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新闻业务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〇〇四年传播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5w2、文化规范论3、传播情景与情景意义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传播的基本观点简答1、组织传播的功能2、受众选择媒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3、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新闻理论名词解释1、时效性原则2、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3、新闻自律4、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简答1、新闻学与传播学异同2、新闻价值标准相对性3、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4、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二〇〇五年新闻一、名词解释新闻功能新闻敏感报纸编辑工作流程二、简答1.新闻评论常见结构形式2.选择新闻稿的标准3.新闻事实与采访对象的心理定势传播名词解释1,符号互动2、把关人简答简述大众传播者与信源的三种关系新闻实务简答1、为什么记者采访要到现场观察2、选择确立新闻报道主题的标准3、华尔街日报体的文本结构2006年新闻理论部分一、概念题:1、新闻学(广义)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管理新闻学。2、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需求分为物质功利需求和精神满足需求,其中物质功利需求包括12343、新闻舆论的特点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舆论。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态多样性,二是组织性,三是权威性。(然后详细介绍三个特点)4、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社会环境五个方面,五个方面共同作用力决定了新闻传播效果其中传播者是主体因素。受传者是最权威的评价者。传播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最本质的因素。5、媒介产业市场媒介作为一种特殊产业要得到发展,关键是进入市场。媒介产业市场分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一般消费者市场。其中受众市场是指……广告市场是指……二、简述题:1、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123媒体不同,新闻价值标准不同123受众对新闻价值来说也是一个变量。12新闻价值是相对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涅造,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判断标准,这就是新闻价值规律的核心所在。2、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基本定位是什么?其职业角色冲突表现在那三个方面。新闻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活动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他们扮演着公众利益守护神、社会舆论导向人的角色。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123列举角色观。1公仆2无冕之王3舵手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有哪些变化?权能控制因素。定义,分类,变化经济控制因素定义变化文化控制因素定义变化三、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媒介产业的定义及三个层次媒介产业化的动因A强化利益趋向和弱化控制趋向是媒介产业化的根本动因B信息行为的发展和利益行为的发展构成了媒介产业化的两大根本线索C经济体制转型是媒介产业化的现实条件新闻业务1新闻敏感:2(新闻编辑不再考)3延缓式导语4评论的时效性:5访问要对哪些条件进行选择:6(新闻编辑不再考)7新闻报道“说话”方式有哪些:选择事实;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解释和评价事实;采用联系和对比方式。8理解“事实胜于雄辩”及运用时要注意的方面:传播学1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由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报刊的四种理论是被传播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开比较新闻学之先河的论著。作为新闻理论研究史上经典的文献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为研究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几种不同的传媒理论及传媒制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它包括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2麦克卢汉: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思想家,他对传播学的研究方式是艺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著作十分艰深。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风靡欧美,被称为“20世纪的预言者”,他也是最受争议的学者之一。(下面阐述他的三个主要观点并做简要评价)3“知沟”理论: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于1970年在《舆论季刊》上提出了“知沟理论”。蒂奇纳的“知沟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假设至少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第一,经过一段时间,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的获取速度,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快。第二,在特定的时间里,经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比未经大量报道的话题高。蒂奇纳提出的“知沟”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造成“知沟”的根源在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不同。4新强效果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些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适度效果论仍低估了传播能产生的效果,于是提出了新强效果论。认为传播的内容、方式若能按传播学原理精心设计,大众传播是可以取得强有力的效果的。该理论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其效果的重新评估。代表理论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社会期待理论。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他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人有自我感,而自我又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是每个人本能的自然特征,而“客体我”展示自我社会的一面。“客体我”会向“主体我”发出反射,“主体我”会对这种反射作出反应。他还认为人类在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就产生了自我概念。6马莱茨克模式:他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中提出此模式,以其条理性、周密性显示了大众传播作为一个心理学上的复杂过程。它考虑到了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反馈这五大因素,对每一大因素都加以完整考虑和详细地分项。该模式是数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的总结。它可以作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相关因素的清单。其分析比以前的研究更系统、全面,更具合理性。7传播学的确立:第一,传播学产生于美国及其原因;第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传播学的孕育阶段。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传播问题,未考虑到传播学科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前后,是传播学的确立阶段,是传播学研究从分散到集中,系统地研究传播过程和传播体系的时期,开始用建立学科的眼光构建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第三,传播学五大奠基人。。。。。。对传播学建立做了巨大的贡献。8大众传播的受众控制:第一,在人际传播中,传播对象可以用各种表情、动作、语言来表示自己对传播的反应,使传播者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图进行传播;公众传播的场合,传播对象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反应,有时还可采用书面形式。第二,大众传播场合,传播者和传播对象是间离的。从传播者看,为取得预期效果,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受众的构成、倾向、兴趣等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传播。从受众来看,若大众传播不能满足其需求,会转向其他媒介,或提出其他意见,还会呼吁立法部门立法,用法律法规约束其传播行为。9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P284-P285)10媒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进行具体阐释;根据麦氏理论的缺陷进行正面说明;最后总结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11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见《当代传播学》的分层效果理论)12比较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第一,它们都是关于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它们所关注的个体大小不同,因而形成了这三个理论。第二,个人差异论最早由霍夫兰提出,认为媒体信息包含特定刺激性,这种刺激与受众个人特性相结合,产生特定作用。因个人间的差异,使不同受众对同样信息有不同理解。德弗勒将这些差异分五种:心理结构不同、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认知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不同、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或主张不同、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素质不同。个体之间的这些不同,导致了受众中不同的成员对相同的信息有不同的选择与理解。第三,社会类别论:个体差异不妨碍受众有共同处,同一类别群体在一定方面有近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并对共同兴趣的内容做出大致相近的反应。可以用不同标准划分群,但尤其以阶级立场、政治观点使人最接近。大众媒体可根据类别不同有针对传播,能降低成本,提高效果。第四,社会关系论:人的社会关系会对成员产生各方面影响,尤其是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比大众传播大,最终效果是人际影响和大众传播影响的合力决定。具体地说:①传播者与受众联系越紧密则影响越大。②受众成员之间,受众与受众所属群体之间,彼此影响,也影响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人际影响与大众传播的方向一致时,它可以提高大众传播的效果。相反时,可能会较大地削弱大众传播的效果。最终的效果由人际影响和大众传播影响的合力所决定13用“议程设置”理论分析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最早将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影响明确概括为“议程设置功能”。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活动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来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及其重要性的判断。特点是:1、它着眼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2、它考察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内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它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即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应,而是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意义是:1、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2、其中“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用的机构”的观点,将大众传播过程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了人们面前。不足之处是: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此外,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尽管是强大的,但也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具体地联系实际说明)2007二、新闻理论1、名词解释:新闻信息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即关于客观世界新近变化的描述。新闻新包括事实信息、意见信息和情感信息。它具有意识形态性。新闻信息的特征有新鲜性,公开性和层次性。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控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它是二战后西方新闻界逐步接受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结果,也是为维护新闻自由免受政府干预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业道德规范。2、简答题:受众需求包含哪几个层次的内容新闻受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新闻媒介的需求,也有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一.受众对新闻媒介的需求表现在1.2.3.二.物质功利需求1.供给重要事务的消息及意见的需求2.提供日常生活帮助的需求3.扩大社会接触面的需求4.文化教育的需求三.精神情感需求1.2.3.如何理解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传播新闻信息,阿包括两个方面,传播有针对性的新闻,有针对性的传播新闻,前者指传播内容,后者指传播技巧坚持受众针对性原则的依据1.受众个性异质和需求多元2.传者意图多样化3.传播生态环境相异3、论述题:结合实际试述新闻出版自由和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关系一.新闻自由的定义和我国新闻自由简述二.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特征、内容三.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1.社会控制的必然性2.新闻自由的不可剥夺性三、传播理论1、名词解释:传播的虚拟功能:李普曼认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人们必须通过传播行为来感知现实世界。传播的信息在接收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一个“图景”,这就是虚拟的传播媒介环境。李普曼将人类生活的环境分为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两种。人们有一定间接体验但并非亲身接触的环境便是虚拟环境,也称“间接环境”,人们只有借助传播媒介的延伸作用才能间接地接触现实环境。人们并未意识到传播的信息是虚拟的,总是将虚拟环境作为现实环境来开展行动。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把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研究,其理论来源是有关发展的理论和大众传播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同时,研究范畴中还包括大众传播与经济发展,大众传播与文化水准的提高,大众传播与现代化程度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