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真题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大最具权威考研辅导北京大学201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试题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原理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专业一、简答题(每题16分,共80分)1.简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2.简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3.简述垄断资本的本质。4.简述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并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之一,正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依靠“理性”的发现,凭空设想未来社会的图景是完全不同的。(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前后相继,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而又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结果的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取代物,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演变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探索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批判来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剥削、压迫和苦难,既是人们渴望未来新社会的动因,也为人们展望未来新社会的图景提供可能。马克思恩格斯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揭示出弊端的深刻根源,从中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北大最具权威考研辅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立足于以事实为基础的粗线条描绘。他们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只是确定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所能确定的东西。他们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东西,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广泛展开,有了巴黎公社的初步经验。这些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历史基础。这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特征的展望是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至于未来社会的细节究竟是什么样,马克思主义认为这只能由亲身参加未来社会主义实践的人们去从实际中解决。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从逻辑上,首先要了解物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运动和时空,从而形成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其次进一步把握意识,从而形成意识观;最后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仅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从而形成实践观。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谈谈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会和心得。2.试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①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②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北大最具权威考研辅导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和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是由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决定的。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大;反之相反。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提高剩余价值率,加速资本积累;商品价值的降低,还可以使同量的可变资本推动更多的劳动力,同量的不变资本体现在更多的生产资料上,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③所使用的资本与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逐年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价值。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使用的年限和数量的多少。劳动资料质量越好,使用年限越长,数量越多,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的价值虽然是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但它的使用价值仍作为一个整体在生产中继续发挥作用,因而它就像空气和自然力一样,为资本家提供无偿服务。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为资本家提供的无偿服务就越多,资本积累也就越多。④预付资本的增加。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以及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家预付的资本越多,剥削的工人越多,从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也会增加。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的内在必然联系。它是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无产阶级命运影响的科学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阶级对抗性。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个别资本是通过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这些形式增大的,从而使社会财富有利于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家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发生质的变化,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率越来越小。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要求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从而更加剧了社会财富的集中。可见,资本积累过程从资产阶级方面来说,就是资本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集中的过程,就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工人阶级方面来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他们沦为失业者和陷于贫困的过程。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增加,可变资本的绝对量虽然也会增加,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则日益下降。而且,当有些部门或企业采用新的技术设备,迅速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绝对减少。同时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大批妇女儿童走进工厂,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及一部分中小资本家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行列,使得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增长。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必然出现相对过剩人口,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使无产阶级陷于贫困。可见,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所以,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后备军的形成过程,就是社会财富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贫困过程。马克思正是通过资本积累进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作用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北大最具权威考研辅导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概括地说,第一,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社会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越大;第二,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过剩人口就越多,他们就越贫困;第三,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失业的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把这三点合并成一句话就是: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失业和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发展。“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考试科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专业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和意义。2.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和意义。原因:本本主义盛行、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弥漫,马克思主义思想普及性不高1、全面普及马克思主义;2、反教条主义;3、北大最具权威考研辅导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3.《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基本内容包括:1、正确总结了我党32年的历史,分清功过是非;2、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历史的地位,科学的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内容和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3、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方向。4.邓小平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思想。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发展,党的十五大运用邓小平理论,对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的高度,作为发展人民民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具体实际,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作了许多深刻论述,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2.民主与专政;3.民主与法制;4.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5.民主与人权。(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反复强调的战略思想,也是邓小平同志“法制论”的精髓所在。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针。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简答题(每题35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2.结合历史发展,评述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文化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和作用。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