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研究打下基础。考核要求:结合教育实践,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至少运用一种研究方法,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教育研究课题,按标准格式独立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参考书目:•(美)杰克·R.弗林克尔,诺曼·E.瓦伦著,蔡永红等译:《美国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美)C.M.Charles著,张莉莉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佟庆伟、胡迎宾、孙倩编著,《教育科研中的量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刘良华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的定义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特征:•①教育研究是经验的•②教育研究应是系统的•③教育研究应是有效的•④教育研究应是可靠的•⑤教育研究可能有多种形式二、教育研究的分类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来划分•①基础研究: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它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③发展研究: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④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⑤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2、按一般方法论划分•①质性研究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②定量研究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教育中质性—定量研究的连续性特征归纳探究演绎探究理解社会现象关系,影响,原因没有理论或实在的理论理论—基础整体探究针对个别变量背景具体背景自由(普遍性)观察—参与研究者不介入描述性分析统计性分析质性定量人种学的实验性的历史的准实验性的调查3、按研究方法来划分①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②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③比较研究:是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④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实验研究举例:实验名称:不同教学方法对高一年级化学考试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常量:教学时间教师现成教学班实验变量期末考试成绩1班方法1A(成绩1)2班方法2B(成绩2)因变量:3班方法3C(成绩3)化学考试分数4班方法4(传统方法)D(成绩4)一个学期⑤个案研究: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⑥民族志研究:是对某个特定文化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表现出的模式进行的直接的、深入细致的研究。⑦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⑧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提高新的行动的效果而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三、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其间,时有重叠和变化。•1、确定研究问题•2、收集资料•3、分析•4、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为了提高研究的价值,应该注意:•①弄清楚研究进行的领域——从实质上知道研究文献中有什么,不能只是一般性的了解。•②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内在效度应先确定好)。讨论结果的普遍性。善于用逻辑基础来扩展外在效度。为使结论普遍化,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合理例证。•③集中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④如果包含的理论已经存在或者是新的理论已经产生,要清楚地表明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⑤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且解释这些相似性如何能在这个领域内扩展研究的外在效度。•⑥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弄清可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⑦使达到结果的推理环节明晰——不要假定读者能读出作者的想法。•⑧如果可能,注明本研究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将来的研究解决,并提供下一步合理的逻辑延伸的知识。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陈述一、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术语㈠效度•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例1:一位体育教师要研究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案对初二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产生影响的情况。这个教师计划将这两种训练方案分别运用到两个上午上体育课的班级中,随机在每个班级指定28个男生,时间都为16个星期。最后,由他本人负责对这两个班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测试。•例2:研究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有什么不同影响。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研究,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教学;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其中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班的。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试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以外的材料。9周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教师使用他自己出的试卷。研究者计算出试用3种教材的自然科学的平均分数。•例3:进行一项关于某学区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管理效果等看法的调查。该学区有5所小学,在每所小学有25个学生家长被随机选出来并进行电话交谈。对于那些找不到或不愿意交谈的,有一个随机取代的规定程序。交谈结束后125个交谈者中只有6个家长因找不到而被重新替代。㈡信度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有时可区分为:•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㈢常量、变量•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的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因变量是我们可以测量的变量。自变量仅仅是一个分类变量,它对研究的个体进行分类。例1: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研究。自变量:不同的教育水平,4个类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因变量: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流各项指标的分数。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分3类:城市、城镇、乡村。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例3:不同材料对概念理解的影响研究。自变量:材料的种类:图片、语音。因变量:理解概念所需的时间。㈣操作性定义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例如:•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数。•科研能力:衣阿华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发散思维: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㈤假设假设就是关于某个研究的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假设应该具备4条标准:•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这一理由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可以区分为:•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定趋向。例如:二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但却高于三年级学生。被分配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将比他们在普通班级时有更加消极的态度。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疗法的学生对咨询过程更满意。•非定向假设:不对研究结果的方向做出某种具体的预测。例如:一、二、三年级学生对上学的感受将不同。被分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的态度测量分数将与分到普通班级的学障儿童不同。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学生对咨询过程的满意度将与接受传统疗法的学生不同。二、研究问题的选择㈠选题的原则和策略原则:•迫切性:指选题应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题。•独创性:指的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一定创新,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的课题。•可行性:指被研究的问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策略:•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教育工作实践中选题;•善于扬长避短,选择与研究者条件相适应的课题;•从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从中央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择研究课题;•借用,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择研究课题;•从与同行的切磋,讨论中选择课题。㈡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⑴保护被试免受伤害⑵确保研究数据的保密性⑶对被试的欺瞒问题不道德的实际例子:某研究者:•要求一组高中二年级学生填写同意参加某项研究的表格;•未经其父母同意,就擅自询问小学一年级学生一些敏感的问题;•删除收集到的数据中不支持其假设的部分;•不事先告知情况,就让一组初中二年级学生参加一个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伤害的调查研究。例如,研究者计划(隐蔽地)观察40个不同班级的学生——8个观察者访问每个班40分钟。这些观察的目的是,寻找学生行为与特定的教师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对被试产生伤害的可能性?•研究数据的保密性?•欺骗?三、研究问题的陈述陈述问题可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实际上,陈述问题的形式相对来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陈述要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例如:•原陈述:小学课程•再陈述:研究A城市小学4年级阅读课程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问题的陈述形式:A城市小学4年级的阅读课程对4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的影响是什么?•研究问题的陈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假设与之相联系。例如:•问题的陈述:对C城某地区教师对学校管理人员政策的看法的调查。•假设:对给在职人员予以补贴的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超过75%。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至少有50%。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病休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没有差异。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小学教师,在郊区系统与城区系统之间存在差异。•问题的陈述:研究不同教学材料对小学4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的影响。•假设:4年级女生的阅读成绩和同级的男生一样。5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高于4年级学生的。四、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实施研究之前,对研究的整体设计和全面规划。㈠课题申请书⒈数据表:⒉课题设计论证:⒊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⒋预期研究成果:⒌经费预算:㈡开题报告⒈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⒊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⒋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外文资料中应有1-2篇较好的综述。第三章查阅文献一、查阅文献的意义•更具体的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文献的类型1.按内容性质分,可分为:•一级文献,即原始文献,是由亲自经历事件的人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材料和各种原著。•二级文献,指对一级文献加工整理而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文献资料。•三级文献,指在二级文献的基础上对一级文献进行分类后,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带有个人观

1 / 1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