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1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整体介绍·材料解读·答案解析整体介绍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工作”。试卷从黄河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内涵出发,讨论黄河的治理及弘扬黄河精神的问题和策略,属于“生态+文化”的综合性题材。从2008年的“怒江水电开发”,到2010年的“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再到2011年的“黄河的治理与黄河精神的弘扬”,热点类似,只是从江河到海洋,具体切入的角度不同,这提醒考生对国考已考热点要从不同角度继续加以关注。同时,此次考试不是简单的就事实说问题,而是和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等因素联系起来考查,更加强调对精神文化的理解及其传播。从材料上看,该试卷共7则给定资料,字数为6902字,较之2010年6则、6045字的材料在量上略有增加,但材料主题较之去年更加简明易懂,材料1就出现了“黄河文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等反映主题的关键词汇,降低了理解难度。从试卷的题目设置来看,本次省级考试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共四道大题,第一题包含两道小题,形式上与2010年保持一致。只是题目的问法以及考查形式较之2010年更为灵活,如第三题要求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编写一本以黄河的历史、治理文化、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手册,形式十分新颖。材料解读【材料1】此则材料介绍了黄河的地理情况——从青海发源,途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由于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壶口瀑布”景观;阐释了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两岸遍及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甲骨文、青铜器以及最初的王权在这里产生;介绍了黄河流域涌现出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巨匠;列举了黄河流域孕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绘画、秦腔、豫剧、雕塑等文化遗产;同时说明了黄河的治理开发、管理保护与黄河文化、黄河经济间的关系。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2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涌现出的中华文明、杰出代表人物、历史文化遗产)部分的重要依据。同时,从我们先人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提炼出黄河精神的一个层面,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这对于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精神万古传”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具有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作用。【材料2】本则材料主要涉及了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以及黄河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古至今,我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都未停止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在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中,黄河的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黄河自身也面临一些问题:污染严重,含沙量大,淤积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一旦堤防决口,将带来灭顶之灾。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1小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中的“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治理开发黄河所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材料3】此则材料分为三个自然段,三段材料脉络清晰,分别介绍了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以及尼罗河各自出现的生态危机,列举了美国、巴西、埃及三国政府采取的治理举措。本段材料直接对应第二大题,故应精读。【材料4】此则材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黄河自身“善淤、善决、善徙”的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对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影响;二是强调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体均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作出过重要指示。该则材料同样为作答第三题宣传手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部分提供了依据,同时,材料反映出来的治理黄河的内容依然能体现中华儿女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这对于作答第三题“黄河精神万古传”部分以及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材料5】此则材料介绍了汉代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王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同时,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有益地延长了行河年限。由于王景治黄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加之受自然环境影响,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输沙量下降,且下游河患相对较少,使得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3该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2小题“分析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的重要依据,必须精读。【材料6】本则材料包括黄河污染的情况、历史上人民对“黄河清”的美好愿望以及我国为治黄所采取的退耕还草、还林举措。该材料对于作答申论题目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但是透过由古至今的治黄愿景及举措,考生能进一步了解黄河精神,略读即可。【材料7】本则材料列举了一些专家的看法,主要涉及黄河的治理开发和黄河精神的弘扬问题。该材料虽不直接对应后面的申论题目,但却对考生作答第四题文章写作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答案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解题思路【审清题意】仔细阅读题干,“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考生作答本题首先要对“三善”进行解释;“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提示考生要根据“三善”的具体含义分析黄河的自身规律,即黄河的自身规律是什么、“三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此外,认识黄河自身规律的目的是更好地治理黄河。因此,作答的最后一部分应当通过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简单地谈下启示,即应如何更好地治理黄河。注意答案要简明、完整,控制在200字以内。【阅读材料】“给定资料2”第二段指出,“‘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这对“善淤”的含义作出了提示,即“善淤”意为黄河河道经常被泥沙淤积。“给定资料2”第一段指出,“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第二段指出,“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给定资料4”第一段指出,“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对“善决、善徙”的含义作了提示,意为黄河河堤经常决口、河道经常改道。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4通过阅读“给定资料4”第一段可知,舍掉人类的因素,单就黄河本身而言,“三善”就是黄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是“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给定资料2”中,“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可以看出,黄河经常决口、改道的主要原因就是黄河经常被泥沙淤积,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黄河经常受泥沙淤积才容易决口和改道,因此,黄河河患的根源就在泥沙淤积问题上。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治理黄河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以治理泥沙淤积为重点,而单纯的固堤防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组织答案】将上述提炼的要点进行整合,用顺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黄河自身规律主要体现在“三善”上。“善淤”是指黄河河床经常受泥沙淤积,“善决”是指黄河河堤经常决口,“善徙”是指黄河河道经常改道。“三善”是黄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是它的健康生命形式,正是因为黄河经常受泥沙淤积,才容易决口,也才容易改道,因此黄河河患的根源在于泥沙淤积,单纯固堤防洪不可能从根本上使黄河得到治理。办好黄河的事情必须尊重黄河自身的规律,以治理泥沙淤积为重点,及时放淤疏沙,同时加强河堤建设。2.“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解题思路【审清题意】本题作答任务是“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而题目告诉大家“‘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推测:王景治河后黄河之所以能够安澜800年,肯定与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做法有一定关系;最后,注意一下作答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阅读材料】这道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5”,因此,答案要点从这则材料中提取即可。事实上,本题的答案要点非常明显:由“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5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答案要点:一是王景修建黄河大堤治理汴渠;二是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三是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了行河年限。显然,这三个要点讲述的是王景的治河举措。由“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这段话可以看出,材料开始转换角度,给出了黄河安澜800年的客观原因:一是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二是期间,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组织答案】通过阅读“给定资料5”,共提炼出五大要点。前三个要点对应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观原因,即为什么说王景的治黄举措是有效的。通过分析可知,要点一“王景修建大堤治理汴渠”根治黄河易决口问题,要点二“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根治黄河易改道问题,要点三“王景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了行河年限”根治黄河易淤积问题。而联系第一大题第1小题可知,“善淤、善决、善徙”这“三善”正是黄河的规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王景的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这句话非常关键,总领了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观原因。后两个要点对应黄河安澜800年的客观原因,即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由此,这道题的答案结构就非常清晰了,主要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展开。主观原因是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有三个表现;客观原因是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有两个表现。按照这样的架构,适当组织语言,注意字数限定,答案即可轻易写出。参考答案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此行河路线较优;王景所采放淤措施利于延长行河2012国考精品班申论模拟试卷答案6年限;王景所用修大堤治汴渠方法有效。另一方面,王景治黄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