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评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1年10月24日2010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评一、本届参赛作品的新进展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三、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2011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评一、本届参赛作品的新进展2011年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参赛作品共计1666个,其中进入本次决赛的作品有633个(理科组40个;工科组143个;医科组41个;文科组206个;高职组148个;中职组55个)。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听取了其中97个作品的介绍。我的感觉是,本届参赛作品与往年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进展:(1)有更多的参赛作品能自觉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思想不少参赛作品都强调要贯彻实施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为此,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支持教师的“授课模块”,也有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块”;而且不仅是授课模块功能比较完备、齐全(例如能包括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讲解、学习方法指导、二维三维动画演示、在线或离线辅导答疑等诸多支持教的功能),关于自主学习模块的功能(如信息导航、自主探究、扩展阅读、协作交流、师生互动、自测自评等支持自主学习的功能)也能给予较多的关注。这方面(就我看到的而言)做得比较好的有:广西民族大学的“体育教学论”、北京物资学院的“ERP沙盘模拟课程”、广西中医学院的“中国医学史”、广西医科大学“老年护理在线教育”、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胚胎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化工设备与效防安全”等等。一、本届参赛作品的新进展(2)很多参赛课件能结合本专业、本课程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功能设计从而取得显著效果很多参赛课件不仅能结合本专业、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功能设计,还能与本课程的常规教学紧密结合,甚至实现了无缝连接,变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对于某些专业,这种效果尤其显著,例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化学化工、机械、机电、电力、电子、军事、农林、生物等专业的学生,如果通过这样的课件或网络课程来学习,那么,在观看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和虚拟现实课件并参与、沉浸其中以后,再去进行实际仪器仪表和现场环境的操作、演练,肯定要比一、二十年前仅仅靠听课和阅读书本来学习的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概念和相关原理,能更节省宝贵的实验器材和学习的时间。这方面(就我看到的而言)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大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B”、上海电视大学的“成人高校校本培训网络平台”、甘肃联合大学的“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延安大学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等。一、本届参赛作品的新进展(3)不少参赛课件能紧跟新技术发展动向,积极研发、探索基于新技术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少参赛课件能紧跟新技术发展动向,积极研发并探索基于新技术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有些参赛课件能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的大众化终端;有些课件还善于运用博客等免费的公共网络资源来丰富网络课程的答疑、讨论等功能。在这方面(就我看到的而言)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服装学院的“化工设备虚拟教学”、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开发技术实训教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结构”等。(4)有些参赛课件虽未关注最新技术,但努力探索普通课件在教学中的更有效运用有些参赛课件虽未关注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这类新技术,但努力探索图片、视频、录音这类日常的普通课件在教学中的更有效运用.事实上,只要是能深入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课件——不管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新技术,还是普通的、一般技术,都是优秀课件,都值得充分肯定。这方面(就我看到的而言)做得比较好的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伊犁职业中学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他们虽然只采用了图片、视频、歌曲这类日常的普通课件,但由于内容非常丰富、新颖、真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能较深刻地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或“环保意识”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标要求。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2010年11月,在国际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国际教育界)发生一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美国制定并颁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其英文的原文是“TransformingAmericanEducation:LearningPoweredbyTechnology——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Plan2010”;可称之为《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综观NETP的全部内容可知,NETP所提出的、教育领域意义最为重大、最值得我们借鉴的的问题是通过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而引出的一个全新的命题,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教育部门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fundamentalstructuralchanges),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evolutionarytinkering)”。(下面简称之为“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由于这一命题与教育信息化的成功或失败密切相关,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的意义之所以重大,是因为NETP认为:人类社会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逐渐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或部门(尤其是在工商企业部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不显——大多数仍是只停留在手段、方法的应用上,对于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大批优质人材的培养),IT似乎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原因在哪里呢?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一般都无功而还。迄今为止,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往往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者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有NETP通过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与教训,才最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之所以成效不显,其问题是出在:教育领域没有实施由信息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从而第一次提出了上述关于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命题。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这个问题,近20年来一直困扰着国际教育技术界(乃至整个国际教育界),但是因为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所以始终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途径与方法,从而造成世界各国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成百上千亿元资金投入,得不到适当回报,甚至付诸东流;成千上万的教师未能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现有效的整合,甚至成为浪费时间的盲目实践。由此可见,NETP能发现并提出上述“结构性变革”命题,从而为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这个问题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其意义是何等重大!其影响将会何等深远!!但是,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还不等如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就“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而言,虽然它发现并提出了上述具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结构性变革”命题,因此NETP在这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不过,客观地说,由于NETP目前还没有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真正内涵,更未能找到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又让人感到深为遗憾!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尤其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呢?【】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如上所述,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往往都是只从改变“教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顶多是同时从改变“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只有中国学者的整合理论才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即“学校教育系统结构”)的高度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学者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中,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出的定义为(这一定义早在十年前就已给出):《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有可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二、国际教育信息化新进展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认为,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这表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对于美国的国情来说,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略有不同——要将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这正是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最为关注且强烈希望实施的“结构性变革”、而又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这种“结构性变革”的答案所在。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来实施上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即“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呢?【】三、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只要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与理解以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找到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正确思路及举措。由于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组成,但不是若干要素的简单组合与堆砌,而是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这样的有机整体即是系统的结构。所以考虑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不仅要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去分析,更要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分析。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1)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去分析(2)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去分析三、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1)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去分析从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即各个“要素”的地位、作用)是: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由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活动的进程;②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③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④教学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形象化教学工具。各个“要素”具有上述性质、特点的教学系统,体现的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三、实施“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思路及举措从当前西方国家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教学系统各个“要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即各个“要素”的地位、作用)则有所不同: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②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③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从其它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各种知识;④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各个“要素”具有上述性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