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高二历史第1---2单元复习测评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9月高二历史第1---2单元复习测评试题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4、“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学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7.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④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9.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民意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11.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3、《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14、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B.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D.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15、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6、下列行为不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是A.减轻地租B.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C.让大量的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D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17、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8.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祸灾于他19、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0.“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21.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2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4.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A.仍占绝对统治地位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25.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人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26.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27.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28.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29.“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的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只有对别人尊敬才能真正理解“仁”30.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B注重气节、品德C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3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32、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33、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34、理学家认为把握“理”的的方法是A、接受经验B、学习理论C、实践感悟D、内心反省35.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A“心即理也”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致良知”D“理”是世界的本源36.宋明理学的建立: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37.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表现为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8,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完全否定B、主要区别在于对“理”的认识和求“理”的方法不同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两者注重气节,讲求自我克制的思想值得肯定39.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40、认为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这里的“格物”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普遍存在的原理C、对各种知识的体会D、先天的“理”41、下列说法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一句是A、“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C、“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D、“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4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43.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的认识不同B.求“理”的方法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D.义利观的不同44.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45“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4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47.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48.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49、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50、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51.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52.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53、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54.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