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讲稿刘本章小学2012年3月13日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2-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讲稿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历史和发展(一)三个历史时期1、清末到民初:1903年颁布的《奏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初小五年、高小四年,都要设置“算学”。2、民初到解放前:把学堂改为“学校”,“算学”改为“算术”,初小四年、高小三年。3、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992年:人教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上海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试行)》,浙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201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二)四个特点1、从不成熟到成熟,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2、从不断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力求形成自己特色。3、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4、从算术到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范围都有较大的拓展。(三)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3-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与内容结构解读(一)《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差异点之一:一般地,《教学大纲》只关心“教什么”(告知教学的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与此相对应,《教学大纲》的考核关注“是否教了”、“教得是否到位、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程度”。差异点之二:《教学大纲》:教育是传授知识;《课程标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内容领域的特点与规律。差异点之三:《教学大纲》:双基、两种能力、个性品质;《课程标准》:四基、四能、两种思维、多个核心词。(二)新课程标准基本内容图解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基本理念(一)总目标(二)设计思路(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基本结构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4-(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数学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1、关于数学的概念(1)新旧课标对数学概念的不同界定原课标(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修改稿(2011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两层含义。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数学是一门“科学”,这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数学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都是源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了宏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其次,数学已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现代数学大致包括纯粹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及运筹学等几大分支。数学理论体系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确定性。最后,数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5-第二层含义: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数学尽管经确定的完全现实的材料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考察对象时完全舍弃其具体内容和质的特点,只取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二是研究在数学内部以已形成的数学的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定义出来的更为抽象的关系和形式,即“抽象基础上的再抽象”。2、关于数学课程(1)数学课程的内涵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的规定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①基础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一方面表明数学课程对培养公民素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表明数学课程对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性。②普及性:《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学生、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数学课程当然具有普及性。数学课程的普及性在于,“数学课程的对象要面向所有适龄学生、少年,使得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③发展性:是指数学课程本身的发展。数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必将间接或直接带来数学课程的变化和发展。“课标”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3、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基本理念)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变“两句”原课标“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6-同的发展。(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是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①义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让所有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成为合格的公民作准备。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了强烈的公平、优质、均衡教育的时代精神。②良好的数学教育除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练就高超的解题技能、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外,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体悟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③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不仅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④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第四,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同人的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学习能力客观地存在个体差异。良好的数学教育,理应客观地对待人的差异性使所有学生在获得共同数学教育的同时,为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成发展的多样性;本质上应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3)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4)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7-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使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4、关于教学观与学生观:(1)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2)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四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②什么是学习习惯?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一是因为在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二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今后在适应终身学习上受益。(3)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8-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4)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组织者: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教师角色定位引导者: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合作者: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5、关于评价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旨在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新体系。6、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观:要合理运用,注重实效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致力是于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三)《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1、主要包含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总目标?(2)如何理解三维目标?(3)如何理解四个领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2、三个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总的培养目标。(一级目标)课程目标:课标(2011版)里面提出的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二级目标)吴家镇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讲稿-9-教学目标:单元、章节、课堂达成的目标(三级目标)。3、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