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名词解释复习资料(生理学)3化学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是由化学信号控制其开放或关闭的一类通道。在这类通道蛋白的分子结构中具有充当受体角色,与某种化学信号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成分。当特定的化学信号与之结合后,通道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通道开放或者关闭,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最典型的化学门控通道是骨骼肌终板膜上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此类通道也叫配体门控通道。7单位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单位膜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脂质以磷脂为主,是一双嗜性分子。熔点较低,在体温条件下为液态,是膜具有流动性的前提条件。蛋白质分子是以α-螺旋结构镶嵌在脂质分子层结构中,具有各种不同的重要生理功能(如受体,通道,酶等)。糖类物质是以共价键的形式和膜内脂质或蛋白质所结合。8阀值(阀强度):在研究细胞的兴奋性时,将刺激持续的时间加以固定,测量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阀强度。12阀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阀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13基强度:要是组织受刺激后发生兴奋反应,不仅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而且需要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刺激电流作用时间足够长时间的刺激强度阀值称为基强度。15生物电现象:一切活细胞无论处于安静或活动状态都存在电的活动,这种电的活动称为生物电。人体和各个器官表现的电现象,是以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而细胞生物电又是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不均匀分布和一定形式的跨膜移动的结果。生物电现象的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16静息电位: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这称为静息膜电位。不同细胞静息电位值有所差异,哺乳动物神经细胞为-70mV,骨骼肌为-90mV,平滑肌为-55mV,红细胞为-10mV.18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变化称为终板电位,属于局部兴奋。22生电性Na+泵:膜内Na+蓄积过多而使钠泵的活动过度增强时,转运Na+、K+定比关系可以改变,结果是泵出Na+量有可能明显超过泵入的K+量,这就可能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使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这时的钠泵,就称为生电性钠泵。有人认为,锋电位以后出现的正后电位,是由于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23再生性Na+流: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阀电位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突然大量快速开放,膜的Na+电导大大提高,使细胞外大量的Na+顺浓度梯度快速内流,膜发生快速去极化,这是Na+的正反馈过程,所以此Na+流称为再生性Na+流。24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式释放,每个囊泡释放时总是将其中所含的所有乙酰胆碱分子全部释放出来。26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控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调节蛋白。27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其后的机械收缩活动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结构基础是三联管系统。28等张收缩:肌肉收缩的时候表现为肌肉长度缩短,但是肌肉张力不变的收缩,也叫动力性收缩;例如人肢体自由屈曲。31不完全强直收缩:两个连续的电刺激来刺激肌肉或者支配肌肉的神经,如果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时程,则两个单收缩会叠加使收缩的强度增加,也就是说后来的刺激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之后、舒张期结束之前到达肌肉而引起再一次收缩,这样的收缩叫不完全强直收缩。32完全强直收缩:当连续的电刺激刺激肌肉或者支配肌肉的神经时,如果刺激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完成之前到达肌肉,这样使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各个收缩波,不能分辨,这样的收缩叫做完全强直收缩。33反馈: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36前馈:干扰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与控制部位,使在输出变量未出现偏差而引起反馈性调节前就得到纠正。这种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39等渗溶液: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透溶液。1.9‰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不是等张溶液。4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其次是NaHCO3和葡萄糖等)形成并决定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以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十分重要。4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大分子的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形成并决定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保持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液体量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胀破裂的性质,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45红细胞凝集:将血性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破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46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致敏淋巴细胞,随血液或淋巴到达抗原所在地,该细胞和抗原直接接触,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这种免疫方式叫细胞免疫。48:血液凝固: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并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块的过程。可分为3步: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化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并网住血细胞。49凝血因子: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14种,除了凝血因子Ⅳ是G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多数凝血因子激活后,才具有酶的活性;除了凝血因子Ⅲ来自组织细胞,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的血浆中。50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从凝血因子Ⅶ开始,最后形成内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5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这与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存在摩擦力及红细胞表面有同性负电荷有关。58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动脉瓣也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由于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所以这时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不变,这段时期叫做等容收缩期。62异长自身调节:是指搏出量决定于收缩前心肌纤维的初长,在一定范围内,心脏初长越大;收缩张力越长,搏出量越多,也称为Starling机制。63等长自身调节:取决于心脏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搏出量改变,这样的调节叫等长调节。例如机体在活动或者体育锻炼时候的搏出量增加。66异位起搏点: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兴奋传导受阻或其他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升高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也会表现出来,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71期前收缩(额外收缩):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72代偿间歇:期前收缩本身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而来的窦房结兴奋恰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形成一次“脱失”,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引起心室收缩。79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85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做最大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86肺泡无效腔:由于进入肺泡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匀等原因,不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称为肺泡无效腔。87解剖无效腔:每次呼吸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内,这部分呼吸道无气体交换功能,故这部分空腔称为解剖无效腔。88生理无效期: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称为无理无效腔。8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以单分子层铺盖在肺泡液内表面,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90肺泡通气量:每次吸气时真正达到肺泡的新鲜气体量,为潮气量减去解剖无效腔容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肺换气的通气量,称肺泡通气量。97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由于空气经呼吸道而与肺泡相通,所以肺泡内的压力应与大气压相等。98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膜胸腔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负压由胸廓的弹性扩张和肺的弹性回缩这两种对抗力量作用于胸膜腔而形成,它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并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99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大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这个反射起着负反馈的作用,使吸气不至于过长,它和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泡或者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当吸气时,肺扩张到一定的程度,肺牵张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发放冲动,经迷走神经到达延髓,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抑制吸气而发生吸气。呼气时,肺收缩,对牵张感受器刺激减少,冲动减少,解除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吸气中枢再次兴奋,通过吸气肌的收缩发生吸气。10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103消化: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将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分子的可以被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104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者淋巴循环的过程叫吸收。107基本电节律:是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节律性的去极化电位波动,也称慢波电位。110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111紧张性收缩:胃和小肠等内脏性器官均存在紧张性收缩,这对于它们维持一定的压力和形状、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这种收缩形式有助于食糜和消化液成分混合并推动食糜前进。113胃排空:是指胃内容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其直接动力来源于胃内压和十二指肠内压之间的压力差,根本动力(原动力)来源于胃的运动。121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有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122基础代谢:人在室温环境中,空腹、平卧并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叫做基础状态,此时,维持心跳、呼吸等基础生理活动所必须的最低能量代谢叫做基础代谢。123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由于机体产生的能量最终全部变成热能,所以可以用基础状态下机体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散发的热量来表示基础代谢率。124不感蒸发:无论外界环境温度高或低,即使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角质层和呼吸道粘膜等不断有水分渗出在未形成明显的水液前就蒸发掉,这种水分的蒸发称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称为不显汗,这种蒸发方式不被人察觉,且与汗腺无关。125发汗(可感蒸发):由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汗滴而被蒸发带走体热的散热形式叫做发汗,与汗腺作用有关。132温敏神经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温度上升时发放冲动频率增加者叫做温敏神经元139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发生超滤过现象,囊内液体是血液的超滤液,称为原尿。141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之差。144重吸收:是指人体尿生成过程中的第二个过程,经由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的物质在肾小管内被进一步吸收并转运回血液的过程。146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而将一种或者多种物质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