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研概述一、教育科研及其特点二、教育科研的分类和意义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育科研的本质和目的:进一步揭示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科研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科研的结果:获得新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二、教育科研的特点应用性时效性群众性迟效性教育性科学性探索性创新性•(一)教育性•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导向。•教育科研必须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性贯穿于教育科研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中。•(二)科学性•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从而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理论的科学探索。•第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获得科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三)探索性•教育科研是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第二,教育科研的计划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改。•(四)创新性•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课题承担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提出大胆的、具有创造性的猜想与假说。•第二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受制于某种理论或模式,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第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五)应用性•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研究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服务。•实践——研究——再回到实践中去,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轨迹。•(六)实效性•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主要是指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取得新认识的同时,必须取得实际效果。•(七)群众性•群众性的研究、实验与推广,是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相互结合的必由之路。教育教学研究决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群众性是教育科研的显著特点,是教育科研发展繁荣的条件和基础。•(八)迟效性•教育科研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科研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显现和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三、教育科研的分类㈠按照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它是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1)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的研究。(2)对教育事业发展有决策和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3)教育历史遗产的研究。(4)各国教育经验和现状的研究。(5)对不同教育观点的评析性研究。•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1)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2)成功的教育经验的研究。(3)改进和改革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的研究。㈡按照研究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中观研究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个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㈢按照研究的层次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阐释性研究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创造性研究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㈣按照研究的方式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追因研究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研究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教育规律的活动。追因研究是不直接控制自变量而追溯某些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它是从结果求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现象或研究对象的材料,以发现其规律的研究。㈤按照研究的时序分为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历史研究是指对教育过程的历史发展的研究。现实研究是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目前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超前预测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及现实情况,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大家来讨论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四、教师参与科研的意义(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第二章第一节课题的选择•一、课题选择的意义•二、课题选择的途径•三、课题选择的原则•四、课题选择的过程•五、课题选择的方法一、课题选择的意义•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一)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课题反映现有实践和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又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的价值。•(二)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教育科学领域中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所认定的必须着手解决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稳定、明确的主攻目标和研究线索。好的课题的提出会揭示在一个时期内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三)课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课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启动着整个教育研究的机制,制约着教育研究的进程和方式。•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都不尽相同,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存在差异。•(一)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去发掘课题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师范学校教师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师范性;幼儿园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二)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这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学。教师就可以这样思考,是否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人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尤其要给“差生”以更多的厚爱,增强他们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与愉悦感;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学生练习、实验时间,加强反馈——矫正;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而已。•(三)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会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四)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初步观察发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与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与指导;等等。从这些问题出发,可以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五)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加以留意并对它们进行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例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若将这些议论概括起来,就可以形成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系列研究课题:良好班集体的目标与评价研究;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规律;班集体中学生个性和“三自”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班集体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培养和训练研究;班集体中狭隘集体主义观念的表现及教育研究;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班集体与自然群体关系研究;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与班集体建设关系的研究;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等等。•(六)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其中不少是成功的,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地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予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它们就有了推广的可能。•(七)从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职业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民主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基础文明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学校教师、干部心理平衡能力的调查研究;破裂家庭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等。•(八)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发掘课题•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纸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近十年来,我国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但阅读教育书刊、理论文献,仍可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建立教育投资稳定来源和建立教育投资超前增长机制的研究,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研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改革中物质与精神、报酬与奉献的研究等等。三、课题选择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遵循目的性原则,选择课题应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为主”,即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社会和学校工作的客观需要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研究为主;历史研究、超前预测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以现实研究为主。•(二)科学性原则•科学研究是探寻真理的活动。•科学性原则要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要求必须注重课题的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原则•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创新、前进。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四)可行性原则•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四、课题选