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注意:一、二和三题直接答在试卷纸上,四、五题答在答题纸上)一、归类题(共10分)将下列物质或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和构造变形中。石英、玄武岩、褶皱枢纽、砂岩、正断层、向斜、砾岩、地震、方解石、大理岩、花岗岩、泥岩、灰岩、黑云母、斜长石、金刚石、玉、节理、橄榄石、转换断层1.矿物:石英、方解石、黑云母、斜长石、金刚石、橄榄石。2.岩石:玄武岩、砂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泥岩、灰岩、玉。3.构造变形:正断层、向斜、地震、节理、转换断层。二、填空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1.描述地磁场的三个要素是磁场强度磁倾角磁偏角。2.野外岩石命名的依据主要有矿物成份结构构造。3.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浊流。4.宇宙、地球和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分别是HFeO。5.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爆炸式(培雷式)宁静式(夏威夷式)过渡式。6.板块构造的边界类型主要有俯冲边界碰撞边界剪切边界。7.影响变质作用的三种因素是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8.大气圈存在的主要依据有蓝天白云风流星。9.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10.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推移悬移跃移载移。11.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岩石性质气候植被地形。12.岩石圈垂直运动的鉴别依据有河流阶地成排溶洞夷平面平行不整合等(写出其中4条)。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A)A:大;B:小;C:有时小,有时大;D:大致相等。2.下列地貌单元是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有:(A)A:U型谷;B:V型谷;C:终碛堤;D:溶洞;E:波切台。3.两板块作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入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C)A:叠瓦状构造;B:板块分离边界;C:俯冲板块边界;D:转换断层。4.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B)A:半深海的适宜环境;B:浅海正常盐度,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C:滨海地区;D:热带、亚热带的所有海域内。25.中生代可以进一步划分为:(B)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C:包括A和B共9个纪;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任选其中8题)1、岩浆作用:岩浆沿软弱带向上运移,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成份又不断发生变化,直到冷却成岩的过程。2、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的过程中,棱角磨损而趋于园形的程度。3、包气带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4、重力异常:指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间的差异。5、地热增温率: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增加1度增加的深度。6、黄道面:太阳系行星分布及运转的公共面。7、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8、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各种危害和严重灾害。9、生态系统: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10、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趋于一致和程度。11、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12、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五、简述题(共34分。其中第1、2题为必答题,3、4和5题中任选1题)1.简述不整合的类型及其构造意义(12分)。要点:平行不整合-垂直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水平挤压运动。2.简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2分)。要点:概念-流动河水及其所携带泥沙,对河床底部及其两侧的侵蚀作用,使河流加深、加长的过程;V型谷;侵蚀基准面和最终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作用-急流和瀑布;河流的袭夺。3.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10分)。要点:分别论述相对地质年代概念;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部的切割律。4.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10分)。要点:在固体地球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刚性岩石圈可以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较塑性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边缘则为构造活动性强烈地带;板块之间相互作用控制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并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5.举例说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10分)。要点:风化作用概念、类型(只要求划分出机械、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等大类即可)、产物(分别针对不同类型举例或各列举1-2种产物)及其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