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学案古代中国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1专题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编写人:张玲玲审核人:陈宇班级:学习小组:姓名:【复习目标】1、牢记考点列举相关史实。概括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经济政策的内容。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提高阅读、理解、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复习案】一、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复习案考点梳理,结合书本以及考点整理,背诵掌握相关知识点。2、完成复习案中的相关自测习题。3、将自主复习中不能解决的疑惑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讨论解决。4、时间30分钟,独立完成。二、考点梳理及问题探究考点梳理问题探究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生产力)的变化(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形成过程、构成、特点、影响)——生产关系的变化(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条件、时间、特点、弱点、评价、破产)(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图片连接:课本上有关农具的插图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特点)民间手工业(掌握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特点)(2)手工业的成就(纺织、冶金、制瓷)(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图片连接:课本上有关手工业成就的插图3、商业:(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2)市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市的概念,发展线索: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变化。)(3)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主要商业城市(汉、唐、宋、元、清)著名的商帮(晋商和徽商)(4)古代中国发展商业的特点△图片连接:关注课本上有关钱币和城市的插图全面理解小农经济比较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归纳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24、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含义、原因、目的、发展过程、评价)(2)“海禁”与“闭关锁国”:(含义、原因、明清两朝的实施情况、评价)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比较三、复习自测(一)判断题1、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至唐代,我国已经形成南白北青两大制瓷系统。3、我国古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主要是商业繁荣的结果。4、东汉时期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5、清代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禁绝一切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选择题1、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3、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主要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四、我的疑问——请你将自主复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3【训练案】一、我的知识网络(归纳总结,串接整合)二、变式训练(有效训练,反馈纠正)(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图一骨耜图二石犁图三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2、《吕氏春秋·上农》:“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45、《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线),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④手工业者在越会受到歧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A.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C.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7、“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8、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不能说明①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9、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5(二)材料题:12、(2012·山东泰安质检·31题)(14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1分)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3分)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6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1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1分)三、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201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02使用时间:2月15、17日7专题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讲古代中国的经济答案复习自测判断题:ABABB选择题:CCBD训练案选择题:CCDCACDDAAC问答题【答案】(1)小农经济。(1分)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1分)(2)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2分)(任意两点得2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3)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4)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答:资本主义萌芽)(1分)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1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