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摘要:2012-2013年度中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就斐然。然而从整体来看,相对于美欧与韩日的电视剧产业,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文化影响力、主题适应性、运营市场化、题材多样性、电视剧制作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探索中国电视剧对外文化贸易的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规划其切合实际的“走出去”的最佳路线图,是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交流;电视剧艺术;艺术创作;艺术生产;对外文化贸易;电视剧产业贸易;逆差路线图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对我国文化工作者发出的遵信动员令。2012-2013年度我国电视剧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就斐然。然而从整体来看,相对于美欧与韩日的电视剧行业,我国电视剧行业的文化影响力,主题适应性,运营市场化,题材多样性、电视剧制作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突破瓶颈,开创崭新局面。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现状电视剧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具有行政许可的垄断行业。对外,外资涉足影视行业的形式只有联合摄制、协作摄制、委托摄制三种。而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从整体来看,电视剧行业的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产量丰富,市场需求广阔。(一)电视剧制作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3年,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已达6175家。《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俗称“甲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俗称“乙证”)两种,乙证由具备制作电视剧申请资格的上述机构按管辖权范围向广电总局或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请并批准取得,其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80日。目前,国内持有“乙证”的大大小小电视剧制作机构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6部以上单本剧或3部以上连续剧(3集以上/部)的,可向广电总局申请并批准取得甲证,甲证有效期为2年,期内对持证机构制作的所有电视剧均有效,期满持证机构可以申请延期。一般业内认为,只有取得“甲证”的公司才有可能是致力于行业深耕的专业户,而不是出于投机、洗钱、捧人、玩票等目的进场的“游资”、“混混”和“票友”。由此可见,虽然持有甲证数量的机构在不断增多,但就总量而言,在电视剧领域真正具备资质和企图心的专业机构其实并不多,增长也日渐趋缓。(二)行业产量连年增长从电视剧制作量来看,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产量创纪录地达到17000万集。这一数据较之2011年国产电视剧14942集的数量继续增长13.77%。事实上,自2003年起,国产剧年产量已过万集,产量之大,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从电视剧发行量来看,2012年,中国电视剧总发行部数大幅增加,达到612部,同比增加50部;总发行集数达到19659集,同比增加2941集。同期,中国国产电视剧发行部数为506部(占比82.68%),同比增加37部;发行集数为17703集,同比增长18.48%。2006-2012年发行的国产电视剧中,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从27.58集增加到34.99集。(三)交易额与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相关政策放宽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出台,电视剧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2010年,中国电视剧交易额从48.5亿元增长到5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只有5.11%。2011年,中国实现电视剧交易总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8.37%。2012年,中国国产电视剧交易额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44.74%。在这110亿元中,电视剧播出版权交易额为80亿元,电视剧网络版权交易额为30亿元。2011-2012年中国电视剧交易额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售价较高的精品剧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网络渠道的强势崛起。但从市场前景看,虽然国内市场巨大,但行业天花板已然初现。新近崛起的视频网站和传统的实体音像制品能够提供一定的发行,但现阶段电视剧发行渠道90%以上靠电视台,而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与相应的电视剧容纳量相对固定,其中珍贵的黄金档更加有限。同时,已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电视网络覆盖、寡头式竞争与对外出口乏力,已基本封杀了行业新增量的可能。(四)产能过剩,存在泡沫化趋势从整体看,我国电视剧产量虽高,但出于各种原因,质量表现参差不齐,存量更是惊人,国家广电总局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3年来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10:1,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源、房地产领域的收缩,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电视剧行业。煤老板、房地产老板转身投资电视剧行业的例子,屡屡见诸报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游资涌入,一方面加剧了行业的泡沫,另一方面也导致行业的利润不增反降。总体而言,我国虽然是名符其实的电视剧大国,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可以说是“大而不强”。对内,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对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失为解决供需失衡的一种选择。二、电视剧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一)贸易逆差大电视剧的对外贸易是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虽然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政策保障层面不断加强,但我国电视剧的对外贸易领域“西强我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无可否认,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生产、消费电视剧最多的国家。然而,虽然有如此庞大的产量和市场,我国电视剧进出口情况却常年呈现贸易逆差。由表3可见,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年对外出口额度都徘徊在1个亿左右,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更是暴跌至三千余万。与此相对的,进口量却稳定维持在2亿、3亿元,达到出口量的2.5倍甚至3倍,贸易逆差虽然在逐年缩小,但仍相当严重。横向比较美、日、韩等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中国电视剧的输出量和影响力更是相形见绌。以2008年为例,我国电视剧出口总额约7525万元,这仅与韩剧出口到中国的金额基本持平,而当年韩国电视剧出口总额达1.05亿美元。近几年,国产剧输出有所提升,2011年我国出口电视剧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但同年韩国的电视剧出口额高达2.52亿美元。2012年以来,国产电视剧集中涌现出一批精品,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从根本上讲,我国电视剧贸易逆差、出口乏力等重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二)合拍片一冷一热近年来,为了确保节目的制作质量与文化元素具有对跨国受众的吸引力,并在产品的发行环节可以获得外国政府制定的支持性政策,近几年中外合拍电视剧成了海外市场拓展的新方式。比如上海新文化传媒投资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情陷巴塞罗那》,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与日本NHK合作拍摄的《苍穹之昴》,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与俄罗斯RENTV合作拍摄的《猎人笔记之谜》等作品,都是中国电视机构与非华语区主流传媒机构深度合作的结晶。其中《苍穹之昴》更是在日本取得空前成功,并斩获亚洲彩虹奖。但是,由于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合拍剧将不能进入黄金档播出,这种“保护政策”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近几年,纯粹意义上的“合拍片”已经不太多见,海外合作多以剧本引进或导演、演员单个加盟的形式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台湾、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电视剧在符合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各项政策与内地制作的剧集同等对待,这意味着黄金档将为陆港、陆台合拍剧敞开大门,享受与内地剧的“同等待遇”。政策松绑之下,合拍剧持续升温,电视剧领域的各个环节,台湾、香港等地区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都已常态化,资源配置与优势互补值得期待。(三)行业传统难题有所突破曾经有人笑言,国产电视剧出口一直“卖的是白菜价”、“播的是东南亚”、“影响是巴掌大”。但现如今,这三大传统问题有了新的突破。目前,亚太地区占我国电视剧出口比例的2/3,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出口地区仍在与我们文化背景接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市场更广但是文化相差较大的欧美地区我们的市场比例不大。但是就在2013年,中国电视剧海外市场可谓亮点频出:《媳妇的美好时代》红遍非洲,《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缅甸热播,《甄�传》《还珠格格》将亮相美国主流电视台。价格方面,《甄�传》更有望打破低价格局,在美国的卖价会比国内卫视首轮播出的价格高得多。与热播剧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海外号召力的演员、导演,无疑为后续产品的海外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出口主体格局与发行模式有所变化影视节目出口主体企业有了明显变化。除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出口数量和金额上依然发挥着主渠道优势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民营影视机构,上升优势逐渐显现。2009年数据显示,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公司在出口总量上分别占6.1%和5.1%。2010年上市的华策影视公司被业内誉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其盈利模式恰恰在于将电视剧制作的中间种种环节全部交给市场,重点放在剧本与发行两头。其“左手发行优势,右手海外资源”的海外发行模式,开创了一条影视产业“走出去”的新路。(五)出口题材偏窄,但正趋向于多元化由于中华文化的辐射,我国向境外输出的剧种曾经以古装剧为主,包括武侠剧、历史剧和名著改编剧等,六小龄童版《西游记》是最早出口海外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国产剧,随后,《三国演义》《红楼梦》《雍正王朝》《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先后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引发收视热潮。近几年,走出国门的电视剧题材更加多样化,涵盖了都市剧、家庭伦理剧、话题剧等。《蜗居》《杜拉拉升职记》《裸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反映中国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都市剧,不仅使国外的电视观众更加了解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追求,而且与古装剧版权售出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六)新媒体渠道崛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是我国电视剧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好途径,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目前,随着国产剧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国外出现了不少中国电视剧的忠实粉丝,甚至在论坛中建立了专门讨论中剧的版块。由于语言障碍,必须进行翻译。国外目前有一些类似国内“字幕组”一样的专门志愿者为大家做义务翻译。但是,由于这些翻译都是义务工作,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进度更是难以保障,仅靠这样的国外民间力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同时,由于版权问题,海外的观众观看中剧往往只能选择“翻墙”,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中剧在海外的发展,特别是影响经济效益。三、我国电视剧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管理、政策设计与市场取向政策问题无疑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过去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基础”到“决定”二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就电视剧行业而言,既然承认电视剧市场化、承认电视剧也是一种商品,那么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一样,我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转变,在政府的管理上也要尽量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与产业发展的规律,尽量不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等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除了管得太多,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帮扶不够。韩国政府补贴支持韩国电视剧出口,随后利用市场机制取得长线效应的做法无疑值得借鉴。(二)电视剧认知定位与产品制作长期以来,我国影视界一致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电影是艺术,需要精心打造艺术精品,电视剧则是大众娱乐,不必那样呕心沥血;电影需要大投入,大制作,在编剧、配乐、服装道具、拍摄手法上必须由具有专业水准的团队来完成,电视剧则不需要大投入大制作,在编剧、配乐、服装道具、拍摄手法上可以降格以求。所以我国电视剧跟风之作多、粗制滥造的“神剧”多,一哄而上的抗战剧、脑残剧比比皆是,“非主流”、“洗剪吹”造型雷倒众生,以至于韩国观众经常吐槽中国电视剧服饰老土、演员不够美型。从技术角度看,欧美市场电视剧采用大投入大制作方式,创作精良,拍摄技术精湛,有充足的成本保证每一集的电视剧制作的规模和质量。观众对影片质量也要求较高。因此,出口门槛高,我国电视剧技术不达标,也是造成出口不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