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参考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同名北京师范大学的书可供参考•dbdx2011boshi4@163.com公共邮箱•密码:20130901•一、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二、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三、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四、以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什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发展、新意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二、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意义•首先,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对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热切关注。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①环境科学的诞生;②生态危机的产生与环境运动的兴起;③人们对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环境科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环境科学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后,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著作的问世对后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生态危机的产生与环境运动的兴起•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开采其结果,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成倍增长和积累,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不适度的增长和经济盲目的发展,致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也给自然带来了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了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和酸雨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当代世界政治纷争、动荡不安的基本根源。环境运动兴起•环境运动兴起于20世纪的60年代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之后,随着生产力发展的突飞猛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公害事件日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受害者奋起抗争,很多有良知、有远见的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撰文论述盲目地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将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呼吁改变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保护自然,保护人类!•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要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根治污染危害。对过去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传统的“发展”概念是指经济的增长,是经济领域内产值、利润的增长,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会考虑环境效益。其结果是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必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要使所有社会成员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良好改善。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直到2012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四次重要会议,反映了不同发展时期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受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的发展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寻,为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其次,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基于我国资源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矛盾凸显的现实提出来的。由于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21世纪,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总结了50多年的发展经验,从新阶段的实际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的严峻形势提出来的,是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思想成熟的标志。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出发点是坚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潜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由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部分构成,是这三部分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则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胡锦涛可持续发展思想也主要包括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部分。•胡锦涛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1.胡锦涛提出了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1)胡锦涛重视资源节约,强调节约发展,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在2005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淡水等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导致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维持资源消耗量与资源补偿量之间的总体平衡,而科学合理的节约资源能够更好地控制资源的消耗量,减轻资源补偿量的压力。•胡锦涛提出了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2)胡锦涛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提出了我国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的思想。•2009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绿色经济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将绿色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开发新型环保产业、开辟绿色消费市场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循环经济是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的兴起•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2年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当时,环保运动在全球刚刚兴起,鲍尔丁敏锐地觉察到必须从经济过程来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能合理开发资源、善待环境,地球就会象宇宙飞船那样最终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到了80年代,人们注意到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有所升华。•到了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了末端治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范式,其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应优先选购包装简易、结实耐用的产品。•“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reuse)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要求消费群体改变产品使用方式,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产品的服务效能。再循环原则•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循环经济的实践: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的典型实例就是丹麦的卡隆堡。卡隆堡共生体系中主要有5家企业,相互间的距离不超过数百米,由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这里的几家企业为了能够使原材料使用更加方便,同时也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减少资金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因素,自发的开始了废料的交换,逐渐的形成了一套交换体系,被其称为“工业共生体系”。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生态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技术的内涵•对低碳技术给出的定义是:低碳技术是指能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而采取一切减碳或者无碳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低碳技术的分类•所谓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效技术。这包括建筑节能技术、交通节能技术、电器能效技术、工业生产过程的节能技术。•第二,低碳、零碳能源技术。与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相关技术都在此类。•第三,碳吸收和固定技术。如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此外,提高产品质量,如建筑质量、汽车质量,减少报废,实施有机农业,少用化肥也都是低碳技术的其他方面。低碳技术是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费和排放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普及为基础。•因此,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只有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掌握核心技术资源,才能提高效能,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才能赢得低碳经济的主动权,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方向的转变,才能实现低碳

1 / 1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