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案一.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二)具体要求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三、教学准备(一)教具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二)资料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本单元难点: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拉萨谣》。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难点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教学准备风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走进西藏》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二、学习歌曲《拉萨谣》(一)学唱曲谱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1236)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4、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二)学唱歌词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3、教师范唱(伴奏)。4、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5、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6、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7、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三、歌曲创编(一)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问题:1、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3、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4、歌曲中唱到的什么是青稞酒?什么是酥油灯?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西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最了解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你能将家乡的风土人情创编到歌曲当中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1、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拉萨谣的曲调结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2、展示方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伴奏)。3、鼓励方式(评选最优秀的一组授予优秀创编荣誉称号。四、舞蹈创编师:同学们,西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的歌声我们已经领略,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动作,看谁的模仿力最强。(做几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要求全员参与)五、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还学习了优美的藏族舞蹈。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反思: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共同的认知能力与教育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特点——给予学生知识享受与启迪。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西部音乐的粗犷朴实,还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西藏对学生来说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对她的了解却很少,本节课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在学唱歌曲《拉萨谣》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主旋律,告诉学生如何从旋律、节奏特点去感受体验艺术形象,再加上老师的手语示范,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唱准音高,同时教师范唱,用真实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从中领会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动人的乐曲中。学生对西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学唱歌曲增加了对藏族音乐的体验。,但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的不够好。没有做到声断气连。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拉萨谣》。2.“走进西藏”音乐会。教学目标1.表现有关西藏的音乐作品。2.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3.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主持人:同学们好,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吧。第一组:介绍拉萨、布达拉宫,演唱《拉萨谣》,欣赏《阿姐鼓》。小组主持人:我们组准备了一个“西藏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欢迎大家踊跃参加。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有一座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宫?(拉萨、布达拉宫)3.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你知道是什么花吗?(雪莲花)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雅鲁藏布江)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走到哪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养育他们的青稞酒和酥油茶,还有阿姐亲切的鼓声。请听我们演唱的《拉萨谣》。第一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人:《拉萨谣》的曲作者是何训田,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风格的音乐,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响的歌曲之一。音乐的气氛神秘、缥缈,有天籁之声的美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女声独唱《阿姐鼓》。第二组:介绍藏族音乐,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小组主持人:西藏的音乐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有两种歌舞形式。一是锅庄,一是弦子。锅庄的音乐粗犷,有一种说法,人们在跳舞的时候经常围着炉灶或篝火,炉灶又称为锅庄,所以得名锅庄。弦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领舞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乐器──“比旺”,当地的汉人称它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乐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畅上口,是藏族人们最喜爱的歌舞形式之一。我们以前学过的《我的家乡日喀则》《多快乐呀多幸福》就具有锅庄的音乐特点,请听我们演唱的《多快乐呀多幸福》。第二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人:为了解藏族的音乐,我们还特意学习了一首弦子《巴塘连北京》。现在请我们组的小歌唱家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东方架起彩虹啰,山连水,水连山,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啰。”第三组:介绍藏族的雪顿节,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舞蹈《洗衣歌》。小组主持人:雪顿节是藏族最重大的节日之一。主要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活动。早晨,当晨曦刚刚露出来的时候,在低沉的法号声中,喇嘛们就把巨大的佛像慢慢展开。当佛像展开的时候,太阳喷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被人们称作是“天神合一”。然后人们来到罗布林卡,载歌载舞,彻夜狂欢,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企盼,西藏各地的藏戏团也进行藏戏表演。所以,雪顿节也被称作是“晒佛节”或“藏戏节”。藏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经常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请欣赏我们表演的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请同学们为我们伴唱。第三组学生表演。小组主持: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欢快的舞蹈《洗衣歌》,这是一个表现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个舞蹈的录像。主持人:刚才各组都表演了他们了解到的有关西藏的音乐,介绍了西藏的风土人情,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她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教学反思:本堂课深入体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结合,学生都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但敢于大胆表现的人不多,相比较而言,五一、五二情况要好一些。五三、五四的同学由于刚转到陌生的学校,有点放不开。后来经过鼓励情况有所好转,今后在“表现”这一环节还要加大训练力度,多给为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一、为乐曲命名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教师播放第四主题。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三、分辨乐曲的结构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1.引子与第一部分。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播放引子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你们能听辨出来吗?教师播放第一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2.第二部分。师:现在我们听一听第二部分的音乐,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么不同?好像在表现什么样的情景?教师播放第二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3.第三部分和尾声。师:第三部分的音乐粗犷、热烈,把情绪推向了高潮。你们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教师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