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04答案与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TXYM01)专题四答案与解析第1页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四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中有关公民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古代雅典公民的含义。(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内容。【答案】B【解析】根据古代雅典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妇女、奴隶、外邦人不是“公民”,没有民主权利。而材料中只体现了“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这两个条件。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梭伦执政时期社会等级划分的标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梭伦改革前社会等级划分的标准。(2)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的内容。【答案】B【解析】梭伦改革前雅典按照血缘和出身划分社会等级,梭伦改革规定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3.【命题立意】本题以人们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材料切入,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实质的认识和理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2)雅典政治生活的决策原则。(3)享有民主权利的人需要具备的条件。【答案】C【解析】雅典民主制度下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必须是具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公民,他们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就整个社会看,他们只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小部分,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奴隶主对多数社会成员的专政。执政官、首席将军虽然属于奴隶主,但在政治生活的决策中要“少数服从多数”。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表现。【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古代雅典公民的含义。(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3)古代雅典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措施。【答案】D【解析】古代雅典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城邦)大事(包括选举重要官吏、决定战争与媾和等事务),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布莱克作为一名雅典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但根据当时雅典对公民的定义,他的妻子是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的。陪审法庭(民众法庭)法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作为法官,他有权审判“破坏民主的人”。伯利克里时代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提高参政水平,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由上可知①③④都符合题意,排除②。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中司法制度的评价。【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特点。(2)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3)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雅典陪审法庭(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题干材料中的抽签办法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因而A、B为正确的评述。材料中“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体现了“轮流执政”的原则,D项正确。由于有关法官或主持人是抽签产生而不是一定由固定的专业人员担任,会使案件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所以C项评论不正确。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有关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基本史实。(2)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和反映的阶级本质。【答案】C【解析】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些习惯法主要通过口头、行为、心理进行传播和继承,所以A项正确。在司法实践中由贵族担任法官,掌握司法权;同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掌握了立法权,所以B项正确。为加强对疆域广大的帝国的统治,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完善,D项符合史实。在当时的罗马,法律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享有公民资格的人只是少数,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所以C项错误。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和评价。【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罗马习惯法的弊端及影响。(2)《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3)《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和局限。【答案】C【解析】罗马共和国早期的习惯法因贵族担任法官并常常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的利益,平民不断掀起反抗贵族的斗争。为此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平民利益得到保障,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从阶级关系上看《十二铜表法》仍然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广大奴隶、平民同奴隶主贵族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更不会平起平坐。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历史地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2)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地位。【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强调的是“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和现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由此可见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故本题答案为A。其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世界法律史”这一要求。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罗马法的目的和作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古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2)古罗马法的历史意义。【答案】A【解析】古罗马共和国面对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激化危及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现实,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后来罗马统治阶级又不断根据社会关系的变化情况发展和完善法律,有利于调整各种社会纠纷,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符合题意。“对外侵略扩张”和“残酷镇压平民的反抗”都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历史(TXYM01)专题四答案与解析第2页会的构建,故B、D不符合题意。古罗马实行的是奴隶制度,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的思想的理解和评价。【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智者学派出现之前的哲学观。(2)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3)普罗泰格拉的这句名言的含义。【答案】A【解析】智者学派出现之前人们曾经长期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万物,人则被看成是神或上帝的奴隶。“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强调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认为事物存在与否、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决定作用,从而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但它又过分地突出人的主观意识,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样的思想方法会导致人的主观随意性脱离客观实际,所以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主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普罗泰格拉、卢梭、苏格拉底、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观点。(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的基本观点和评价。【答案】A【解析】两位同学对同一现象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评论,说明两位同学都依据自己的标准来看待问题。其标准不同,看法自然不同,这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的观点。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苏格拉底时期雅典的政治制度。(2)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及其含义。【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时期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已经获得了高度发展,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通过材料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走,但他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拒绝逃走,并且临死还惦记还债,这说明苏格拉底具有“高尚的道德”。苏格拉底从容而死也正是实践了自己的“美德即知识”的主张。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苏格拉底有关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2)如何认识和评价苏格拉底的思想?【答案】B【解析】通过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可以看出,人的一些言语和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善行,而同样的言语和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又成了恶行。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真理与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恶具有相对性。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3)文艺复兴运动的目的。【答案】C【解析】十四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他们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但当时统治思想文化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命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其核心是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为实现资产阶级的目标追求而服务。15.【命题立意】本题通过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作家拉斐尔作品考查对人文主义的理解。【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3)拉斐尔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主题思想。【答案】D【解析】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集中表达了文艺复兴反对教会愚昧的人文主义思想。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作家达·芬奇的思想的认识和评价。【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3)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答案】A【解析】《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从画面看来,人性被表现出来,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故答案为A。B、C、D三个选项都不能从题干材料中体现出来。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2)文艺复兴的内容。【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其核心内容是宣传人文主义,①正确。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可见④正确,两者是有联系的,后者也并不是对前者的否定,②③错误。18.【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引入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2)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中主要改革者的主张及其含义。(3)16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前罗马教皇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独裁统治,只准人们信仰和服从罗马教皇的说教。在此背景下,宗教改革者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并信仰上帝,实际上是要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所以D项符合题意。罗马教皇要求教徒要通过教皇与上帝“交流”,并不是只允许自己信仰上帝,所以A与史实不符;欧洲宗教改革是针对宗教问题的,而不是针对封建国王的专制统治和欧洲列强的殖民压迫,可见B和C都不符合题意。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历史(TXYM01)专题四答案与解析第3页(1)罗马教皇的主张(因行称义)。(2)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等)。(3)对马丁·路德主张的评价。【答案】C【解析】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由此可见A、B、D都符合马丁·路德主张。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皇的精神独裁,但不反对信仰宗教,C不正确。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区别。【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2)宗教改革的概况和主张。【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宗教改革则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