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2012.3(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回机读卡和答题卡。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公信力关怀倍至豢.(juàn)养获益匪.(fěi)浅B.流览器墨守成规反诘.(jié)含英咀.(zǔ)华C.倒春寒风弛电掣箴.(jiān)言汗流浃.(jiā)背D.文绉绉含辛茹苦内讧.(hònɡ)罚不当.(dānɡ)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B.“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才华横溢,世称“才高八斗”,后人将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为“三曹”。B.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充分体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C.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荷花淀》,以其清新、隽永的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D.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桑提亚哥的形象。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①茶树的国家。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是②茶味的优劣,更是领略饮茶的③。A.①发现、利用、栽培②品鉴③情趣B.①发现、栽培、利用②品鉴③情调C.①发现、利用、栽培②品尝③情调D.①发现、栽培、利用②品尝③情趣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不得僭.大僭:超越本分B.故上下序.而民志定序:先后顺序C.甘其食而美.其服美:认为……美D.工作亡.用之器亡:通“无”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所以..养生送终之具B.莫.大乎圣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莫.辞更坐弹一曲C.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D.非其所习,不相.入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母、孙二人,更相.为命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是(先王)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B.子弟之学(虽)不劳而能C.是以(国君)欲寡而事节D.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于)一世之间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先王的制度中,对君王及百姓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B.《易经》中认为,应当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C.《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得混居,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D.周王室衰微后,礼法遭到破坏,社会风气败坏,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予退处林下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记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萧然移日所与谈者惟笔砚而已故谓之梦溪笔谈所录惟山间木荫不系人之利害(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序》)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①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②一鼓作气,,。(《左传·曹刿论战》)③,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④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前赤壁赋》)⑥鹰击长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12.(7分)耘田鼓[注]可朋(后蜀)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B.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13.本诗通过“击鼓”这样的生活小事,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请指出这是什么写法。结合本诗,并联系其他文学作品,对这种写法做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现在的孩子青春期来得越来越早,进入成人角色的时间却越来越迟。大量青春期怪异行为让上一代人抱怨不已:“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科学家发现,有两个神经心理系统相互作用,让儿童变为成人。近两个世纪以来,这两个系统的发育时间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青春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随之带来了新的青春期困扰。这两个系统中,一个负责处理情绪和动机。正是这个系统,使温和的儿童变成精力充沛、焦躁不安、情绪紧张的年轻人,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经历每一种感受,满足每一个欲望,实现每一个目标。最新研究发现,青少年之所以莽撞,不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风险,而是因为他们比成人更能体会到奖励的奖赏作用。青少年最想要的是社会性的奖励,特别是同龄人的尊敬。获得高中篮球联赛冠军,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狂喜和荣耀。动机系统不仅会给青春期注入活力,还会驱使青少年脱离家庭的庇护、迎向同龄人的世界。大脑中另一个关键系统与控制力有关。它抑制冲动,推迟满足感,引导决策。童年时期,控制系统通过学习行为不断发展。迈入青春期,控制系统也继续增强。我们通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并看到成果的实践过程获取更多的经验,专业技能伴随着经验而来。在农耕社会,青少年有大量机会去实践那些在成年以后会用到的技能,动机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发育大体是同步的。但在现代生活中,这两个系统的关系已发生了剧变。青春期来得更早,动机系统的发育越来越早了。与此同时,十几岁的孩子除了上学以外,基本没什么机会去尝试使用成年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来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控制系统发育迟缓,跟不上动机系统的节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孩子比从前笨。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延长,现代儿童的智商值明显激增,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全。以前的孩子会烧饭,现在的孩子知道烹饪过程的化学反应。不过,懂物理和化学,对做鸡蛋饼可没多大帮助。所以,要鼓励青少年多参加实践,使控制系统与动机系统的发育趋于同步。(取材于艾莉森·高普尼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么了》,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现在的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大量怪异行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发育得越来越早。B.青少年比成人更能体会到奖励的奖赏作用,所以会低估风险,做出莽撞的举动。C.专业技能伴随经验而来,经验通过制订、实施计划并看到成果的实践过程获取。D.现在的孩子知道烹饪过程的化学反应,懂物理和化学,但他们却不会做鸡蛋饼。15.与农耕社会相比,现在的年轻人进入成人角色的时间为什么越来越迟?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故乡的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