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闵行语文高三二模答案闵行区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一阅读80分(一)、(16分)1、(2分)生物躯体内潜在的求生、繁衍的(1分)本能(1分)。2、(2分)B3、(3分)不是物种的繁盛,让地球充满灵性;而是以露西为代表的南方古猿的出现,让地球不再虚无。(复句形式1分;内容2分)附:在人类远祖诞生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既是没有思想的,也未见灵性。(3分)4、(3分)B5、(3分)第⑨段中运用大量的类比手法和排比、比喻修辞,生动地揭示了正是由于人类的出现,才使这苍茫天地拥有了头脑、充满了灵性;也正因为此,引出了第⑩段中作者对人类诞生的划时代意义所作出的一系列追问与探究。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前者为后者蓄势张本,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总结。(关系1分;简要分析2分)附:两段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前段侧重写人类诞生之后,宇宙才拥有了情感和灵性;后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探索人类发展和宇宙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分)6、(3分)创奇者是指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充满了灵性、爱欲与好奇,能够在这宇宙天地间创造出无限可能的人类。(下定义形式1分;两层意思各1分)附:人类是宇宙的创奇者。因为人类的思索,使辽阔无边宇宙有了头脑,有了意识;因为人类的创造,使宇宙的发展不再是机械和本能的,而是充满灵性,充满情感的。(2分)(二)、(20分)7、(1分)19118、(3分)形象地揭示了破旧立新的必然规律,表现了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的辩证思想。(答到“破旧立新”2分,“两面性”1分9、(2分)附:运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表现手法。一行人泛舟于滦河之上,斜阳铺水,绿野风光,水推船移,轻摆微摇,伴着缓慢而富有节奏感的桨橹“嘎吱”声,隐约间夹杂着几声远村的犬吠,愈发衬出所处环境之清幽宁静,一派田园野趣的水墨图景跃然纸上。(主要从场景描摹,有声衬无声角度;也可从通感角度,炼字“透‘”角度,篇章安排如由远及近等角度附:以洗练的文字构建了一幅色彩冲和淡远的风景画,从上文荡舟滦河引出下文抵岸登山。10、(4分)⑴空间:先写滦县风光,后写五峰胜境及山居生活⑵时间:晚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晨到达滦州。然后荡舟于滦河之上。黄昏时回到家乡。三天以后,步行登山,来到五峰。11、(6分)C、F12、(4分)这篇游记融描绘自然风物与叙述历史世态为一体,表现了作者对壮美秀丽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怡然自得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的欣赏,对山间淳朴民风的赞美,对世态民生的关照。(答到对自然的热爱等2分,答到积极入世的追求2分)附:⑴作者借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赞美,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也透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担忧。⑵作者借对五峰山的自然风光及生活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充满情趣的山居生活和淳朴民风的欣赏。⑶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敏感。他一方面欣赏家乡迷人的风光,一方面也注意到家乡还有“绑票”的土匪,时局很不安定,注意到愚昧的求雨乡俗,关注着人民的生活。(三)、(6分)13、(6分)(1)人不堪其忧(2)惑而不从师(3)一觞一咏(4)草色入帘青(5)添酒回灯重开宴(6)此心吾与白鸥盟(7)万类霜天竞自由(8)何须马革裹尸还(四)、(8分)14、(1分)《伶官传序》或《秋声赋》15、(3分)C16、(4分)作者写西湖美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第一,具有画面感。这里,词人描绘了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清新可爱,美不胜收。第二,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既有静止不动的水面、烟雾和沧洲,又有款款飞动的白鹭。使得眼前景色宁静安详有充满灵动。第三,意境层次井然。这里既有高空飞翔的白鹭,又有低处的水面和小洲,还有两者之间的微烟。视野开阔,层次分明。附:天长水阔,烟霞茫茫,沧州之上,白鹭起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鹭鸟鸣飞愈加衬出这歌尽人散后的西湖的别样清雅淡静之美,可谓意境空濛悠远,疏朗清隽。具体评分:1、画面感:画面描摹和画面特点(1分)。2、画面构成特点: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层次井然。围绕任何一方面即可。(1分)3、情感:表达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1分)(五)、(17分)17、(4分)(1)通达(2)之于(3)接济,帮助(4)表推测,大概18、(2分)C19、(6分)(1)河流十分宽阔,无法架设桥梁,一定要借助舟船横渡才能过河。(重点:梁,籍,济)(3分)(2)如同脚踩在刀戟之上的样子,人们都以此为忧苦。(重点:履,病)(3分)20、(2分)东溪是交通要道,渡河却十分不便;百姓皆以之为苦。21、(3分)心系百姓急人所急(周穷扶难)、虽为布衣却能辅佐官政(答到1点得2分)(3分)《金溪县义渡记》(明)宋濂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十六,全文仅226个字,所记似一则生动的新闻,赞扬了周穷扶难的精神。释义:在抚州金溪县南面几里,旴水与清江两条河流在此交汇,一同流入汝水,这个地方叫作东溪。东溪一地,是四通八达的要道,人所背负的、车船所承载的货物,都需从这个地方流通。东溪河面广阔,无法架桥,必须借助舟船摆渡才能过河。当雾气弥漫、河水上涨的时候,当地的船工驾小舟、操船桨,忙着收取摆渡的费用,使得过往客人耽误行程不能很快地渡河。有时雾气消散、水面下落,又正直天气寒冷、冰霜冻结,人们大多撩起衣裳赤脚过河,这就如同用脚踩在刀戟之上,人们都以此为忧为苦。东溪边上有个诚朴的人,叫作何有华,他见了忧心忡忡,把渡河当作自己的忧心之事。于是他砍下坚实的木材,制造木舟,放在渡口。等渡河的人聚集了几十人,就立即将他们摆渡过去,回来也是如此。他拿出自己的田地,供养摆渡的船夫;他从早到晚呆在渡口,一刻也不敢远离;木舟破旧了,就马上修补更新。《国语》中的《周语》说道:“寒露节后雨季停止,五日之后,秋水干涸。”“雨季过去修路,水干了架桥。”修路架桥之事,这应是地方官员帮助老百姓的常做之事啊。起初,并不能责成老百姓自己去做。而何有华以一个编入户籍的普通人的身份,却能帮助官府作了他们没有做的事,能不说他是一个贤明之人吗!有华字祥瑞,周济贫穷,扶助困难,开辟道路,架通桥梁。观其一生,这些事情大概不能一一说尽吧。(六)、(11分)22、(1分)卑贱的地位、身份23、(3分)加强语势,强调了友人公植对“以圆处世”心态的厌恶之情,以及不愿与秉持这种处世之道的人为友的决绝态度。24、(2分)C25、(3分)⑴厌恶与圆滑逢迎之人为友;⑵厌恶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26、(4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其相似,本文也运用了借事喻理的手法,寓事理于生活小事之中,借“以圆转之器悦婴儿”之事,批判了以圆滑之道处世的心态,叙事简洁,说理委婉,叙议契合、事理相生。《恶圆》(唐)元结本文选自《唐元次山文集•拾遗》。这是一则寓言,反映了当时人们趋奉圆滑的恶习,以及正直人士对阿谀奉承、曲从圆滑的憎恶心情。释义: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更严重的,有人终生不仰望天空,说:‘我厌恶天是圆的。’有人告诉他天是空阔无边的,人不能看到尽头,远远望去天幕四面垂落,因此说天是圆的,其实天并不圆啊。他回答说:‘天即使不圆,但被人称作圆的,我也讨厌。’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达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说话圆滑、行事圆滑、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