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科技作品申报书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序号:201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报书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形式:□个人申报●团队申报作品名称:金融危机对湖南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影响所在学院:经济学院负责人:联系电话:指导老师:联系电话:湖南农业大学2011-3-72填写说明一、申报书须用电子形式在Word中填写,不能手动填写。二、表格空格不够可自行加行加页。三、申报书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并于左侧装订成册。3A.申报者情况说明:1.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由个人作品的作者本人或团队作品的代表(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量)填写;2.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资格的确认;3.合作者最多填报7位。申报者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现学历(B)A.大专B.大学本科C.硕士研究生D.博士研究生院系全称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入学时间专业联系方式合作者情况姓名学号所在学院学历联系方式资格认定学院学籍管理部门签章是否为2010年10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自考的在校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否负责人签名:部门盖章:年月日4B.申报作品情况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伴随经济危机的爆发到发展,沿海地区很多出口加工企业减产、停产、倒闭,直接导致对农民工的需求急剧下降。据统计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民工总量2.2542亿。其中,外出打工的农民工1.4亿,占整个农民工总量的62.3%;在乡镇以内,称为本地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是8500万人,占整个农民工总量的37.7%。据有关调查2009年初,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如果加上每年新加入到打工队伍的农民,这个数字还会更高。这样农民工就业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这样更加加剧了农民工就业的压。“十一五”时期,我国以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关于扶持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调查显示:湖南省失业人口最多的是29岁及以下,占45.3%;其次是30-39岁,占30.8%;再次是40-49岁占16.5%。这说明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9岁及以下人群。面对失业人群的差异性这样的现实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湖南省及时出台了新的促进就业政策,新政策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二是扩大了政策覆盖的对象范围,三是加大了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对于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实施,农民的受惠程度等问题都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的数量占相当比重,立足湖南省自身的发展进行调查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研究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分析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前后政府政策转变的满意度。对提高农民就业率提出有效的建议。这样对于改善湖南农民工就业现状,增强农民工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保障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一)国外研究动态1.就业理论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萨伊、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就提出充分就业理论: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认为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调整[1]。凯恩斯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实际国民收入是无法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国民收入,这样必然存在失业[2]。凯恩斯5的就业理论的基础是他的有效需求理论,能否达到充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社会总需求。20世纪50年代,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等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讨论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就业问题。并且关于扩大就业提出了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60年代,人力资本之父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W·Schultz)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的先驱。将技术进步中的“人力资本”因素突出出来,,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并且建立了人力资本模型[2]。70年代“结构性失业的提出。80年代新的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出现。该理论侧重于各类市场。其中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比较多,多方面的讨论工资粘性,证明劳动力市场失业发生的必然性。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结构性失业越来越明显,并且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失业越来越呈现出非周期性。反古典学派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国家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2.金融危机传染途径(1)市场传染贸易市场。Kumar等(1998)Caramazza等(2000)Glick和Rcse(1999)Forbes(2004)的研究都认为贸易渠道是决定金融传染的重要因素。Haile和Pozo(2008)使用37个国家近40年数据,证明大多数情形下传染是通过贸易渠道完成,贸易溢出效应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实现金融传染[3]。金融市场。Baig和Goldfajn(1999)证明了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间存在金融传染,货币和资产市场是主要渠道。Dasgupta(2001)应用了均衡选择技术研究认为,银行同业存款交叉持有会导致金融机构破产的传染效应[4,5]。Kiyotaki和Moore提出金融传染通过信贷链传递,而资本关联是传染渠道。Baig和Goldfajn(1999),Forbes和Rigobon(2002)认为股票市场是发生金融传染的主要渠道。Pritsker(2000)认为金融危机通过银行关联传递程度与不同国家间银行连接方式有关假定有多个跨国银之间有两种关联方式,相互影响[6]。(2)投资者心理Lux(1995)认为投资者相互模仿引发的群体行为导致了泡沫的运行周期,心理预期的引入可以解释在基本面联系较弱地区间的金融传染。Kyle和Xiong(2001)将投资者按风险偏好高低分为三种类型,金融危机通过财富效应改变投资者风险偏好类型,加剧不同市场间资产价格协动和相关性,产生金融传染Goldstein和Pauzner(2001)发现即使两国的基本面无关,每一个国家也可能遭遇心理预期自我实现引发的金融传染[7,8]。63.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对策阮氏慧英(2009)就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对越南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越南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都出现了失业的问题。大多数失业人数是年轻人,这样也影响了社会保障体系。越南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印象:政府紧缩了银根;采取措施增加一些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降低低利率,给予利率的补贴,对公司减税[9]。蒙古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哈什库仑(2009)指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蒙古出口产品价格下滑,人们收入下降,实体经济的增长率下降,货币价值贬值了,建筑业、采矿业、交通业,都受到影响。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蒙古采取主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并且改进商业环境以及立法,减少交易成本,来支持企业,刺激需求[9]。勒博鲍(2009)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对老挝社会发展的冲击的讲话中指出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咖啡、粮食、大米、铜这些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政府对公众进行教育,告诉公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农业方面向农民提供贷款,帮助农民找到市场,还有采矿业、手工业、旅游业、货币等都采取措施来增加就业岗位[9]。(二)国内研究动态1.关于就业理论方面的研究(1)劳动力市场方面蔡昉(2004)、顾建平(2000)等人的研究认为,传统的就业和工资制度、非有效就业以及分割的劳动就业市场是我国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10,11]。多数人赞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就业需求不足根源于内需不足,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需求。胡鞍钢(2003)等人认为非正规就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就业[12]。(2)促进就业的目标定位孙祖芳(2002)研究了西方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在这些国家里,就业被列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宏观经济反周期政策无一例外地根据就业信号做出反应,以期提高就业水平[13]。蔡昉等(2004)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没有能促进就业,是因为国债投入行业的优先顺序与行业就业密集度指数恰好相反,而利率的持续下调鼓励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出要把就业作为首要目标来治理周期性失业,从降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治理自然失业[10]。肖灵机等(2005)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不一致,认为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提高的制度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绩的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14]。(3)“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蔡防等(2004)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没有能促进就业,是因为国7债投入行业的优先顺序与行业就业密集度指数恰好相反,而利率的持续下调鼓励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出要把就业作为首要目标来治理周期性失业,从降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治理自然失业[10]。李俊锋等(2005)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证明经济增长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但带动的是有效就业的增长,当总的名义就业量和有效就业量不一致时,得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就会不一样,技术进步和结构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15]。肖灵机等(2005)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不一致,认为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提高的制度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绩的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14]。(4)技术变迁、产业结构和具体的制度安排王长城(2002)通过对当前就业压力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劳动就业存。“路径依赖”与制度性就业矛盾,并从就业政策的制定、近远期目标的确立以及发展道路的选择方面给出解决方案等等[16]。2.国内学者关于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1)技术进步齐建国(2002)指出在技术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所有制经济结构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必然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罗润东(2006)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出现非技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技能劳动力的“无限需求”,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蒋满元(2007),毕先萍.赵坚毅(2007)都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都得出了技术进步会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17]。赵利,曹惠(2008)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两种趋势: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例证分析来看,技术进步主要从产业结构方面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17]。技术进步使就业结构趋于技能化和高新产业化。提出要加强对技能劳动力的培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刘春燕(2010)在研究技术进步对我国的就业的影响机制中得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短期中技术进步有压抑就业的作用。在长期中,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资本的积累和结构调整来影响就业[18]。同时她还指出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和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大量的结构失业,摩擦性失业也会出现,这样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18]。(2)就业主体以及就业环境刘洪均,赵泽洪(2009)主要关注就业主体层面,即与劳动力直接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保障机制和劳动力素质等问题;就业环境层面,即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就业观念、社会制度设置等不平衡状况[19]。对此,需要推进以社会公平为导向的制度创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应对策略。(3)人民币汇率8万解秋、徐涛(2004)就1981—2001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作了回归分析,发现1981—1993年问名义汇率与就业成正相关关系,但是1994—2001年间二者之间却是负相关关系[20]。曾莹(2006)对1999-2005年我国15个行业28个季度的就业和各行业实际有效汇率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其就业增长,而贬值则有利于其就业扩张[21]。张德远(2008)利用我国最新的相关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可通过过贸易传导机制、资源分配传导机制、生产方式传导机制、生产效率传导机制四种传导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