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南通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知识测试高中地理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二O一二年六月五日2专业知识测试试题高中地理(请不要在试卷上标注任何个人信息,否则该试卷作违纪处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A.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B.提升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的能力C.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地理知识按认知心理学可以分为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B.主干知识和系统知识C.工具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3.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侧重于A.地理事实、现象和概念的识记再认B.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地理问题的解决C.地理基本内容的再现、运用和迁移4.学生地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地理程序性知识的主要标志是A.地理事实性知识识记有效B.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有效C.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有效5.课标内容标准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中的在世界气候图上表述的是A.行为目标B.行为条件C.行为结果6.教学目标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中的识别指的是A.行为目标B.行为条件C.行为结果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该教学目标所属的目标领域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该地理课程目标所属的目标领域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该教学目标所属的目标领域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地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是以A.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的B.行为建议方式陈述的C.行为意义方式陈述的11.目前我市使用的初、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版本分别是A.鲁教版和湘教版B.中图版和湘教版C.人教版和湘教版12.中学地理新课程提倡的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是A.接受学习B.探究学习C.独立学习13.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课程资源最主要的开发者是A.教材专家B.中学教师C.中学学生14.开发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目的是A.丰富地理课程内容B.开发课程评价素材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5.中学地理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追求是A.教师的专业发展B.学生的人格生长C.学生学业的进步16.中学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灵动的,其主要标志是A.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B.学生顺己求学的学习C.以学定教与顺己求学的融合17.按照模式提炼、概括与适用的范围划分,课堂教学模式属于A.宏观模式B.中观模式C.微观模式18.课堂教学模式是A.课堂教学步骤的精细化限定B.课堂教学策略与方式的综合C.课堂教学训练的针对性设计19.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一卷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现场施工蓝图。这句话反映了课堂教学模式的A.规定性特征B.中介性特征C.操作性特征20.评价一个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A.环节B.效益C.气氛21.评价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是A.课堂教学目标要求B.课堂教学模式本身C.课堂教学执教老师2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评价的主体是A.教师B.学生C.教师和学生23.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来自于A.模式的规定性B.模式的选用者C.模式的评价者324.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省《高中地理课标教学要求》和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三个文件中,具有宪法意义的文件是A.《课程标准》B.《教学要求》C.《测试说明》25.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和我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都A.属于常模参照测试B.属于标准参照测试C.兼有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试的性质26.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测试内容是省A.高中地理必修模块B.高中地理选修模块C.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27.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其占分比例大致为A.3:5:2B.7:2:1C.8:1:128.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内容比例大致为A.自然地理部分约占40%~60%,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60%B.自然地理部分约占60%,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C.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各占1/329.具有调控考点覆盖率和试卷难度的纲要性“文件”是A.教学材料B.教辅资料C.双向细目表30.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目标与教学时间B.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C.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二、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试解读高中地理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标准。2.试简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请图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结构。4环渤海五省市(部分)地理略图海盐煤石油铁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三、活动题:本大题共30分。1.解地理试题。(14分)读环渤海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在地理研究中,往往采用区位商指数反映某一行业的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某行业区位商指数Lij的公式为公式中Gij表示i省j行业的产值、Gi表示i省工业总产值、Gj表示j行业产值、G表示全国共有总产值。环渤海地区五省市部分制造行业区位商指数表行业类型行业区位商指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劳动密集型农副食品加工0.450.441.032.151.34食品制造0.970.671.141.580.70饮料制造1.030.750.820.970.70纺织0.160.170.741.600.27资源密集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1.421.171.041.053.28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0.500.730.841.360.7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0.762.023.700.681.84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1.641.550.470.711.19通讯、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2.852.030.060.400.34(1)由公式可见,Lij反映的是i省的____________比值与全国j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值之比。Lij>1表明i省j行业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________于j行业在全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Lij越大表明i省j行业的_______________。(2)环渤海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我国两大重要工业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各省市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表中区位商指数可见,河北省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省市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表中资料,归纳环渤海地区三大类行业的地域集聚特征。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资源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4)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要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应该与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它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评价环渤海地区北京、辽宁Lij>2的行业集聚的合理性。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辽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评析地理试题:比较试题(一)与(二),你更倾向于选用哪道综合题?为什么?(10分)(提示:可从试题的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评析。)(一)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三大自然区中,差异较为明显的自然因素有▲。(2)c区域和d区域均位于Ⅰ自然区,但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d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与d区域相比,c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3)Ⅱ自然区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是▲,该自然区的农业结构应以▲为主。Ⅱ自然区中的a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之一,该区域利于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有▲。(4)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与b区5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相一致的农作物有▲。(二)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总体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和▲等要素的表现的。(2)与c区域比较,a区域有利于长绒棉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更充足,昼夜▲更大。(3)d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其主要特点有▲。与d区域相比,c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B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应是▲。3.命制地理试题:根据下列材料编制一道综合题。(10分)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右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6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分)1.C2.A3.B4.C5.B6.C7.C8.B9.A10.A11.C12.B13.B14.A15.B16.C17.B18.B19.C20.B21.A22.B23.A24.A25.B26.A27.B28.A29.C30.B二、简答题(30分)1.(10分)围绕“运用”、“归纳”和“说明”3个行为动词进行解读,并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各给3分。强调不需掌握洋流成因的再给1分。“运用地图”: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归纳……规律”: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说明……影响”: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但是不能以“模式图”代替“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本条“标准”的教学。(2)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3)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10分)答对一条理念给2分,共10分。(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