家,都是在临床上的医生,我这次讲座全当抛砖了。第一《黄帝内经》里对能否用针的人提出了要求,针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在《灵枢官能》篇明确提到“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就是说要从容不迫,缓语缓行,平时很沉稳即语序而安静;手巧,就是问手巧不巧,手巧方可心灵,反过来,心灵方可手巧,但我们在临床上往往忽视这一点。并不是每种类型的人都可以进入针灸境界,也就是对针灸人才的要求,知道对人才的要求之后,我们才能知道能否达到内经的要求。第二点,对针的要求,《内经》中多次提到小针之为物,夫子之言其真甚峻,上配天文下配地理中知人事,乃可以长久。夫小针之为物,很多人觉得呢,针灸是小针,那为什么夫子之言其真甚峻呢,这就是针灸的广义,平时我们看到一根针,觉得它是个小针而已,但内经里面为什么说针这么重要呢,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明确提出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思是说,我们说起来好说,但是做起来非常难做,这就是很多人非常忽视的地方。举个例子,这根针我们拿在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先拿针柄呢,针柄为什么必须要做?古人做针柄,第一个是为了便于捻转,第二个是为了防止断针、折针,那针柄上为什么要留个孔呢,古人针灸尚有另一派扎法,在扎针时还要在针眼上串一根针,因为针扎上之后并不是固定不移的,内经里面明确提出: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中气穴针游于巷时要穿上一根针,防止这根针游离,这是讲针,是毫针。下面还有九针,《灵枢官针第七》:“九针之宜,各有所为。不得其用,病弗能移”。平时我们大部分谈的是小针即是毫针,但《内经》中并不是单单指小针,而是九针,这一点要明确。孔圣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古代很多穴位是禁针的,但并不是说绝对禁针。比如睛明穴在在《甲乙经》中是禁针的,神庭在孙真人《千金方》里是禁针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时的针具并不是那么先进,承淡安当年东渡日本时得日本的针具,日本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掌握拉丝技术的国家,它的针做得非常好,但是非常细,日本人扎上之后,大约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得气,但是扎上后会很舒服,他回来后交给他的学生,他的学生也用,但过了半个月后病号都没有了,因为扎上半个月后不得气,病号怎么还会让他们扎呢?不可能的。后来一想:不是我的针灸技术不好,而是针灸针不行,是国情有异,针细了,对皮糙肉厚的中国人来说不解渴啊,所以又换回粗针,粗针扎上后很快得气,很快病号都回来了,这就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外,还要选择九针之宜,各有所为。实际上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就已经提到了,但什么用法呢?《灵枢官针第七》里:凡刺之要,官针最妙。我们现在很少重视这一篇,为什么呢,大家讲刺法很少讲官针,我们讲针,讲针灸,一般都讲毫针,直刺,斜刺,然后是手法,很少去关注“凡刺之要,官针最妙里”的刺法,为什么这么讲呢,《官针》下面提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不得其用;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病深针小,邪气根本出不来,如果想进入高级补泻手法的境界,前面这些全都是铺垫,官针的刺法有十二,就不具体讲了,大家回去看一看就知道了,这是针灸对人、针的要求。第三法则平时我们看病针灸的目的就是治疗,但实际上针灸的目的没有这么简单,针灸法则大家也很少关注,《素问》中提到凡刺之要,必有法则,法天则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我们提到针灸关注的是人,是病人,但人是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我们看到这个病人的时候,不能忽视他与天和地的关系,而这一点恰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我们听左老师讲课,经常听到讲天、讲地、讲空,实际上《内经》早有论述,左老师是暗合《内经》之道啊。《内经》里讲上刺天光下合八正,什么叫天光,《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天温日明就是说今天天气晴好,人身上的气就容易开,容易行,扎针容易得气,扎上针之后也就容易祛病。下面接着说是故天寒无刺,比如今天零下十度,天太冷,人的气就不易行,月生无泻即是说月亮刚刚升上去是还不是很强壮,此时用补泻手法就要遵从天地,不要用泻法;月满无补,月满时用补泻,则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月郭空无治,月亮没了就一定不要用泻法,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你必须进入了高级补泻的境界,否则用上泻法也未必能达到用泻的目的,这就是《内经》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都是为烧山火透天凉做铺垫的,此外另有:必得其时而行之。我们现在讲针灸即《内经》所言得气——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但是内经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得先得天时,必得人气,这是我们临床上很少关注的地方,那么如果你违反了这一原则,就会造成乱经。人身上的经气与天地之气运行暗合,在天地之间不断运行,如果你违背规律,就会乱经。乱经指的是身上的经气不依常规来运行,这大多数归咎于我们乱用补泻手法,不遵从天地,经言凡刺之道,必知天纪,不知年之所加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这就是对我们针灸之针道的要求。古人讲宁舍十服药,不舍一根针,在《内经》来说扎起针来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在掌握了天人关系之后,方可施行于人体,达到补虚泻实,达到上工调气,不要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的地步。《内经》言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这是对针灸法则的要求。再一个,针灸的目的,可能大家都会说,针灸的目的就是治病,但内经明确提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调气之方,在于阴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这是我认为《内经》里面所说的针灸的目的,合形与气,气就是神,粗守形,上守神,《素问通评虚实论》《素问针解》篇都提到“神者,正气也”,达到的效果就是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掌握了这些进入针灸境界就差不多了。2012年8月8日魏福良名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