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4—5题。4、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7、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B.教师讲课C.农民种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心外无物④天地合而万物生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④⑤⑥10、“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辨证唯物主义观点1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2、哲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A.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D.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13、能够充分体现哲学思想上述作用的典型事件是①百家争鸣催生了新的封建制度②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③启蒙运动迎来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反映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6、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因为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精华B.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世界观人人都有D.思想对行动有促进作用17、据2006年7月31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18、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9、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0、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1、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A.否认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肯定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否认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D.否认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22、在高速运行的“神舟”七号轨道舱内,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A.目的性和计划性B.自觉选择性C.主动创造性D.重复性24、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2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6、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7、2006年7月30日,安徽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四项措施,其中包括:在项目选择上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审计方法注重创新,其哲学依据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8、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30、“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32、2006年3月9日《钱江晚报》载文指出,杭州市勇进中学组织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近800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存体验”活动:选取你认为可以赢利的项目,不管投入本金多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赚钱。孩子们打起杭州旅游经济的主意,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设想:矿泉水、鲜花、气球都成了孩子们的“大单生意”。经过市场竞争洗礼后,有的孩子赢利200多元,而有的孩子亏本100多元。但每个孩子都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生存体验——除了读书还有更辛苦的事。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不得分。)33、背景材料:2006年4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辨题: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指导着具体科学的研究。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34、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请结合上述材料并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单项选择题1-5DCBBA6-10BDABB11-15BADDD16-20BCABC21-25CCBAD26-30BBCC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答:(1)不同意。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32答:(1)社会实践是大课堂,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决定认识。为此,要求树立实践的观点。(3)读书学习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但它只是获得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所获得的认识才是直接经验。(4)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自觉投身社会大课堂。三、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不得分。)33答:(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