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历史学业考查重点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2年初中历史学业考查重点归纳◎中国古代史I.汉朝与明朝的工程建设1.治理黄河: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七上72页)、东汉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七上73页第1段)2.城市:汉代的长安和洛阳(七上74页第3段)、明代北京城(七下121页)城市建造过程特点地位布局表现洛阳-------------(1)规模大,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2)人口多:长安50万;洛阳100万左右。(3)街道宽阔笔直,还有完备的排水沟。(4)有专门的商业区---市,商品繁多。它是当时东汉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繁荣、城市繁荣。它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北京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它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也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体现皇权至上特色。3.明长城(七下122页)建造目的建造情况起止点特点象征中华民族秦长城防止少数民族骚扰内地百姓,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以和为贵、交流融和、勤劳、智慧、坚韧、开拓进取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明长城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II.古代民族关系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和与战2(1)评价民族关系不能用侵略与反侵略,只能用正义与非正义。(2)和平一直是主流,战争只是在短期存在。2.北魏民族关系(七上第20课)与元朝民族关系(七下69-70页)民族融合原因过程与表现结果、影响北魏(1)当时,北方统一;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2)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1)在民族交往中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交往、接触);(2)在生产中融合(互相学习:农牧经验等);(3)在改革中融合(孝文帝改革措施及迁都洛阳)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元朝统一;中外交往频繁;经济发展。(1)迁移:汉人到边疆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江南)与汉族杂居;(2)“汉人”: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差别。(3)“回族”:新的民族出现。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国近代史I.辛亥革命(八上第8课)原因(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2)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不断抗争探索。(3)列强以华治华;西方思想传播。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性质它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的力量微小,他们的妥协性与软弱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启示、结论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华行不通。II.向西方学习(八上第6-9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学习内容西方先进技术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用武力推翻封建君主专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3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阶级阶层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方式不改变封建制度对旧制度进行改革暴力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原因(背景)①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内外交困。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②慈禧太后认为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2)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不断抗争探索。(3)列强以华治华;西方思想传播。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②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③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结束了封建帝制,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评价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4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6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4失败原因①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②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③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4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①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资产阶级的力量微小,他们的妥协性与软弱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封建地主阶级自救和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都不能改变旧中国的命运。III.中共线索1.台湾问题与国家统一(八上95页、八下第13课)A.台湾问题:①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②解放初期,一定要解放台湾;③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确定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④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⑤江泽民: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⑥台湾现状: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九二共识,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台独问题。B.与台湾有联系的知识: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抗战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八上11课、14-15课)A.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①为什么合作:中共:教训、三大;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孙中山愿意;②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③怎么合作:党内合作。具体史实:创办黄埔军校(1924.5)、北伐胜利进军(1926北伐战争)④结果怎样: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⑤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党年轻,幼稚,没有经验。B.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年①原因: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共倡导;蒋介石被迫同意。②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胜利。注意: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及其关系③意义:是抗战胜利的有力保障(主要原因);5C.统一战线启示: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不利。希望第三次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国现代史重点内容:八下6-10课A.一五计划(1)时间与目的: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建设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三大改造C.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6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召开背景①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正确分析。②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时间1956年,北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失误表现①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失误原因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影响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②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成就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新产品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英雄模范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D.文革造成的破坏政治上长期动乱(1966~1976),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经济方面:“文化大革命”过程中推行了一整套“左”的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和肆意践踏;科学文化教育惨遭蹂躏和摧残。7E.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2)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3)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F.改革开放改革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内目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发展生产力。步骤第一:农村改革开始时间及地区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重大措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