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迁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上网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3日在迁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迁安市市长李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迁安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全市经受科学发展观洗礼、积极面对转型发展双重压力、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转型攻坚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实施转型攻坚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转型发展成效初显,综合实力在攻坚克难中跨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5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递增13.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5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递增26.7%。全部财政收入达到78.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递增17.2%。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县级30强之首,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由第43位上升到第24位,前进了19位。-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在战略性调整中加快转变。坚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荣获“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称号。建设四大园区,产业布局得到调整优化。规划建设了四大园区,累计投资47亿元,搬迁改造9个村庄,完善配套水、电、路、讯等公用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高。西部工业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达到“七通一平”标准,跻身省级园区行列;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完成首期填海造地工程,基本具备项目落地条件。依托内激外引,“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累计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内资32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878项,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三一重工、葵花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转型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钢铁产业加快升级,产业配套水平、整体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明显提高。装备制造业加速崛起,引进首钢矿山机械厂、柳州重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了42个装备制造项目,呈现出冶金装备、工程机械、矿山设备制造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实施了25个现代物流项目,物流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经济总量近六分之一,成为较活跃的经济单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投资80.3亿元实施了123个项目,煤化工、玻璃和制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5亿元,是2006年的2.6倍。投入30.8亿元,积极推进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业蓬勃兴起。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装备工艺提升。累计实施了278项节能减排工程,淘汰落后炼-3-铁能力549万吨、炼钢能力280万吨、水泥粉磨能力87.6万吨,被评为省“双三十”节能工作先进市、省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优秀市。--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城镇化水平在扩能升级中稳步提高。树立抓城建就是抓转型、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的理念,不断强化城镇带动转型发展的平台功能,城镇化率由48%上升到54.5%。荣获并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被评为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荣获省人居环境奖。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标准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城乡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建设规划、重点区段修建性详规等110余项规划,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大城区格局初步构筑。搬迁改造16个城中村,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启动49.6平方公里的滦河综合开发、12平方公里的右岸新城、1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标志区建设,以两轴两带开发为重点,实施了一批精品工程。其中,三里河生态走廊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世界景观奖,黄台山公园跻身省“十佳公园”行列,黄台山综合整治工程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城镇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投入55亿元实施了110余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48.9亿元实施了马兰社区等397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资60亿元,实施了41项公路工程,通车总里程达到2971.8公里;投资18.4亿元实施了22项电网工程,新增供电能力475.5万千伏安。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城”复审和“三城”同创活动。出台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的意见,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管理局,数字化管理平-4-台投入使用,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倾力支持三农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强农惠农中深入推进。被评为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节水灌溉5.3万亩,新建集雨水窖1961个,治理水土流失101.2平方公里,荣获全省“海河杯”竞赛一等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投资5亿元实施了23个农业休闲园区项目;建立全省首家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省和唐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3个,带动农户7万余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投资46.5亿元,建设省级新民居示范村106个。投入1.8亿元,解决了268个村、16所学校、27.2万人的饮水问题。财政常年安排预算支出2000多万元,建立了“户清、村集、镇(乡)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6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1%。--大力创优公共服务,各项事业在协调推进中呈现新亮点。科技事业成为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累计实施14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项目,新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院士工作站3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6%以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投入使用,实现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投资13.95亿元,实施了职教中心迁建、第三高中、第三初中、第五实验小学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等工程,撤并农村中小学63所,新、扩建农村学校16所,改造农村陈旧校舍-5-2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体系日趋完善。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正在扫尾,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被评为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市,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称号。创造性开展基层医改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每年财政补贴1000多万元,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平均价格下降43.5%;严格核编定岗,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实施绩效考核,在群众得实惠的同时,医院活力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投资1.26亿元,实施了文化馆、图书馆异地新建工程,已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投资1.2亿元的广播电视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投资11亿元的奥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扩建基层文化站11所,基层文体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100%,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此外,人口计生、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质量技术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统计、档案、物价和支工、人防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幸福指数在改善民生中实现新提升。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累计实施126件实事,有效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市。着力增加人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0元,是2006年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75元,是2006年的2.1倍。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免费培训农民5.8万人次,向非农产业转移7.2万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建立农民大病补充补偿制度,年最高报销可达30万元。-6-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农民保障性住房等安居工程,实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应保尽保。坚持勤查、严管、重罚,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认真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断规范政务运作,政府效能在干事创业中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18件、政协委员提案428件。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了《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关于发展环境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政府工作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削减审批事项451项,缩短审批时限1907个工作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慎重承诺、严格践诺,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过去的五年,是传统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资源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五年,也是全市上下危中求进、困中图强、转型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面对宏观形势的急剧变化和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转型发展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把市委的战略部署,变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始终坚持项目第一,强化内激外引两大举措,把推进科学发展、促进转型跨越的要求,变成具体工程和生动实践;始终坚持实干兴市,以雷厉风行、锲而不-7-舍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把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要求,变成一个接一个的攻坚行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五年来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帮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迁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关心支持迁安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繁重;经济外向度还不高,优化环境、招商引资还需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约束日趋强化,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亟待破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水平有待再提高,城镇承载产业、吸附人口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作风有待改进。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的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引领,迎来科学-8-发展的黄金期、高潮期,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基础上实现新跨越。根据《迁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确定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总揽,积极求进、跨越争先,全面打造“产业新城、品质靓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把迁安建成经济发达、生态宜居、功能完备、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推向新阶段。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更加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尽快跨越百亿元大关,并向着200亿目标加速前进;保持全省首强地位,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前20位。--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特色充分彰显,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并得到有效发挥。--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建立。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城带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城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