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华三中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案制作人:蒋祥辉、曹顺新审核人:曹顺新执教人: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课时安排:4课时第1-2课时编号:17--18一、重点考点及命题方向(1)从知识的考查看:本专题是高考试题的聚集区,试题考查打破原先的整体性,更多地聚焦于对具体知识的理解。收入分配主要涉及措施、意义,以及国富与民富的关系;财政主要涉及财政作用,特别对财政政策的考查趋于增多;税收主要涉及税收的作用。财政和税收更多地结合宏观调控出现。(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数量增多,难度加大,非选择题数量减少,难度降低。试题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原先的措施类、体现类试题,向探究类、分析类试题发展,“拉弗曲线”、“税率曲线”连续两年考查。命题背景以当年时事热点为素材,2011年涉及了公平维护、财政政策、个税调整等。二、专题网络构建(请同学们认真填好下面的空格,并在重点难点疑点处作好记号。)三、重点要点探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记忆,并能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点一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公平的实现21.合理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知识角度具体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初次分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促进居民收入的多样化③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次分配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强化税收调节,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③调节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支出力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知识发散】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1)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2)分配与消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5)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要重视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扶贫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点评】收入分配公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如何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二是如何调节社会整体上的收入差距。涉及知识点,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有维护公平的措施,宏观调控,收入与消费,公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涉及政府和党。从哲学角度看,涉及对立统一、唯物史观。►探究点二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3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分配制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2.财政及其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对行政管理与国防投资;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知识发散】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要减少单纯市场调节带来的危害,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施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探究点三税收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知识发散】税收的作用(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税收属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比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白酒税等,都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3)维护社会公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4)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探究点四社会再生产的合理运行1.认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知识发散】市场经济三个主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1)国家:是社会再生产的调控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计划,特别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与需求,维护社会公平的分配,为社会再生产打造良好的客观环境。(2)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树4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企业生产必须依据消费者个人消费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3)劳动者(消费者):劳动者是企业生产必需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只有实现就业,才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作为消费者,消费趋向引导着企业生产,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并且其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制约着企业生产。四、专题纵横(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1.《经济生活》内综合本单元内的分配制度、财政税收、收入分配的公平与第二单元中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第四单元中的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分配制度与所有制制度的联系。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收入的差距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调节,实现收入的分配公平。▶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与《政治生活》的综合本单元中的兼顾效率与公平、财政政策、税收的性质、依法纳税与《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的财政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各项职能。▶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政府的职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财政、税收与企业和经营者的联系。财政和税收都体现了国家收入的分配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企业和经营者要依法纳税,构成财政收入。税收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对企业进行监督。▶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的综合。我国的财政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实施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正确性。▶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扩大内需政策的正确性。▶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它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树立依法纳税意识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江华三中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案制作人:蒋祥辉、曹顺新审核人:曹顺新执教人: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课时安排:4课时第3-4课时编号:19—20一、热点探寻、问题求证(要求:1、先从材料中找出与本专题直接相关的核心知识字、词、句;再找出与其他专题和模块相关的核心知识字、词、句。2、在相应的材料上作好标识并写出核心知识,越多越好、准确迅速。)【时政要闻】材料一2011年5月31日,据全国人大网公布的声明显示,为期一个多月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结束。征求意见数已超23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材料二“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方向有两个: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2011年7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速高达31.2%,已完成全年目标的63.4%。从财政收入的增速看,31.2%的增速是GDP上半年增速9.6%的3倍,也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从主要支出项目看,有关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60.1亿元,增长40.5%;住房保障支出1188.75亿元,增长76.6%;医疗卫生支出2454.54亿元,增长6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94.05亿元,增长43%。材料三2011年7月19日,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来讲,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不能越位,不能只以GDP增加值为标准,不能把文化园区、产业基地搞成房地产项目,不能搞重复建设。6二、问题求证(结合上面的材料,从下面不同的角度回答相应的问题)视角一: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视角二:结合我国个税调整,分析政府决策征求意见的意义视角三:结合材料三分析,如何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视角四:请你结合我国当前现状,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